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美研究表明太阳风暴破坏臭氧层:通过臭氧洞进入地表杀灭病毒

已有 302 次阅读 2024-6-6 15:13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美研究表明太阳风暴破坏臭氧层:通过臭氧洞进入地表杀灭病毒

                                           杨学祥

关键提示

  臭氧洞有利有弊:既可为地球消毒杀灭流行病毒,又可导致皮肤癌,甚至全球生物大灭绝,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强度不同的太阳风暴可形成规模不同的臭氧洞,对地球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在历史证据面前,太阳风暴不能杀灭病毒是站不住脚的。

相关博文

美研究表明太阳风暴破坏臭氧层:证实臭氧空洞“元凶”是太阳风

已有 506 次阅读 2024-1-15 06:03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美研究表明太阳风暴破坏臭氧层 2001-08-02 13:10:38

   新华网华盛顿8月1日专电 美国科学家在1日出版的《地球物理研究杂志》上证实说,以带电粒子冲击地球大气层的太阳风暴可能破坏上层臭氧层。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研究人员2000年7月14日至16日使用卫星观测了太阳风暴对地球北半球产生的影响,此次太阳风暴被科学家称为30年来第三大“太阳质子事件”,太阳风暴造成大量带正电荷的质子冲击地球。    

       研究认为,一旦这些质子冲击到上层大气层,就会分解氮气分子,形成氮氧化物。这些氮氧化物可以在几周甚至几个月内长期存在,并破坏高度为15至50公里的上层同温层中9%的臭氧。太阳质子还分解大气层中的水分子,形成氢化物。这些氢化物可以破坏高度为50至90公里的中间层中70%的臭氧。但这些氢化物只在发生太阳质子事件时存在。

  然而,中间层和上层同温层中的臭氧含量较少,80%以上保护地球的臭氧存在于高度为15至35公里的中低层同温层中。如果从北半球的整个大气层来看,太阳质子事件只破坏了不到1%的臭氧层。  

https://tech.china.com/zh_cn/news/tech/154/20010802/10071748.html

太阳风暴对地球臭氧层造成长期破坏(外一侧).doc_淘豆网

2021年7月22日-太阳风暴对地球臭氧层造成长期破坏(外一侧) 美国科学家最近搜集到的卫星数据表明,2003年11月发生的一次强太阳风暴对地球上空臭氧层造成了长达8个月...

https://www.taodocs.com/...- 2021-7-22

https://www.taodocs.com/p-514582304.html

新研究表明:臭氧层空洞可能还在扩大

深圳特区报

2023-11-22 11:51:17发布于广东深圳特区报官方账号

关注

臭氧层的恢复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环境成就之一。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1月21日报道,在本周二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一些科学家声称臭氧层可能根本无法恢复,这个洞甚至可能还在扩大。

这些发现与广泛接受的臭氧层状况评估不一致,包括最近联合国支持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它最快将在1980年恢复到2040年代的水平。

在《自然通讯》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科学家们发现自2004年以来,南极春季空洞中心的臭氧水平减少了26%。“这意味着这个洞不仅面积很大,而且在南极春季的大部分时间里也变得更深。”奥塔哥大学博士生、该研究的主要作者Hannah Kessenich说道。

为了得出这一结论,科学家们使用卫星仪器分析了9月至11月的臭氧层实际变化。他们发现,臭氧层的消耗和空洞加深是南极极地涡旋变化的结果,这是一个位于南极上空的低压和极冷空气的巨大漩涡。

该研究的作者没有进一步探讨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但他们承认许多因素也可能导致臭氧消耗,包括导致地球变暖的污染;野火和火山排放的微小空气颗粒以及太阳活动周期的变化。

(作者:读特融媒体记者 张克)

https://new.qq.com/rain/a/20231122A03UDZ00

一场强烈的太阳风暴正轰击地球两极,在极地出现了臭氧层空洞!

2023-04-19 18:06:05 山东  

10月12日,科学家宣布今年最强的太阳风暴可能已经到达地球。太阳风暴是从太阳日冕中喷出的物质。这些恒星物质会对地球磁场产生很强的干扰。10月9日,科学家观察到太阳表面剧烈活动。一颗比地球大得多的太阳耀斑正在猛烈喷射物质,产生的太阳高能粒子刚好覆盖地球轨道。目前,科学家已将此次太阳风暴定性为6级,已达到对地球轨道卫星的破坏程度。

其实地球经常会看到太阳风暴的影响。出现在两极的极光是太阳高能粒子与地球磁场碰撞产生的眩光。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检测到太阳风暴的初始阶段。速度约为每秒983公里,两极附近已经出现强烈的极光景象。可能是这次强烈的太阳风暴造成的。科学家们担心,太阳风暴不仅会对卫星内的电子元件造成损坏,还会对地面的电力基础设施造成影响。1980年代,美国魁北克遭受强烈太阳风暴袭击,直接导致电网超载,导致停电12小时。

