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事实胜于诡辩:严寒是地球变暖标志?

已有 3609 次阅读 2011-1-11 02:13 |个人分类:学术争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全球变暖, 严寒

        点评:从温暖期到冰期的反复交替,这是地球气候几十亿年真实的变化历史。冷暖的相互转化源于自然的调控。全球变暖不会永远保持不变,当变冷的事实到来时,诡辩和奇谈怪论就大行其道。如果严寒是全球变暖的标志,那么酷暑是否也是全球变冷的标志?穷途末路,无计可施。

印度北部严寒天气已致82人死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18:1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王雪) 据印度亚洲新闻社10日报道,印度北部持续多日的低温天气9日又在印度北方邦(Uttar Pradesh)夺去13条生命,迄今为止恶劣天气已造成82人丧生。死者多为穷人及无家可归而露宿街头的平民。

  印度警察和社会福利部门一直呼吁露宿街头的人们前往政府开设的收容所避寒,但两周来首都新德里仍有至少10人因低温丧生。9日德里的最高温度为摄氏零下11度,是该地区5年来的最低温度,人们不得不留待家中抵御寒冷。

  印度报业托拉斯7日曾报道,过去两天内邻近北方邦的恰尔肯德邦至少有6人因严寒而丧生。美联社此前报道,北方邦局部地区气温降至3至5摄氏度以下,泰姬陵所在地阿格拉市,气温降至0.6摄氏度。北方邦已要求所有学校停课直至气温有所回升。

  此次印度低温重灾区北方邦是印度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约占该邦人口五分之一的居民无家可归。目前,政府已向民众分发毛毯等御寒物资及药品。该邦首府勒克瑙市政府在城市主要道路口及火车站附近彻夜燃烧篝火,供人们取暖。

  印度气象部门预计,未来几天时间内,印度局部地区仍将持续低温。

  连日酷寒带来的浓雾也严重干扰了印度航空业及铁路运输业。位于北部的昌迪加尔及邻近城市仍处于晨雾笼罩下,机场已连续关闭了5天。根据德里机场官方网站显示,晨雾使得该机场数十个航班被推迟。从昌迪加尔市发出的远程铁路运输也同样因浓雾受到影响。

  印度一向以酷暑而闻名,但在每年的十二月和次年一月,气温会大幅度降低,每当此时,无力御寒的穷人尤其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完)

http://news.sina.com.cn/w/2011-01-10/181821791946.shtml

美国南方多州遭遇严寒
2011-01-11 02:02:00 来源: 武汉晚报(武汉)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据中国日报 据美国媒体1月10日报道,暴风雪以及冻雨等恶劣极端天气9日再次袭击美国南部多个州。路易斯安那、亚拉巴马、佐治亚以及田纳西州都相继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超过2000架次航班被迫取消。


受恶劣气候条件影响,亚特兰大哈兹菲尔德-杰克逊国际机场宣布取消数百架次航班,而达拉斯-沃斯堡国际机场宣布也取消200架次航班。在航空公司方面,达美航空公司准备取消9日晚8点后的330架次航班以及10日的1400架次航班,穿越航空公司则宣布取消9日的14架次航班以及10日的270架。

由于南部多地笼罩在风雪、冰雹及冻雨下,道路、桥梁、树木、电线杆都覆盖上一层冰雪。亚拉巴马州州长赖利要求市民9日晚间及10日尽量待在家中。

9日,美国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市的降雪已经到达将近8厘米。“我想这大概是亚特兰大近10年来的最大降雪,”亚特兰大市长卡西姆·雷德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网电话采访时说。

(本文来源:汉网-武汉晚报 )

http://news.163.com/11/0111/02/6Q35RU2800014AED.html

大气压力膨胀效应造成严寒 这是地球变暖标志?

www.ln.chinanews.com 来源:半岛晨报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9日 09:01

英国遭遇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最寒冷的冬天。AccuWeather气象预报公司的一位气象学者预测,2011年的1月将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寒冷的一个月份。这种情形如何用全球变暖模型来解释呢?

  

大气压力膨胀效应造成严寒 这是地球变暖标志?(资料图片)

  英国遭遇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最寒冷的冬天。AccuWeather气象预报公司的一位气象学者预测,2011年的1月将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寒冷的一个月份。这种情形如何用全球变暖模型来解释呢?

  观点:严寒正是变暖的标志

 

  按照某些气候学家的解释,佛罗里达州等地的寒冷天气正是全球变暖的标志,而不是证伪全球变暖的证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海洋学者James Overland解释说,由于温度升高,北极地区的海冰持续消失,这是导致大气压力发生变化的因素之一,而大气压力控制着空气急流。冰层减少之后,海洋变得更暗,就会吸收更多的太阳热量,并反过来向北极地区的大气中释放出温度更高的空气。根据Overland的说法,这些不同寻常的暖空气使得控制冷空气流动的大气压力出现膨胀效应,这一效应使得北极地区的大气不再从西到东环流,而是沿着U形路径流向美国的南部。

  证据:浮冰面积几乎达到历史最低点

  “就当前的情况而言,寒冷天气不能说是由海上浮冰减少导致的,”Overland说,“这只能算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Overland强调说,北极海上浮冰的消失与美国南方局部地区天气变冷之间到底有没有因果关系,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才能确定。他的观点得到了其他一些研究的证实。去年11月,气候学家Vladimir Petoukhov发表文章指出,北半球的整体变暖,可能导致这些地区出现寒冷的冬季。去年夏天,北极覆盖在海上的浮冰区域的面积几乎达到了历史最低点,而且《气候快线》杂志还在一篇报道中预测,这些区域将会在本世纪中叶彻底消失。

  近来,围绕全球变暖的一些观点,被认为是一个巨大的诡计、一个巧妙的骗局。但斯坦福大学教授Jon Krosnick说,只有不相信科学的那30%的人,对气候变化的信任程度才会受天气情况影响,其他人则会从综合因素考量。如果这个冬天异常寒冷,你会看到认为全球变暖正在发生人数的百分比只有一个“小小的下降”。(环球科学)

www.lnnews.net

 

[编辑_谭硕]

http://www.ln.chinanews.com.cn/html/2011-01-09/18575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03167.html

上一篇:北京已进入流感高峰时期:关注甲型流感增强趋势
下一篇:一月四次寒潮 慎防08年冻灾重现和潮汐组合对比
收藏 IP: .*| 热度|

8 周少祥 柳东阳 陈辉 鲍海飞 张骥 杨华磊 杨文祥 sunxiaofei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