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秦皇岛受困海上冰冻再度封港:低温预警被忽视

已有 3082 次阅读 2010-1-21 12:07 |个人分类:科普文章|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潮汐组合, 预警, 低温

秦皇岛受困海上冰冻再度封港 电煤告急加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1日02:24  21世纪经济报道
  1月19日,秦皇岛港的煤炭堆得黑压压的。

  放眼望去,天空之下也是黑压压的一片。“那些都是等待离港运煤的船只。”秦皇岛港口负责调运煤炭的人士告诉记者。

  因为天气的持续恶劣和海上的大面积冰冻情况,从1月19日中午一点半秦皇岛港就开始封港。在短暂的开港几个小时候后,在20日凌晨3点又重新开始封港。上述人士指出,目前已经快两天没开港了,未来何时不再封港,还要等通知。

  秦皇岛港是世界上第一大能源输出港,也是我国“北煤南运”大通道的主枢纽港,担负着我国南方“八省一市”的煤炭供应,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的50%。该地每天过去输出煤炭在数十万吨。19日因为海冰封港后,运煤的船只越来越多。这引起各地电煤运输紧张,煤价开始上升。

  海冰是指在-4℃以下直接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通常盐度越高的海水,越不容易结冰,亦包括进入海洋中的大陆冰川、河冰及湖冰。根据中国工程院丁德文院士介绍,如果不是冬季的气温过低,一般海域是不容易产生如此严重的海冰的。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专家张启文认为,今年的海冰持续的时间将会比往年长,完全融化要到3月上旬。

  据秦皇岛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人士透露,目前在港口停靠的运煤船只已经达到近160条,如果天气持续恶劣,海冰继续加大的话,这种情况还将进一步恶化。

  这引发秦皇岛港的煤炭库存量逐渐增加。

  在封港以前,秦皇岛港库存的煤炭总量最多在600万吨左右,19日封港后,煤炭的库存量立刻涨到640万吨以上,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加剧。

  而被海冰困扰的海港并不只有秦皇岛一地。

  张启文说,这次海冰,是同期3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灾害,连往年最不可能结冰的胶东半岛海域都开始结冰了,秦皇岛港、津唐港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海冰现象,损失不可估量。

  根据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的海冰警报:2010年1月18日卫星遥感实况图分析,渤海湾浮冰范围22海里,一般冰厚10-15厘米,最大冰厚20厘米。预计:未来5天渤海湾最大浮冰范围20-30海里,一般冰厚10-15厘米,最大25厘米。

  根据气象预报,1月21日冷空气到来,至少降温10度,将进一步加剧目前海上的冰冻情况。目前辽东一带的冰冻区域已经达到近70海里长。

  大面积的冰冻和恶劣天气使得煤炭运输船无法按时将煤送出,而南方的电厂已经出现大面积的煤电告急了。

  无锡协联热电公司总经理朱朝煌,正望眼欲穿的等待着煤炭的供应。这家热电公司只剩下一个星期的库存供煤量了。

  朱朝煌算了一笔账,今年上半年的时候,煤炭的价格维持在500元每吨,而现在已经每吨涨到了近900元一吨了,而电费一直没涨,企业已经处于半亏损状态。

  “从去年10月份开始,煤炭价格的涨速越来越快,本来是每次涨10元左右每吨,而近一个月,每次都是50多元的涨幅,再这么涨下去就实在吃不消了。”朱朝煌无奈的说。

  而造成煤炭短期内价格大幅上升的原因,中国煤炭市场网的煤炭分析师李朝林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北方雪灾和一些重要港口的冰灾,使得短期内煤炭的需求供不应足;另一方面,则是目前的煤炭业出台的限采保量的措施也使得煤炭的供应量不足。

  李朝林认为,中国目前煤炭的有效产能已经开始凸显不足,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而这煤炭告急的情况暂时还没有缓解的迹象。

  据了解,尽管铁道部近3天抢运电煤1100万吨,但目前我国出现的拉闸限电形势未见好转。据中能电力燃料公司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直供电网电煤库存2010万吨,可用8天。电煤库存可用天数已降至历史最低,紧张局面超过2008年雨雪冰冻特殊时期。

  全国因缺煤限电范围在加大。湖北、湖南、重庆、四川、河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京津唐等地均开始限电。
http://news.sina.com.cn/c/2010-01-21/022419510712.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89197.html

上一篇:地球的讽刺:哥本哈根刚走,酷寒就来了:冷暖争论汇编
下一篇:沈阳再挺十天冷冬变暖冬的预测落空
收藏 IP: .*| 热度|

2 钟炳 马丽丹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7 0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