看似平静的太阳其实并不平静。地表经常有剧烈的日珥喷发,通常伴随着大量的太阳物质喷发到宇宙中。然而,日珥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科学家们无法解释地表物质为什么会脱离太阳引力进入太空,但这些带有高能粒子的物质会轰击周围行星的地表。如果行星没有磁场的保护,这些带有辐射的高能粒子就会进入行星的土壤。火星缺乏磁场。保护,地表的土壤是一个充满辐射的环境。

科学家们现在在北极上空观测到一个明显的极光圈,并且在北极上空的臭氧层也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空洞。带有辐射的高能粒子将通过臭氧层的这个空洞直接进入地球,生活在极地周围的人和生物,未来将遭受比平时高出数倍的太阳辐射。这也是为什么科学家们一直担心臭氧空洞的消失会直接导致生活在地表的生物体衰弱的原因。

近年来,极地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物正在逐渐发生变异。如果臭氧层的空洞得不到遏制,越来越频繁的太阳风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明显。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2N418GG0552GS4T.html

科学家称太阳风暴卷走了北极臭氧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9日 15:33 竞报

  文/曹阳

  2004年北极约有60%的臭氧分子遭到破坏,科学家分析认为———

  臭氧能保护地球免受危险的来自太空的紫外线辐射。去年北极臭氧大幅减少,其急剧程度前所未见,引起了科学界极大的关注。克罗拉多大学的大气专家经多方分析,认定太阳风暴是造成高空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

  2004年,北极低空中间层和高空同温层同时约有60%的臭氧分子遭到破坏,科学家只知道CFC化合物是造成低空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但无法解释为什么离地面30-40公里以上的高空同温层臭氧也减少的原因。最近科学家在《天体物理学研究》杂志上撰文认为,来自太阳的粒子流,加上极端的天气条件,是导致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

  要区分到底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造成大气变化是很困难的。克罗拉多大学的大气专家CoraRandall带领的研究小组经多方分析,认定太阳风暴是造成高空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2003年强烈的太阳风暴携带高能量电子和质子进入地球高空大气层,促进了那里氧化氮的产量,氧化物被认为是臭氧杀手。北极同温层旋涡中强大的风力(去年的风力尤其强),将氮更多地送入大气层,在大约40公里的高度,混合形成氧化氮,破坏了臭氧层。但科学家同时表示,将此现象认定为完全是由于巨量太阳粒子反常活动所造成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上世纪80年代在南极第一次观察到臭氧洞的存在,促使1987年旨在逐渐废除使用CFC的蒙特利尔条约诞生。臭氧洞确实定期出现在南极,但在北极只有在非常寒冷的冬天才会出现臭氧洞。此次反常现象,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都给大家敲响警钟。研究自然现象、人为因素对大气合成物的影响对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有重要意义。

https://tech.sina.com.cn/d/2005-03-09/1533545934.shtml

太阳即将进入新周期,历史悲剧或会重演?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2021-07-04 19:38:19 来源: 拾忆人间真情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对现如今的地球环境来说可以说是脆弱不堪,众多的因素都会对地球生态以及环境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而在所有的外部因素当中,太阳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更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太阳对于地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一旦太阳出现问题或者是有一些异常活动,那么会对地球造成影响,除此之外还可能会牵连到整个太阳系当中的行星,而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太阳也有着比较高的关注。

一直以来,人们都依靠着技术手段对太阳的活动都进行着观测,而科学家们却发现相比较于其他的行星来说,太阳似乎有一些过于安静了,甚至有一些可怕,对此很多科学家认为,或许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这是因为对于太阳来说,每隔11年左右的时间都会出现一次比较强烈的运动,在这其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太阳风暴,一旦发生,会对人类造成极大的影响。

对于太阳风暴来说,这一种自然现象也指的是太阳上的剧烈爆发活动,以及其在日地空间引发的一系列强烈的扰动,太阳爆发活动是太阳大气当中发生的,一种持续时间短且规模巨大的能量释放现象。

而太阳风暴一旦发生,会对地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其实它并不会对地球结构等方面造成影响,然而却对于人类的活动以及生物而言造成极大的打击。

就比如在150年前,地球上就曾经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太阳活动,当时许多西方国家的电报系统全部瘫痪,而在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进入到电气时代,否则的话可能会造成极为惨重的损失。

而按照这样的规律,在现代如果说太阳风暴再次发生的话,将会对人类造成极大的影响,首先就会影响到通讯系统,使得电子设备全部失灵。

太阳风暴出现首先会破坏大气层当中的臭氧层,这个时候会导致大量的紫外线入侵,到时候地球表面的很多生物都会直接暴露在宇宙射线之下,很可能会面临着生命的威胁。

与此同时,在现代社会我们都拥有比较先进的通讯设备,在地球之外也有许多的通讯卫星以及其他的一些飞行器,那么若是发生太阳风暴,也会影响到这些卫星的正常功能,甚至让它们直接报废。

在那样的情况之下,地球上的电力设施被损坏,我们也没有办法进行通讯,到时候社会秩序会变得混乱,而且人们的整体经济水平也会倒退数年,到时候想要进行重新的建设和修复,也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和金钱。

尽管现如今人们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太阳的活动进行监测,但是如果真的发生一场巨大的太阳风暴,到时候高能粒子以抛射的形式进入到地球表面,那么像这样的一些后果,我们都是难以逃开的。

倘若真的再一次出现太阳风暴,人类又该何去何从呢?而如今太阳即将进入一个新周期,大家认为这样的“历史悲剧”会不会再次重演?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E39C5NQ055281BM.html

南极臭氧洞罪魁祸首是太阳风:太阳粒子如何破坏我们的臭氧层?

