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数量不是评价科研成果的标准:英雄所见略同
杨学祥
我在
如此看来,论文水平低不独是中国期刊的问题,中外敌对势力大可不必口诛笔伐,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中国学术期刊不过是跟风,真正的源头在国外。正如诚实的两位美国科学家所说:“上世纪50年代早期,美国学术界兴起了一种被称为“不出版就出局”的概念,到80年代中期,很多大学开始将每年的文章发表数量看做研究人员科研能力评定的指标之一。”
在不可告人目的驱使下,英文版被看成是拯救中国期刊的灵丹妙药,“英语化”被看成是拯救中国科学技术的万能法宝,其用心何其毒也。炮舰政策失败了,该用“黄油”了。
时隔一日,中美学者同时指出学术论文质量降低的原因,这不是时间巧合,而是看到了问题的本质。中国学者用的是中文,《科学网》又很年轻,影响面不如世界名刊,传播不远,听到者少;美国学者用的是英文,《科学》杂志誉满全球,影响面大,传播久远,无刊能敌。相信《科学》期刊的公正评论能阻止《自然》杂志错误社论的误导。
学术跟风者:中国人的话可以不听,外国人的话也可以不听吗?
先不要惩罚中国学术期刊,先改变学术水平评价标准吧!
附件:
美英学者致信《科学》探讨学术论文过度增长
过度重视数量为通病;“同行评审”有新用途
学术界一直都觉得,目前这种正式的学术出版流程能够很好地区分哪些研究确实做得好,而哪些研究是蒙混过关的、劣质的。可不幸的是,靠学术出版来对科研进行把关的日子也许并不长久了。
上世纪50年代早期,美国学术界兴起了一种被称为“不出版就出局”的概念,到80年代中期,很多大学开始将每年的文章发表数量看做研究人员科研能力评定的指标之一。
学术出版也因此发生了改变:研究人员开始将一篇完整的论文切割成几个“在可发表范围内”的部分,将其独立成文,分别发表以积攒论文数量,或者未等到更合适的研究结果出来,就急匆匆地发表文章;越来越多的论文有好几个作者,即使其中有些人对研究没有任何贡献;博士生开始将学位论文当成发表的文章来写,甚至在答辩前就把论文提交了。最后导致的结果是,90年代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数量比80年代增长了200—300%。
中国与印度的情形和西方大致一样,只是有时候他们甚至把在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和金钱奖励挂钩,使得很多人的目光只盯着顶级期刊。到2008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论文数量产出国了(欧洲位居第一)。
面对论文数量的无节制增长,文献计量学指数相继产生,比如h因子,g因子等等,通过被引用次数来评价论文的影响力。这也许比单纯通过论文数量来评价更具科学性,但却容易造成研究人员故意自我引用,或与他人相互引用。
研究人员需要对当前论文数量的过激增长进行控制:在任何情况下,论文发表数量都不能作为职称评定或者学术评价的标准;大学不能只是把同行评审看成研究人员理所应当的职责,而是更要将其看做是评价研究人员学术贡献的一种至关重要的方式,并对此进行奖励;同行评审的效果也要作为一项基本能力纳入到博士生的考核当中;每提交一篇文章,作者必须提供自己针对他人文章做过的三份评议。如此一来,论文数量可得到很好的控制,而质量也将有所提高。(科学网 张笑/编译)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9/237730.shtm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9-16 16:14:38
中国学术期刊的使命
杨学祥
事实上,《自然》杂志尽管提出了问题,但并不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所以其开出的药方就未必有效。
问题一:中国学术期刊的数量已达到5000份还多,然而,其发表的文章很多都未被关注,无人引用。这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这样的研究还有没有意义?
中国学者为什么发表论文?大部分是为了达到岗位考核标准、为了评定职称、为了获取奖金、为了毕业文凭。本科生毕业需要论文,硕士生毕业需要论文,博士生毕业需要论文,博士后毕业需要论文,各种职称评定需要论文,各种基金申请需要论文,各种科研和教学奖励需要论文,算一算人数,算一算论文数量,5000份中国学术期刊的数量未必够用。这样的官样文章根本就没有人看,即使是抄袭的论文也很少被发现。
如果相关的考核不是看论文数量,而是其学术水平和独立观点,制造这么多垃圾论文又有什么用?
问题二:比较在英文国际期刊中发表的学术文章数量,中国科学家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在中国国内开始质疑为什么自己的期刊发表的高质量文章那么少。
这还是考核标准问题。由于考核标准重外轻内,正如学者王德华所言,中国国内的自然科学的学术期刊的质量(包括主流期刊),也是让人担忧。主要原因大家都清楚,就是几乎所有的质量稍微好一点的文章,无论学生还是导师都会毫不犹豫地投向国际英文期刊 (SCI期刊),不少被退回来的稿件或不是很好的稿件(希望出版快的稿件)再投向了国内的那些SCI期刊,这都是为了课题交差,为了学位,为了经费,为了职称,为了荣誉。所以,说中国的科技期刊质量不错,那是说胡话。这个现实是必须承认的,但是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才是根治的第一步。
我认为,中国的学术期刊要办好必须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症下药才能找到出路。
首先是语言障碍,英文不过关,中文不通用。其实,其它非英语国家也有相应的问题。为此,为了引进和交流,需要中国学术期刊做好为著者和读者语言服务的工作。
对于国外投来的论文,在发表其母语论文的同时,也转译成中文,为中国读者服务,还可录入英文版,做国际交流,扩大论文交流范围,吸引更多有国际语言交流障碍的著者和读者。
对于国内投来的论文,在发表中文版的同时,代转译为英文,录入英文版,扩大交流,吸引英文较差的著者。
其次,如《自然》杂志社论所说,政府部门应该起强势主导作用。必须制定相应政策保障国内最好论文首先投向中国学术期刊,包括考核标准。对于国外论文,除了通过多种语言交流扩大其影响外,也可采取一定的激励政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366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2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