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发生了拉尼娜事件,2011-2012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3年预测为太阳黑子峰年,根据流感暴发的六大气候特征,流感增强的趋势值得关注。
北京已进入流感高峰时期 甲流病毒活动强度升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01:59 北京晨报 [ 微博 ]北京晨报
晨报讯(记者 徐晶晶)今冬甲流可能会卷土重来。
记者昨天从市疾控中心获悉,目前,本市已监测到甲流病毒活动强度升高,且未来一段时期,本市将呈现季节性流感和甲流共同流行的特点。
目前,本市已进入流感高峰时期,流感样病例发病呈现平稳上升态势且已监测到甲流病毒。市疾控中心表示,甲流病毒活动强度有所升高。
其同时表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本市将呈现季节性甲型H3N2亚型流感与甲型H1N1流感共同流行的特点,并存在流感病毒活动度进一步增强的可能性。在集体单位、学校及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出现聚集性发热疫情的可能性将增大。
不过,目前本市仍以季节性甲型H3N2亚型流行为主导,而且由于本市2010年推出的流感疫苗兼具预防甲流的效力,疾控中心表示,市民接种了流感疫苗可以产生良好的保护效果。
■特别提示
出现发热症状应立即离岗离校
市疾控提醒,市民具有发热症状的患者应立即离岗离校,坚决杜绝带病上班上课,并减少与其他健康人员的密切接触,尤其是要尽量避免接触家庭内的老年人、婴幼儿和慢性基础病患者。若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前往医院就诊时,患者和陪同人员应配戴口罩。徐晶晶
http://news.sina.com.cn/h/2011-01-10/015921786729.shtml
英国恐暴发大规模流感:祸不单行值得关注
杨学祥
英国媒体称,该国多个地区将在零下12度的严寒中度过有史以来最冷的圣诞节,上一次最寒冷圣诞节记录是在1996年,仅为零下5.9度。天气预报显示,这样的气温将一直延续到28日,今年的12月同时也是英国1890年以来最寒冷的一次。受冰雪影响,英伦三岛多个铁路公司不得不大范围更改时间表,旅客滞留的现象也因此越来越严重。为满足人们在圣诞节返家的愿望,铁路公司被迫大幅减少货列班次。飘飘忽忽的雪花,让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欧洲更多感到的不是欣喜,而是汗颜。暴雪持续数日,又正值圣诞假日,应对不力引发民众抱怨。暴雪之所以能够扰乱欧洲,相关部门明显应对不力:降雪之前预警不足,降雪之后保障力度不够。其次,现有城市化进程导致生产生活高度依赖交通体系的保障,但多方面因素却造成交通体系的保障不足。例如,荷兰暴雪导致几乎所有新型列车停驶,原因居然是列车为了节省成本而没有考虑极端天气,当地媒体称之为“市场机制大大降低了公共服务的质量”。欧洲应对天气灾害准备不足的软肋值得所有人反思[1]。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过去一周,英国流行性感冒患者人数增幅超过150%,其中不少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医务工作者发出警告,今后一周内患病人数比例可能升至疫情级别。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主任施普伦格告诉记者,“流感传播眼下正在欧洲大陆上演”,尽管尚未有各国准确统计数字,但流感病毒确实正在活跃。英国卫生部公布数据显示,全英范围确诊和疑似流感患者人数过去一周内骤增,从上周末182人增至21日302人,再增至24日460人。卫生大臣兰斯利承认,流感重症患者人数“显著上升”。卫生防护局统计显示,截至23日,今年冬季流感流行季期间流感死亡病例总计27例,其中24例为甲型H1N1流感,3例为乙型流感。全部27名死者中,9人年龄在18岁以下。英国冬季流感流行季从每年10月开始,至次年春结束。一些医务工作者预测,随着民众圣诞节期间探亲访友,病毒传播可能加剧,以致今后一周内升至疫情级别。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24日说,日本全国约5000家定点医疗机构在过去一周内报告的流感患者数已超过规定的相关正常指标,这表明日本已进入流感全国流行期。据统计,在13日至19日的一周内,日本全国报告最多的是季节性甲型H3N2流感,约占报告病例数的60%,其次是去年在全球大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和乙型流感[2]。
我们在2010年9月14日指出,2009年为太阳黑子谷年,流感暴发强度远小于预期;2012-2013年预测为太阳黑子峰年,流感暴发强度可能在2012-2013年增强,人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3]。
太阳活动对流感爆发的影响人们早就发现。在太阳黑子谷年,太阳活动减弱,辐射出的紫外线也减弱,这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滋生和繁殖(旧病毒复发);在太阳黑子峰年,太阳活动增强,辐射出的紫外线增加,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基因变异(新病毒产生)。这是流感大流行一定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年的原因。由于在太阳黑子峰年爆发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病毒基因变异,所以强度大,危害重,如1918-1919年、1957-1958年和1968-1969年;由于太阳黑子谷年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旧病毒复发,所以强度小,危害轻,如1900年和1977年。这是后两次流感大流行被人们忽略的原因[4,5]。