已有 3636 次阅读 2022-4-7 21:05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南极臭氧洞罪魁祸首是太阳风:太阳粒子如何破坏我们的臭氧层?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长春科技大学教授杨学祥1999年撰文指出,造成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太阳风,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氟利昂。

上述观点是在他与同事合著的论文《太阳风、地球磁层与臭氧空洞》中提出的,并发表在今年第5期《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上。最近,这一新观点经新华社向世界播发后,在国际上产生强烈反响,一些华文报纸纷纷采用,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的法新社,几乎全文转发了新华社英文稿。

1985年,英国科学家首次报道南极上空出现巨大臭氧空洞,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臭氧空洞早已产生,并一直在稳定、逐步地扩大。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是30年代以来人类大量使用氟利昂造成的,其释放出的氯离子破坏臭氧分子,从而使臭氧浓度急剧减少。

1999年,杨学祥认为,人类使用氟利昂是南极臭氧空洞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依据不足。他说,事实上,北半球的大陆面积和人口占全球的大部分,人为产生的氟利昂也集中在北半球。如果是氟利昂的原因,则臭氧空洞应该出现在北极而非南极才能解释得通。

他在论文中指出,有三个因素结合起来使南极臭氧层出现空洞:太阳风的压力使地球南极上空大气层变薄;处于开裂期的地球南半球由于火山爆发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破坏臭氧层;太阳高能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消耗了两极臭氧。其中,太阳风是地球臭氧空洞的元凶    

杨教授说,由于受地磁层的保护,太阳高能粒子中每年仅有一小部分穿越地球磁层,并沿着磁力线集中到南北两极。由于高能粒子中以氢元素为主,到达两极后容易和臭氧结合成水,所以它首先破坏的是两极的臭氧。

学者叶倾城2021年撰文指出,21世纪初之后,基于陆续发射升空的新型观测卫星,科学家掌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太阳粒子在影响极地臭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太阳活动特别活跃的时候,当太阳向太空释放大量粒子时,海拔50千米以上的地区多达60%的臭氧会被消耗,该影响可能持续几个星期。

在更低的地球大气位置,大约低于距离地球表面50千米的区域,太阳粒子是造成极地臭氧水平逐年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太阳粒子袭击将持续导致臭氧损失,然而,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太阳粒子还有助于抑制南极臭氧空间进一步损耗。

https://www.kepuchina.cn/more/202104/t20210402_2980297.shtml

据《中国青年报》 2000-08-09报道,太阳风暴给臭氧层带来的影响引起科学家的关注,不过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使这个问题成为一桩新的科学悬案。

一种看法认为,太阳风暴有利于臭氧层的恢复;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太阳风是导致南极臭氧空洞的元凶。提出这两种观点的都是我国从事相关研究的科学家,他们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http://202.84.17.73/st/htm/20001005/147625.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57912.html

 

这一科学悬案现在基本定案,彻底解决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相关报道

太阳粒子如何影响地球气候变化?它会破坏我们的臭氧层

新浪科技 2021-04-02 作者:叶倾城

太阳粒子如何影响地球气候变化?它会破坏我们的臭氧层

新浪科技 2021-04-02 作者:叶倾城

  当我们思考太阳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时,通常会想到太阳辐射,我们非常清楚紫外线辐射灼伤皮肤所带来的痛苦。尽管太阳为地球生命提供能量,但潜在的危险似乎无处不在。太阳是一颗活跃的恒星,不断地释放所谓的“太阳风”——主要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带电粒子,以每秒数百公里的速度喷射出来。

一些带电粒子在地球磁场的引导下进入地球极地大气层,因此我们可以在南半球看到神秘美丽的南极光,以及北半球的北极光。这种可见太阳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的表现是一种表征现象。但不仅仅是发出光线,太阳释放的带电粒子还会产生其他方面的影响。

 

太阳粒子和地球臭氧

 

  当太阳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太阳粒子的高能量会电离地球大气的中性氮、氧分子,这两种分子占地球大气99%的成分,太阳粒子也被称为“高能粒子降雨”,得名于它像来自太空的粒子雨,是地球极地上空30千米以上区域大气电离的主要来源,它会引发一系列的反应,产生促进破坏臭氧的化学物质。

  据悉,太阳粒子对地球大气层臭氧产生影响最早是1969年观测到的,自21世纪初之后,基于陆续发射升空的新型观测卫星,科学家掌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太阳粒子在影响极地臭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太阳活动特别活跃的时候,当太阳向太空释放大量粒子时,海拔50千米以上的地区多达60%的臭氧会被消耗,该影响可能持续几个星期。

