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海洋灾害已成为制约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已有 5161 次阅读 2009-9-21 14:13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海平面上升, 海洋灾害, 拉马德雷灾害链, 沿海经济

                 海洋灾害已成为制约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杨学祥

 

河海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左军成最近指出,气候变化对中国沿海和海岸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海平面不断上升,各种海洋灾害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持续增加,滨海湿地、珊瑚礁等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多呈恶化趋势。我国易受极端天气和海洋过程影响的海洋灾害主要有风暴潮、巨浪、咸潮等,受全球大气和海洋增温影响的灾种主要有赤潮等,其他灾种如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等和海平面上升有密切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极端天气过程和海洋灾害频发,沿海地区由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平均150多亿元。“十五”期间,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30亿元,死亡人数约1160人,特别是2005年的海洋经济损失就有近330亿元,占同期海洋经济总产值的近2%,全国各类自然灾害总损失的16%2008年海洋灾害造成死亡152人,直接经济损失206亿元。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整体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由此,极端气候事件加剧了海洋灾害,并已成为制约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

 

宏观的研究表明,在潮汐准60年的周期变化幅度上,1977年至1999年,处于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全球迅速变暖;2000年至2030年,处于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将进入低温期;2031年至2060年又处于拉马德雷暖位相,全球又将迅速变暖[2]

 

在潮汐1800年周期变化幅度上,目前正处于变暖的峰期。从1517世纪的200余年内,世界上强震很多,其它自然灾害(如瘟疫流行)也很集中,这也正是蒙德极小值期[3]这个时期太阳活动处于极小值,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

 

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季林认为,即使没有温室效应, 地球自己的卫星月球也会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其周期与气候周期是一致的。当日、地、月排成一线且相互距离最小时,日月引潮力相互加强而变为最大,地球海洋潮汐规模也最大,这时就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据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24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未来300年是气候变暖的高峰时期[45]

 

我们在2004年就指出,海平面上升直接影响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剧了风暴潮灾害,增大了洪涝威胁,减弱了港口功能,并且引发了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和海岸侵蚀等问题,导致了沿海湿地的损失和动物的迁徙,使按原设计标准建设的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的排污能力降低,对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直接威胁,严重影响了沿海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辽东湾、莱州湾和海州湾等岸段就因为海平面的升高而加重了其沿海低洼地区的土地盐渍化和洪涝灾害。沿海灾害加剧带来生产成本的提高和经济投资的风险[6]

 

中国巨灾是由多种效应叠加而成,是局部地壳均衡累加为整体地壳均衡的产物。剥蚀沉积、冰雪消长、地热梯度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气压变化、海平面变化、潮汐振荡、旱涝交替、水库蓄水量变化和大城市建设等微力累加作用不可忽视。沿海城市无限制的扩大,将带来地面沉降、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淡水危机等环境风险[7]

 

    2006321消息:昆士兰州州长彼德·比蒂已经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这是我们几十年来遭遇的最严重热带气旋,”比蒂当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昆士兰州救灾部门负责人弗兰克·帕加诺也警告说,“拉里”有可能演变成类似去年8月美国遭遇的“卡特里娜”飓风的重大自然灾难。“拉里”最初被定为5级,是热带气旋中的最强级别。由于气旋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着陆后强度会有所降低,气象局后来又将其降为3级。昆士兰州议员鲍勃·凯特称,“拉里”摧毁了当地90%的香蕉种植业,“这些作物价值2亿澳元(145亿美元)至3亿澳元(217亿美元),如果其中三分之二都灰飞烟灭,损失大约是15亿澳元(108亿美元)。”“大约18个月后,我们才能恢复(香蕉)生产,所以这次的损失非常巨大,”凯特说[8]

 

一项新研究指出,世界上海洋表面温度的上升是1970年以来全球飓风强度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Carlos Hoyos和同事用统计分析和信息论模型将6个海洋盆地中飓风强度的因素分离出来,这些海洋盆地分别位于北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他们发现,全球这个时期内造成45类飓风数量增多的许多变量中,只有海洋表面温度上升是有统计意义的主要因素。其它因素能影响飓风的形成,所以它们也许在短期的变化中起作用。这篇文章也许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飓风强度增加趋势的原因[9]

 

在海平面上升和海洋灾害加剧的双重打击下,过度投资沿海地区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发展中西部经济,无论是从气候的长期变化,还是从经济的安全发展,都是当前必须考虑的科学战略。由于自然能量和人类活动的长期积累,我们正面临一个灾害的频发期:“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时期[1011]。提高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性,是一项非常紧迫的战略任务。

 

沙漠化把中国的经济发展重心由内陆驱赶到沿海,而海平面上升又将把中国的经济发展重心由沿海逼回内陆。在我们庆幸广袤的国土给与我们巨大生存空间回旋余地的同时,也要珍惜先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清洁环境,节约资源,安全和谐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沿海地区由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平均150多亿元。“十五”期间,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30亿元,死亡人数约1160人,特别是2005年的海洋经济损失就有近330亿元,占同期海洋经济总产值的近2%,全国各类自然灾害总损失的16%2008年海洋灾害造成死亡152人,直接经济损失206亿元。海洋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整体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由此,极端气候事件加剧了海洋灾害,并已成为制约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

 

实践表明,我们在2004年提出的“沿海灾害加剧带来生产成本的提高和经济投资的风险”的观点是正确的,应该引起有关部门应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左军成。海平面上升 海洋灾害频发。中国气象局。来源:中国气象报社。20090921http://www.cma.gov.cn/qhbh/newsbobao/200909/t20090921_45549.html

2.      杨冬红,杨学祥.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 西北地震学报. 2005, 27(1): 96

3.      马宗晋, 杜品仁. 现今地壳运动问题[M].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5. 10, 99-102.

4.      Fred Pearce. Is the moon turning up the Earth’s thermostat? New Scientist, 2000, 1662232: 12

5.      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 Whorf. The 1800-year oceanic tidal cycle: A possible cause of rapid climate change. PNAS, 2000, 97(8): 3814-3819

6.      杨学祥.直面沿海投资过度的经济风险 (2004-2-10)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2/10/878001.htm

7.      杨学祥.直面沿海投资过度的环境安全 (2004-2-17)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2/17/926001.htm

8.      张妍妍。 热带气旋袭击澳洲 可能导致又一次"卡特里娜"灾难。20060321 来源:新闻晨报。http://www.csi.ac.cn/lcy/ggaq/ggaq060321.htm

9.      Carlos D. Hoyos, Paula A. Agudelo, Peter J. Webster, and Judith A. Curry。科学特快报告: Deconvolution of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Increase in Global Hurricane Intensity

10.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11.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32第五版。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12.   杨学祥。沿海城市的沉没与沿海经济。 2006-3-25上海环境热线.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7527.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56940.html

上一篇:流感大流行预警:2008年可能发生流感大流行(转载)
下一篇:厄尔尼诺继续保持:9月14日和21日海温异常(矩平)对比
收藏 IP: .*| 热度|

2 吴飞鹏 juscojack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6: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