根据WSG最新提供的1948-2020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校对值和2020-2040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计算值,可以得出2010-2040年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预测的最新结果。
2010-2040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的年份为2011-2012、2015、2018、2022、2029-2030、2033、2036-2037、2040年;可能发生拉尼娜的年份为2010、2013、2016、2019、2023-2024、2028、2031、2034、2038年。
WSG计算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的可靠性可以从2010年的拉尼娜预测得到证实。原计算值为-1,发生拉尼娜的可能性不大;新计算值为-3,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可能性最大,这被实践所证实。
根据太阳黑子11年周期,2013、2024、2035年预测为太阳黑子峰年,2020、2031、2041年为太阳黑子谷年。根据流感暴发的六大气候特征,以下组合爆发流感的可能性较大:
2010-2013年(拉尼娜、厄尔尼诺、峰值)、2013-2015年(拉尼娜、峰值、厄尔尼诺)、2015-2018年(峰值、拉尼娜、厄尔尼诺)、2028-2031年(拉尼娜、厄尔尼诺、谷值)、2031-2033年(拉尼娜、谷值、厄尔尼诺)、2031-2035年(拉尼娜、厄尔尼诺、峰值)。
太阳黑子实际变化周期为9-13年,用日食-厄尔尼诺系数预测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发生也有两年误差。必须根据太阳黑子、拉尼娜、厄尔尼诺事件实际发生年份及时矫正,才能准确预测流感暴发的时间[6]。
综合1890-2004年的数据,我们在2006年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较弱)、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较弱)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7,8]。
2000年世界已经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7年发生了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和中国强沙尘暴年,2007年或2008年为太阳黑子谷年,2008年1月中国发生了严重低温冻害,2008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实际上,2009年6月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目前已具备流感大流行的6个气候特征中的5个,严峻的形势符合国家内外专家的宏观估计和历史规律。
我们在2003-2006年三年期间,预测2006年(已发生),2008年、2011年、2018年为厄尔尼诺年,2007年(已发生)、2010年、2013-2014年、2016-2017年为拉尼娜年,2007年、2011年、2018年为太阳黑子极值年,2008年、2011年、2018年可能为流感爆发年[7-9]。
前人最早的统计研究表明,流感与太阳活动峰年相关。最近的研究表明,流感世界大流行不仅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强时期,而且也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弱时期。1889-1890年流行性感冒第一次全世界大流行是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值期(1889年为6.3;1890 年为7.1),1900年流感流行也是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值期(1900年为9.5,1901年为2.7),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即流行性感冒第二次全世界大流行为太阳黑子活动次高值期(1917年为103.9;1918年为80.6;1919年为63.6),1957-1958年“亚洲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最高值期(1957年为190.2;1958年为184.8),1968-1969年“香港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最高值期(1968年为105.9;1969年为105.5),1977年“俄罗斯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次低值期(1976年为12.6;1977年为27.5)。太阳活动高值可促发病毒突变,低值有利于病毒大量繁殖。