在更低的地球大气位置,大约低于距离地球表面50千米的区域,太阳粒子是造成极地臭氧水平逐年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太阳粒子袭击将持续导致臭氧损失,然而,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太阳粒子还有助于抑制南极臭氧空间进一步损耗。

 

臭氧如何影响地球气候

 

  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大部分位于距离地球表面20-25千米的薄层——“臭氧层”,但是臭氧在大气中无处不在,从地球表面至海拔100千米之上,它是一种温室气体,在加热和冷却大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使得它对气候系统至关重要,在南半球,极地臭氧的变化会影响区域气候条件。

  臭氧在南极洲上空的耗竭产生了降温效应,反之促进了环绕南极洲的西风急流,随着南极臭氧空洞的逐渐恢复,西风急流会进一步向北蜿蜒,影响降雨模式、海洋表面温度和洋流,南环模型描述了环绕南极地区的风带由北至南运动状况。

  臭氧对未来的气候预测十分重要,它不仅存在于稀薄的臭氧层,而且从整个大气层了解影响臭氧变化的因素至关重要,无论是人为因素还是像太阳这样的自然因素。

太阳粒子使大气中的氮分子和氧分子电离,从而导致其他化学反应,破坏臭氧层太阳粒子使大气中的氮分子和氧分子电离,从而导致其他化学反应,破坏臭氧层。

 

太阳产生的直接影响

 

  太阳粒子和臭氧之间的联系是非常明确的,但是太阳粒了对气候会产生怎样的直接影响呢?我们有观测证据表明,太阳活动影响地球两极区域气候变化,气候模型还显示,这种极地效应与更大的气候模式(例如北部和南部环形模式)有关,并影响中纬度地区的地理条件。

  太阳对地球产生具体详细的影响尚不清楚,但太阳粒子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将首次纳入即将举行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的气候模拟。

  通过太阳辐射和粒子作用,太阳为我们的气候系统提供了关键的能量输入。虽然太阳磁场活动周期为11年,但它们不能解释最近由于气候变化而导致的全球气温快速上升。

  我们知道地球大气中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正在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19世纪物理学家就已知道这一气候趋势),同时,我们还明白人类活动促进大气温室气体不断增多,这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将解释当前我们所观测到的全球气温升高现象。

  太阳粒子对云层的影响如何?

  云层位于大气低端位置,比大多数太阳粒子穿透大气层的位置低很多,太阳粒子被称为星际射线,它们可能与云层形成密切相关。

  专家曾认为,宇宙射线可以影响凝结核的形式,而凝结核相当于云层的“种子”,但近期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研究表明,这种影响微不足道,不会对云层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但该研究并未排除宇宙射线影响云层形成的其他机制,但迄今为止未发现相关证据支持。

https://www.kepuchina.cn/more/202104/t20210402_2980297.shtml

 

地球历史上出现最大臭氧洞是火山爆发造成

(2007-06-06 08:28:53)

    转发者按:网上搜索的意外收获,我10年前的观点还有人记得,谢谢了!

 

据《中国日报》报道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表示,地球历史上出现的最大臭氧洞并非人类所为,而是2.51亿年前的一次火山爆发所创造的。

 

【英国专家:火山制造史上最大臭氧洞】

 

这个臭氧洞环绕在地球赤道周围,向北最远延伸至葡萄牙中部,向南最远延伸至阿根廷南部。它是因为西伯利亚的火山喷发形成的,这些喷发导致当时地球上出现规模最大的生物灭绝惨剧,加速了无数动植物种群走向灭亡。

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刺穿这个臭氧洞的紫外线强烈程度最高可达穿过人类使用氟利昂和其它化学物质制造的臭氧洞的紫外线的6倍。这些曾在二叠纪-三叠纪时代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一旦停止入侵大气层,遭破坏的臭氧层大约需要10年时间才能得以恢复。与它相比,人类不过是向大气中排放的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的作恶时间更长一些。

由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大卫·毕尔林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皇家学会哲学汇刊》上刊登了他们的发现。

 

【我国教授:南极臭氧洞罪魁祸首是太阳风】

 

无独有偶,1999年我国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学祥教授就指出,造成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太阳风,而不是通常所认为人类使用的氟利昂。这一观点发表在今年5月份出版的《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上。

杨教授在论文中指出,有3个因素结合起来使南极臭氧层出现空洞:太阳风的压力使地球南极上空大气层变薄;处于开裂期的地球南半球由于火山爆发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破坏臭氧层;太阳高能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消耗了两极臭氧。

http://www.cnhubei.com/200705/ca1355014.htm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7627

本文关键词:         臭氧洞 火山爆发

相关文章:    

 

万方数据首页 > 学术期刊 > 科技文萃 > 19998 > 我国科学家杨学祥提出新观点:臭氧空洞"元凶"是太阳风

 

我国科学家杨学祥提出新观点:臭氧空洞"元凶"是太阳风

 

太阳风是一种高能粒子流,穿越地球磁层后,沿磁力线集中到南北两极,并与臭氧结合成水,进而破坏极地臭氧层.

