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发者按:中央气象台会商,预计今年的前半冬是冷冬,后半冬是暖冬,转折点大概是1月12日的十天以后。9天过去了,据中国气象局网站消息,未来两天,华北中南部、东北东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等地将先后有4~6级、阵风7级偏北风;上述地区及华南北部、贵州等地的气温将下降8~10℃,其中,江淮南部、江南北部、贵州东部等地降温幅度可达12~14℃,局部地区降温达14~16℃。22日早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中北部的最低气温将达零下30至零下35℃,局地零下40℃;华北中南部、山东等地最低气温在零下9至零下14℃,黄淮南部和西部最低气温在零下4 至零下6℃,江淮、江南北部最低气温在零下3至0℃。沈阳再挺十天冷冬变暖冬的预测落空。
沈阳今年冬天前冷后热 再挺十天冷冬变暖冬
http://news.nen.com.cn 2010-01-12 07:58:29 东北新闻网 网友评论 _COUNT_条
东北新闻网讯(记者贺小雁)-29℃,-30℃,前几天,沈阳的冬天一次次刷新最低温纪录,虽然这两天气温略有回升,但这个寒冷的冬天还是给沈阳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今年冬天为啥这么冷?还能冷多久?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今天采访了辽宁省气象台的首席预报员韩江文。韩江文告诉记者,沈阳的寒冷天气马上就会结束,沈阳今天冬天前半冬是冷冬,后半冬是暖冬。
冷空气叠加造成沈阳“冷冬”
韩江文告诉记者,今年冬天沈阳天气寒冷的主要原因是冷空气势力比较强,活动比较频繁。通俗点儿说,就是一股冷空气还没走,另一股又来了,冷空气一股一股叠加起来,天气就格外冷。
再挺十天严寒就过去
不过,沈阳今年冬天的前半段虽然寒冷,后半段却很可能会变暖。韩江文告诉记者,前几天中央气象台会商,预计今年的前半冬是冷冬,后半冬是暖冬,转折点大概是十天以后。也就是说,寒冷的沈阳冬天再过十天就要过去了。市民们加把劲,再挺挺。
进入“三九”气温会缓慢回升
俗话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9号就是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了,进入“三九”后沈阳的气温会怎么变化呢。韩江文告诉记者,明后天沈阳气温将缓慢回升,升温幅度不是很大,白天最高气温回升比夜里最低气温回升得快。明后天,沈阳的最低气温差不多-20℃ 最高零下五六度,而沈阳最冷的那几天白天的最高温也只有零下十五六度。沈阳的白天将会感觉暖和点。
(东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牛鑫]
http://liaoning.nen.com.cn/77991658293035008/20100112/2614227.shtml
强冷空气影响中国长江以南地区 江南华南有大雨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1日06:49 中国新闻网
1月21日早间天气预报 中新网1月21日电 据中国气象局网站消息,未来两天,华北中南部、东北东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等地将先后有4~6级、阵风7级偏北风;上述地区及华南北部、贵州等地的气温将下降8~10℃,其中,江淮南部、江南北部、贵州东部等地降温幅度可达12~14℃,局部地区降温达14~16℃。22日早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中北部的最低气温将达零下30至零下35℃,局地零下40℃;华北中南部、山东等地最低气温在零下9至零下14℃,黄淮南部和西部最低气温在零下4 至零下6℃,江淮、江南北部最低气温在零下3至0℃。
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未来三天,新疆西部、甘肃东南部、西藏东部、青海东南部、川西高原西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阵雪;贵州中部地势较高的局部地区有冻雨天气。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广西东部和南部、广东西部和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广西东部和南部的局部地区有暴雨。
具体预报如下:
21日08时至22日08时,新疆西部的部分地区、西藏东北部、青海东南部、甘肃南部等地有小雪或阵雪;四川盆地东部、贵州、江南大部、华南、台湾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广西东部和南部、广东西部和北部、福建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广西东部和南部及广东北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有暴雨;广西、广东北部、湖南南部、江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雷阵雨天气。内蒙古中东部、西北地区东部、东北南部、华北、黄淮、江汉等地有4~6级偏北风;新疆南疆盆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黄海大部海域、东海北部海域将有7~8级、阵风9级的偏北风;东海南部海域、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将有7~8级、阵风9级的东北风。南海东北部海域将有5~7级、阵风8级的偏东到东北风;南海西北部海域、北部湾将有5~6级、阵风7级的偏东到东北风。
22日08时至23日08时,新疆西部、青藏高原东部的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阵雪;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大部、华南、台湾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广西东部和南部、湖南南部、江西西南部、广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华东部、黄淮等地有4~6级偏北风。东海南部海域、台湾海峡、南海东北部海域、台湾以东洋面和以南海域将有7~8级、阵风9级的东北风。渤海、黄海大部海域、东海北部海域将有5~7级西北风到偏北风;南海西北部海域、北部湾将有6~7级、阵风8级的东北风。