太阳活动对流感爆发的影响人们早就发现。在太阳黑子谷年,太阳活动减弱,辐射出的紫外线也减弱,这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滋生和繁殖(旧病毒复发);在太阳黑子峰年,太阳活动增强,辐射出的紫外线增加,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基因变异(新病毒产生)。这是流感大流行一定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年的原因。由于在太阳黑子峰年爆发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病毒基因变异,所以强度大,危害重,如1918-1919年、1957-1958年和1968-1969年;由于太阳黑子谷年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旧病毒复发,所以强度小,危害轻,如1900年和1977年。这是后两次流感大流行被人们忽略的原因[7-9]。
应该强调指出,流感爆发具有6大气候特征,其中,太阳黑子谷年中流感强度较弱,峰年流感强度较强。本周期流感爆发在2009年太阳黑子谷年发生,强度较弱,不排除在2012-2013年太阳黑子峰年变强的可能性。
厄尔尼诺事件是多因素成因,综合预测可以提高预测精度。2011、2015、2018-2019年是可能的厄尔尼诺年,2010年、2013-2014年、2016-2017年是可能的拉尼娜年[7-9]。加强这些年份的地震和禽流感的防范和监测非常重要。
综合分析表明,流感大流行具有周期和亚周期的复杂性。根据近百年的资料分析,首先,流感大流行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具有约50年的周期变化,受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变周期的控制。到目前为止已发生了两个完整的周期:1889-1919年和1957-1977年,第三个周期2009-2029年刚刚开始。
其次,在每个流感大流行周期中,流感大流行又受到太阳黑子极值的控制,具有9-11年的变化亚周期。在1889-1919年周期中,发生了1889-1890年、1900年(条件较弱,爆发程度也较弱)、1918-1919年(条件最强,爆发程度也最强)三次亚周期爆发;在1957-1977年周期中,发生了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条件较弱,爆发程度也较弱)三次亚周期爆发;在2009-2029年周期中,已经发生了2009-2010年一次亚周期爆发。
流感大流行的周期和亚周期发生规律非常重要,根据这一规律,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2000-2035年中,太阳黑子极小值年的2009、2019、2030年,太阳黑子极大值的2012、2023、2034年都是流感大流行的可能年份,我们可以集中力量预防这些年份的流感爆发[3-9]。
在太阳黑子谷年,太阳活动较弱,紫外线减少有利于旧病毒的大量繁殖,旧病毒引发的流感强度也较弱;在太阳黑子峰年,太阳活动较强,较强的紫外线可杀死大量旧病毒,但可引发病毒发生基因突变,形成毒性更强的新病毒,导致强度更强的流感爆发[3]。这是2009年流感爆发强度弱的原因。
2013年预计为太阳黑子峰年,又是2至5年流感大流行期间,必须做好预防甲型流感病毒发生突变的准备。
低温冻害、强震、强风、流感、旱涝灾害频发,拉马德雷灾害链值得关注[10]。
参考文献
1. 欧洲多国遭遇最冷圣诞节 英国地铁工人欲罢工。2010年12月26日01:49 汉网-武汉晚报。http://news.sina.com.cn/w/2010-12-26/014921706637.shtml
2. 英国恐暴发大规模流感 一周内24人死于甲流(图)。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0年12月27日03:15搜狐。http://news.sohu.com/20101227/n278522877.shtml
3. 杨学祥,杨冬红。2009年流感爆发强度弱的原因:处于太阳黑子谷年。发表于 2010-9-14 2:35:36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2808
4. 杨学祥. 流感爆发正当时:关注太阳黑子极值2009年和2012年. 发表于 2009-4-26 6:34:23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28226
5. 杨冬红,杨学祥. 世界流感大流行周期和亚周期及相关条件表. 发表于 2009-6-26 16:05:10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0426
6. 杨学祥,杨冬红。2010至2040年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预测的最新结果。发表于 2010-9-16 14:43:50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3644
7.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8.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9. 杨学祥,杨冬红. 厄尔尼诺将敲响流感爆发的警钟:全球正处在大流感预警期. 发表于2008-7-22 15:51:07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973
10.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820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5: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