 者: 周长庆 高景泰

  科技文萃

英文刊名 DIGES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 1999 (8)  

机标分类号: X13 P42

机标关键词: 科学家;臭氧空洞;地球磁层;太阳风粒子流;合成水;磁力线;臭氧层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jwc199908034.aspx

 

我国科学家杨学祥提出新观点:臭氧空洞元凶是太阳风

   周长庆,高景泰

 

太阳风是一种高能粒子流,穿越地球磁层后,沿磁力线集中到南北两极,并与臭氧结合成水,进而破坏极地臭氧层。

本报长春629日电(新华社记者周长庆、本报记者高景泰)长春科技大学教授杨学祥最近撰文指出,造成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太阳风,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氟利昂。

杨学祥一直从数学模式的视角进行地球科学理论研究,迄今已出版一本专著,发表论文50多篇。目前他正在从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有关地球演化和气候变化的研究。上述观点是在他与同事合著的论文《太阳风、地球磁层与臭氧空洞》中提出的,并发表在今年第5期《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上。最近,这一新观点经新华社向世界播发后,在国际上产生强烈反响,一些华文报纸纷纷采用,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的法新社,几乎全文转发了新华社英文稿。

1985年,英国科学家首次报道南极上空出现巨大臭氧空洞,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臭氧空洞早已产生,并一直在稳定、逐步地扩大。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是30年代以来人类大量使用氟利昂造成的,其释放出的氯离子破坏臭氧分子,从而使臭氧浓度急剧减少。

杨学祥认为,人类使用氟利昂是南极臭氧空洞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依据不足。他说,事实上,北半球的大陆面积和人口占全球的大部分,人为产生的氟利昂也集中在北半球。如果是氟利昂的原因,则臭氧空洞应该出现在北极而非南极才能解释得通。

他在论文中指出,有三个因素结合起来使南极臭氧层出现空洞:太阳风的压力使地球南极上空大气层变薄;处于开裂期的地球南半球由于火山爆发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破坏臭氧层;太阳高能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消耗了两极臭氧。其中,太阳风是地球臭氧空洞的元凶

太阳风是一种形象地说法,其实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高能粒子流。当彗星向太阳靠近时,太阳风及光压、太阳电磁辐射将彗星的彗发物质吹走,形成一条背光的彗尾。同彗星一样,包括地球在内的行星在趋近太阳时,也会产生大气的背光运动并丢失一部分质量。

行星大气的演化为此提供了可靠证据,如离太阳最近的水星大气极为稀薄,离太阳较近的类地行星原始大气早已消失殆尽。而离太阳较远的类木行星都有浓厚的大气,成份以原始大气氢和氦为主。

杨教授说,由于受地磁层的保护,太阳高能粒子中每年仅有一小部分穿越地球磁层,并沿着磁力线集中到南北两极。由于高能粒子中以氢元素为主,到达两极后容易和臭氧结合成水,所以它首先破坏的是两极的臭氧。

根据计算,进入南极的太阳粒子比进入北极的多6.6%。还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地磁偶极矩减少了5%,造成对地球的保护能力下降,使南极上空臭氧空洞逐年扩大。太阳高能粒子进入大气层每年消耗掉地球臭氧含量的10%,但由于地球上生物的作用,使一部分二氧化碳变成氧,使消耗的部分得到弥补。

地球公转轨道近日点在冬至前后时,南极圈更多地处于太阳光照射下。在太阳风的作用下,南极的大气产生背光北移运动,因此大气层变薄,大气质量(包含臭氧)大量散失到太空中。

根据杨学祥的研究,地球南半球是个逐渐开裂的半球(北半球则是压缩半球),因地壳的开裂喷发出大量包括卤素在内的地下气体,更直接地消耗了南半球的臭氧含量。地球产生的卤素比人类制造的氟利昂多得多,我国天山火山6千年前的一次喷发释放出相当于人类170多年制造的氟利昂的总量。他强调说:这并不是说,人类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制造和使用氟利昂。事实上,人类减少使用氟利昂,更好地保护环境,会对臭氧层保护起到积极影响。

为什么北极上空没有形成臭氧空洞?杨教授解释说,在夏至时,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从而产生北半球上空大气的背光南移,此时地球远离太阳而进入远日点,所以北极大气背光南移规模变得更小,不足以产生臭氧空洞。

他指出,臭氧空洞是个动态的、在两极之间进行漂移的自然过程。由于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其近日点和远日点相互变化周期为2.1万年。所以臭氧空洞有一半时间即1.05万年在南半球,另一半时间在北半球。根据天文资料计算,地球公转轨道近日点到公元l1500年将与夏至重合。杨教授说:南极臭氧空洞正在向北方移动,1万年后臭氧空洞将出现在北极。这一重大环境变迁应该引起全世界的注意。

《科学时报》1999-6-30 第二版

http://www.envir.gov.cn/info/np/file.asp?file=996-30-80.txt

 

太阳风暴与臭氧层约会引发科学争议

(2000.06.09 14.20.45)

 