23日08时至24日08时,北疆西部、西藏东部等地有小雪或阵雪;四川盆地东部、贵州、江南大部、华南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华北北部、山东半岛等地有4~6级风。渤海、黄海大部海域、东海北部海域将有5~7级的西北或偏北风。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0/0121/51311.html
上海气温将跌至最低零下2度 发布寒潮预警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1日09:16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月20日电(记者李荣)20日白天,上海人都在喊“热”,不少行人已把冬装脱下挂在手上了。但20日半夜之后,上海人大概马上就要喊“冷”了。上海中心气象台20日下午发布寒潮警报,警示全市将出现剧烈降温和大风天气,气温将从20日最高近20摄氏度降到22日至23日早晨可能出现的极端最低温零下2摄氏度。
受地面暖气团的控制,上海20日白天气温进一步上升,市区徐家汇地区最高气温达到19.4摄氏度。根据气象资料,2000年以来,上海曾在2002年1月中旬出现过连续两天最高气温超过20摄氏度的天气。
但是,“冷暖两重天”似的天气突变即将降临申城。北方强冷空气的前锋,20日14时已经到达连云港、宜昌、重庆等一线,预计20日半夜前后开始影响上海。20日17时发布寒潮警报。
由于近期回暖明显,强冷空气影响前后,上海的气温将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并伴有4至6级偏北大风,48小时降温幅度可达10至12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估计出现在22日至23日早晨,市区在1摄氏度左右,郊区为零至零下2摄氏度,有薄冰。
http://news.sina.com.cn/c/2010-01-21/091619514815.shtml
由于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时间间隔不超过3天,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和2010年7月至11月为强潮汐时期。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逐渐加强,可激发冬季和早春的寒潮,使流感爆发达到高潮。
由于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时间间隔超过3天,2010年4月至6月为弱潮汐时期。春季中后期冷空气活动较弱,变暖和干旱的可能性大,需提前做好准备。2010年1月的潮汐组合如下: 潮汐组合A:2009年12月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5.78936度,2010年1月1日为日月大潮,2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叠加,潮汐南北振荡最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激发寒潮的可能性大。 潮汐组合B:2010年1 月7日为下弦,即日月小潮;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161度,两极和赤道潮汐变化最大。 潮汐组合C:2009年1月15日为日月大潮,12日月亮赤纬角也达到最大值南纬25.79849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2010年1月2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1度,23日为上弦,即日月小潮,两极和赤道潮汐变化最大。 潮汐组合E: 2010年1月2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5.7854125.78936度,2010年1月30日为日月大潮和月亮近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振荡较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激发寒潮的可能性大。 本月强潮汐集中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附近,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季节性厄尔尼诺的增强,流感爆发也进入高潮期。 栾巨庆和栾云洲预测:1月份大雪暴雪区在黄河流域,其中1-2日、5至7日、9-10日、15-16日黄河流域南部中下流大部地区有大雪,局部暴雪。19-20日、24日中下游大部有大雪,山东、河南、河北有暴雪,28-29日京津一带将有暴雪局地特大雪。降雪集中在潮汐组合时期。 附文: 2010年1-2月黄河流域与东北地区雪灾预测 栾巨庆 栾云洲 国际天灾研究会 天文气象地震世家第三代 一、黄河流域(以北纬32°-41°为预报区) 预测1月份大雪暴雪区在黄河流域,其中1-2日、5至7日、9-10日、15-16日黄河流域南部中下流大部地区有大雪,局部暴雪。19-20日、24日中下游大部有大雪,山东、河南、河北有暴雪,28-29日京津一带将有暴雪局地特大雪。 二、东北地区(以北纬41°-52°为预报区) 预测1月1日-2日内蒙东北部,黑龙江大部将有中到大雪,5-6日亦有中到大雪,10日与14日、20日、25日内蒙东北部,有中雪,29日辽宁南部将有暴雪。 预测3月份主要降雪区,将在东北地区与内蒙古东北部。 应早防“白灾” 三、美国与英国及加拿大等国都先后将有特大暴雪 2009年12月11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8944 |
|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9: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