|||
东京20年内或再遇大地震: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强震周期
杨学祥
近日,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伊藤茂(Shigeru Ito)说:“到2030年,东京有70%可能发生大地震,我们需要加速准备应对措施。”东京市政府将要求当地的公司和组织储存食品、水、毛毯等紧急物资,为20年内可能发生的大地震做好准备。
最近研究表明,8.5级以上地震具有准60年的潮汐周期。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3次。在1889-1924年PDO“冷位相”发生6(1900年以来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PDO“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PDO“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PDO“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8年PDO“冷位相”已发生5次。规律表明,PDO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8.5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前17年。2000年进入了PDO冷位相时期,2004-2018年是8.5级以上地震集中爆发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1-6]。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PDO冷位相频繁强震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主要发生在中国西部,中间10年东部强震也开始发生,后10年东部强震达到高潮,如1975年的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的河北唐山地震[7, 8]。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3.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http://www.geophy.cn/CN/volumn/home.shtml
5. 杨学祥,杨冬红. 正在逼近的地震灾害:全球强震周期和中国地震周期(修改稿). 2007-7-21 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642.htm
6. 杨学祥,杨冬红. 正在逼近的地震灾害:全球强震周期和中国地震周期. 2008-6-02 科学网。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575
7. 杨学祥。深圳三条地震断裂带具有中强地震构造背景:关注亚洲地震。 2010-10-29 06:02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78171
8. 杨学祥。中强地震频发和潮汐组合:关注地震的统计特征。2010-10-9 05:36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71227
相关新闻:
东京20年内或再遇大地震 政府要求储备应急物资
2011年11月25日13:32来源:国际在线
资料图:3月11日日本遭遇罕见大地震和海啸袭击
国际在线专稿: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24日报道,日本东北部地区遭遇里氏9级大地震袭击9个月后,首都东京市政府也开始准备应对类似的灾难。东京市政府将要求当地的公司和组织储存食品、水、毛毯等紧急物资,为20年内可能发生的大地震做好准备。
地震学家警告称,东京每隔70年左右就会遭到一次大地震袭击,上次大地震发生在1923年,造成10.5万人死亡。自从3月11日大地震发生以来,东京市政府一直在不断更新其防灾方案,并计划在在新年颁布新令,要求各公司为员工储备可维持三天的紧急物资。
另外,东京的公司还被要求为员工提供紧急避难所,使员工不必在灾难发生时急着赶回家。从3·11大地震获得的教训之一就是,公共交通系统受损和通讯联系中断会引发混乱。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伊藤茂(Shigeru Ito)说:“到2030年,东京有70%可能发生大地震,我们需要加速准备应对措施。”
根据日本科学家的模拟结果,如果下午6点左右发生震源位于东京湾的7.3级地震,将造成如下影响:东京23个区中25%的建筑被毁,2.3万人死亡,14.5万人受伤,其中2.2万人重伤。(沈姝华)
(责任编辑:UN603)
http://news.sohu.com/20111125/n326919561.shtml
曼谷洪灾:全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
2011-11-1 08:48
点评:全球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准60年周期)。 2008年初中国南方50年一遇的冰雪冻灾把拉马德雷现象推向前台,它能加强拉尼娜现象,是中国南方严重冻灾周期性发生的原因[1,2]。统计表明,强拉尼娜现象周期性发生、8.5级以上强震的周期性发生、中国南方和北方严重低温冻害的周期性发生、南极海冰增长的周期性发生、飓风和台风增强的周期性发生、世界粮食危机的周期性发生以及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周期性发生,都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03285
1.地震灾害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8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低温、强震、干旱和暴风雪。 时间: 2010-04-23 10:52:56 来源: 中国经济网。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04/23/content_1764298.htm
一般认为,全球地震有活跃期,也有平静期。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每个地震的活跃期延续3至4年,它们之间就是地震活动的平静期,通常为3到5年,多的是10年。最近,中外学者纷纷发表言论称地球已经进入新一轮地震频发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根据天文学、气象学、海洋学的数据,通过数学、物理模型的模拟计算,认为从2004年印尼海啸开始,到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中国国家地理:世界或进入强震周期(图)。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0日 14:35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http://tech.sina.com.cn/d/2010-05-10/14354165812.shtml
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detail_2010_04/19/531769_0.shtml
杨学祥:我们先看一组统计数据,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2次。其中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数据是4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国外数据是7次),在1978-2000年发生0次,在2000-2010年已发生4次。具体的地震名称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地震专家: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图)。来源:中国新闻网。http://news.sohu.com/20100318/n270921740.shtml
专家指出全球强震可能进入新的活跃时期
科技部门户网站 www.most.gov.cn 2008年06月10日 来源:科技日报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强烈地震频频发生,特别是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7级以上的地震连年发生。2001年以来全球共发生8级以上地震6次,表明全球强震可能已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时期。”这是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滕吉文对目前全球地震形势的看法。
在近日由中科院研究生院举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抗震救灾主题报告会上,滕吉文作了《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强烈地震》的报告。
“当今东南亚及其周边地域是强烈地震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域,中国西部与其临近的大三角强震区亦处于大地震的活跃状态。”滕吉文说,2001年在我国昆仑山口西发生的8.1级强烈地震,俄、中、蒙交界处发生的7.9级强烈地震,巴基斯坦发生的7.8级强烈地震等显示,当今全球大地震活动相对集中于欧亚板块东南部及其边缘地带。
滕吉文认为,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活动带的控制范围,且为周边地带强烈地震所包围,因此受其影响与波及,乃至诱发则是不可避免的。
(科技日报)
http://www.most.gov.cn/gnwkjdt/200806/t20080605_62230.ht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