地球上空的臭氧层,这个正在逐渐变瘦的飞天少女,在今年夏天被太阳风暴多次热烈地拥抱。但她又陷入困惑,不知道太阳风暴的热对她而言究竟是福是祸。这几天,太阳风暴给臭氧层带来的影响引起科学家的关注,不过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使这个问题成为一桩新的科学悬案。

一种看法认为,太阳风暴有利于臭氧层的恢复;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太阳风是导致南极臭氧空洞的元凶。提出这两种观点的都是我国从事相关研究的科学家,他们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的专家认为太阳风暴对大气臭氧具有补充作用。该所的研究员邹捍说,在赤道地区平流层的高层,太阳辐射把氧原子从氧分子中激活出来,和另外的氧分子结合成臭氧,这是臭氧的产生过程。由于太阳风暴带来更多的紫外线辐射,这样产生的臭氧就会增多。臭氧的产生主要是紫外线光合作用的结果。从理论上讲,紫外线辐射越强,臭氧也会越多。而根据最近十几年的统计数据分析,太阳活动高峰年份臭氧浓度有所增加。

大气层中的臭氧被称为地球生物的保护伞,它能抵御来自太阳的有害辐射。

对于地球臭氧空洞的形成,国内还有别的科学家进行了研究分析。长春科技大学教授杨学祥指出,造成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恰恰就是太阳风。他在一篇论文中指出,南极臭氧层出现空洞的主要原因是太阳高能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消耗了两极臭氧。太阳风暴带来的高能粒子流,穿越地球磁层后,沿磁力线集中到南北两极,并与臭氧结合成水,进而破坏极地臭氧层。杨教授的论文曾在《科学美国人》上发表,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的法新社,也全文转发了新华社的英文稿。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萧佐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太阳风暴与臭氧层的关系目前科学界还没有定论,产生科学争议可以引导大家做更深入的研究。一般而言,国际上多数科学家认为臭氧的减少是人类活动所造成,尤其是大量使用氟利昂。但这个结论本身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也有少数科学家对此提出不同的观点,争议还将存在。

目前,国内科学界还是倾向于认为,太阳风暴将能够使臭氧成分增加,但作用可能十分有限。如果真是这样,太阳风暴对臭氧层来说影响不大。

(《中国青年报》 2000-08-09

http://202.84.17.73/st/htm/20001005/147625.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57912.html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杨学祥陈殿友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85-89

杨学祥陈殿友宋秀环太阳风、地球磁层与臭氧层空洞科学(ScientificAmerican 中文版), 1999, 5):58~59

杨学祥地磁层和大气层漏能效应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1999, 59):1170~1171

杨学祥陈殿友地磁场强度的轨道调制与自然灾害周期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0.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0. 307

杨学祥陈殿友构造形变、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地壳形变与地震,2000,203):39~48

Yang, Xuexiang, Chen Dianyou, Gao Yanwei, Su Hongliang and YangXiaoying, et al, Geophysical and Chemical Evidence in the Depletion of Ozone.J. Geosci. Res. NEAsia, 1999, 2 (2): 121~133

杨学祥臭氧洞与厄尔尼诺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1999, 510):1301~1303

杨学祥臭氧洞漏能效应及其形成原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1999, 合肥:安徽技术出版社, 1999, 191

杨学祥陈殿友地球流体运移动力与自然灾害同上, 326

陈殿友杨学祥宋秀环地球轨道效应与重大自然灾害周期同上, 256.*

杨学祥陈殿友地磁场强度的轨道调制与自然灾害周期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0.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0. 307

杨学祥大气圈差异旋转及其对臭氧层的影响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00, 62):199~201

杨学祥大气氯粒子层的形成原因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00, 63):370~371

杨学祥太阳活动驱动气候变化的证据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00, 65):615~61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177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293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17926.html

臭氧洞、太阳风暴和生物灭绝、病毒灭绝的关系

已有 714 次阅读 2024-3-14 18:5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臭氧洞、太阳风暴和生物灭绝、病毒灭绝的关系  

                                                    杨学祥

          关键提示

         我们在2022-4-23发表的博文中指出大规模生物灭绝都与火山喷发有关。超级火山喷发可扩大超级臭氧洞,大规模太阳射线和紫外线通过臭氧洞进入地表,所以,超级臭氧洞是全球五次生物大灭绝的真凶(被最新论文证实,见相关博文)。

       近期研究表明,超级太阳风暴可扩大和穿透臭氧洞,杀灭病毒,结束流行疫情。例如,1921年太阳风暴结束1918-1920年西班牙大流感,2023年万圣节太阳风暴结束2022-2023年非典,2010年太阳风暴结束2009-2010年甲型流感。

        相关博文

坏起来了?臭氧层空洞怎么突然变大了?

来源:生态中国网 时间:2023-09-27 19:43:03

本月17日,外媒才公开发布来自8个国家的29位科学家共同形成的地球“综合体检报告”。报告指出,9个“地球边界”中,6个被突破,2个处于临界状态,只有一个在安全范围内,那就是臭氧消耗。

这才不过10天,阿根廷气象局就报告称,当地时间21日和22日该国南部火地岛省上空现最大臭氧层空洞,而且可能是八年来最大的。

怎么短短几天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反转呢?

事实上,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于臭氧层的评估一直在逐渐变好。

世界气象组织年初曾指出,如果维持现行保护政策,预计到2040年,除南北极之外的全球其他地区的臭氧层将恢复至1980年之前的水平。

世界气象组织6月29日发布的臭氧和紫外线年度公报也表示,平流层臭氧正在缓慢恢复,在未来几十年内,臭氧有望在大气中的大部分区域实现全面复原。

那么,南极洲上空为何又出现了如此巨大的臭氧层空洞?人类所做的一切是努力努力白努力了吗?我们的预测过分乐观了吗?

八年来最大的臭氧层空洞

时间拨回到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在南纬60°地区观测发现臭氧层空洞。随后,各国派科学家们陆续前往南极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一个面积达到1640万平方千米的臭氧层空洞,结果令世界震惊。

科学家、学者和大众开始将视野投向臭氧。1979年~ 1990年全球臭氧总量大致下降了3%。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大约低于全球臭氧平均值30%~ 40%,出现了“南极臭氧洞”。

每年,臭氧层空洞会在8月至12月之间形成,导致紫外线辐射的增加,对健康产生多种有害影响。

近年来,随着各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产业的升级,臭氧空洞的面积呈现缩小趋势,2019年,臭氧空洞的面积约为630万平方公里,是自1982年首次测量以来的最小值。

就在人们以为,臭氧层保护会越来越好,臭氧层空洞会逐渐变小时。阿根廷国家气象局给我们泼了一盆冷水:该国南部火地岛省上空现最大臭氧层空洞。

根据欧盟的消息,它在今年8月可能达到1600多万平方公里,比肩俄罗斯国土面积。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自2015年以来最大的臭氧空洞。

臭氧层破坏会导致生物大灭绝?

有研究显示,如果将全球的臭氧层平均分布在大气层表面的话,厚度大约在3毫米。

可别小瞧这3毫米,因为仅3毫米的臭氧层可以阻挡太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帮助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这些紫外线的伤害,因此,臭氧层也被称为“地球生物生存繁衍的保护伞”,每年的9月16日也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臭氧层被破坏,将会增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量,导致人类的皮肤、眼睛及免疫系统受损,影响植物激素和叶绿素,使光合作用降低,减缓作物生产并降低产量。

此外,平流层中的臭氧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如果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降低,吸收的紫外线辐射也会相应减少,致使地球温度上升,加剧温室效应。

2023年1月6日,中、英、德合作的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发文表示,他们发现了臭氧层破坏导致二叠纪末陆地生物大灭绝的直接证据。

3899497f7cf6e88770bcb830fcfa13b4.png

空气中紫外线辐射量的增加对整个陆地生态系统具有深远的影响。光合作用可以为植物体生长提供能量,但阳光中有害的紫外线会对植物生殖细胞(孢子和花粉)中遗传信息产生破坏。

研究团队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产自我国西藏南部二叠—三叠纪过渡剖面的1011粒阿里型花粉中的香豆酸和阿魏酸进行了定量测量,通过对红外光谱的大数据分析,发现在二叠纪末大灭绝期间地层中花粉外壁的香豆酸和阿魏酸含量明显高于灭绝前后化石花粉中该化合物的含量,直接证明了二叠纪末期大灭绝期间存在全球紫外线辐射增加的现象。

研究团队成员之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锋说。“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全球最大的减碳、固碳过程,而这一过程很容易受到紫外线强度增加的抑制。二叠纪末期的陆地上的大灭绝其实是温室气体增加和紫外线辐射增强相互叠加引起的。如今地球上温室气体仍在不断增加,我们需要注意紫外线辐射强度,避免两者叠加,造成生态灾难。”

此前,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发文表示,3.6亿年前的一次导致地球上大部分植物和淡水水生生物死亡的灭绝事件,也是由于使地球免受紫外线辐射破坏的臭氧层的短暂崩溃造成的。

这些研究意味着,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空洞扩大具有很强的威胁性。轻则危害人体健康,重则可能会导致生物大灭绝。

臭氧层空洞为何突然扩大?

16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5个中国的大小。

大趋势一直向好的臭氧层为何突然杀了个回马枪?

有专家指出,2022年1月发生的汤加海底火山喷发和气候变化,或是臭氧层空洞扩大的原因。

事实上,在汤加火山喷发当年的7月(2022年7月27日),权威科学期刊《地球物理学杂志》曾刊登一篇来自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大气物理学家路易斯.米兰等人的论文。

该论文认为,汤加火山大爆发向大气场中释放了大量的水气和水蒸气,仅仅是向万米高空的平流层输送的水量就高达1460亿公斤,这些水或将在平流层停留5年甚至更长时间,臭氧要比氧气更容易溶解于水,其易溶性是氧气的13倍,因此这些水的存在很可能会侵蚀平流层中的臭氧,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

世界气象组织也曾提醒,2022年1月汤加的海底火山喷发是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火山喷发,将大量冰和水蒸气注入平流层。这次喷发使平流层的水汽含量增加了5%至10%,导致南半球上空的平流层大幅降温。

气象组织解释说,额外的水蒸气导致2022年南半球平流层低层的臭氧减少。预计在接下来的几个冬天,极地涡旋中的水蒸气和气溶胶将会增加,这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极地平流层云生成,并加剧臭氧消耗,从而引发面积更大和持续时间更长的“臭氧洞”。

此外,世界气象组织6月29日发布的臭氧和紫外线年度公报显示,气候变化正在放缓臭氧层恢复的趋势。

该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警告:“气候变化正在减缓臭氧层的恢复,臭氧消耗也在影响低层大气的气候”。

以上说明,今年突然出现的巨大臭氧层空洞,可能只是偶发原因导致的偶发结果,臭氧层的大趋势依然是向好的,不必过于悲观及恐慌。

但气候变化对于臭氧层恢复的影响我们还需多加留意。

保护臭氧层任重道远

变薄的臭氧层允许更多来自太阳的紫外线穿过地球的平流层,这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危险。

为应对臭氧层空洞,联合国在1985年就已组织并通过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并在1987年追加签署《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规范了数十种人类制造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并禁止特别具有破坏性的CFC,共同保护臭氧层、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

中国政府也于1991年签署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伦敦修正案,2003年加入了议定书哥本哈根修正案,2010年又加入了蒙特利尔修正案及北京修正案。32年来,我国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使用约62.8万吨。1991至2020年的30年间,中国在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过程中累计避免了约26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在保护臭氧层的同时也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事实证明,人类的努力是值得的。

据联合国估计,《蒙特利尔议定书》避免了数百万人患黑色素瘤等癌症和白内障等疾病。

2023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科学评估小组发布的评估报告证实,自1989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生效以来,超过100种消耗臭氧层的化合物最终遭到禁止并被逐步淘汰,其中氯氟烃(CFCs)的使用量减少了99%。

报告显示,自2000年以来,南极臭氧空洞的面积和深度一直在缓慢改善,如果维持当前政策不变,预计南极上空、北极上空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臭氧层将分别于2066年左右、2045年、2040年恢复到1980年臭氧洞显现之前的水平。

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5月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1987年签署的以保护臭氧层为主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将第一个无冰北极夏季的出现推迟了15年。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化学科学实验室主任戴维·法希博士称,“臭氧层的恢复已走上正轨,由于所有国家都采取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有效控制措施,全球臭氧层的破坏高峰已成为过去。”

不过,我们也不能高兴得太早。行百里者半九十,保护臭氧层仍然任重道远。

为了在保护臭氧层的同时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氢氟碳化合物的生产和使用成为国际社会新的任务。氢氟碳化合物是臭氧消耗物质的主要替代品之一,也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2016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通过了《基加利修正案》,197个国家承诺在今后30年内把氢氟烃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削减80%以上。据科学家测算,到本世纪末,这一承诺最高有可能避免全球升温0.5摄氏度。

http://www.eco.gov.cn/news_info/66762.html

臭氧洞漏能效应地磁层漏能效应 

我们在1999年撰文提出,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大约有2%被平流层的臭氧吸收,7%被电离层吸收。当黑子活动高峰发生太阳风暴时,会大量破坏南极臭氧,随之产生臭氧洞漏能效应地磁层漏能效应,使被地磁层和臭氧层阻隔的9%的太阳能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导致南极平流层变冷对流层变暖。收缩的平流层自转变快,膨胀的对流层自转变慢,这是赤道高空风产生的一个原因。

X射线,γ射线和紫外线,大约占太阳辐射光谱总能量的9%.80400km高度范围的电离层,γ射线和X射线被N2O2/O3所吸收,1555km高度的臭氧层,99%的紫外线被O3所吸收.即在地球磁层、大气层和臭氧层被破坏的时候,到达生物圈的太阳辐射能将增大9%,造成地表温度的大幅度波动.与此同时,到达地表的γ射线、X射线和过量紫外线将造成大规模的生物灭绝.这就是臭氧洞漏能效应.

http://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ZGDW199910001191.htm

https://www.doc88.com/p-4317663607230.html

https://www.docin.com/p-344676587.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34646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1412383

      超级臭氧洞是五次生物大灭绝的真凶

       大约在5亿多年前,地球迎来了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奥陶纪生物大灭绝,在此次灭绝事件中,共有85%的生物死亡,其中主要是海洋底栖生物,引起灭绝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伽马射电暴。

       在大约5亿多年前,地球生物开始大量灭绝。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一个比较主流的假说:伽马射电暴。

       距离地球6000万光年外有一颗恒星爆炸了形成了一个超新星,而在此时它的两极发生了巨大的能量束也就是伽马射电暴,不幸的是它刚好击中了地球。

       伽马射电暴一共持续了10秒钟,但在这10秒中产生的能量包含了10个太阳的能量,使得地球大气分子发生变性,其中有30%的臭氧层被伽马射电暴带走,导致大量的太阳紫外线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

       而在奥陶纪时期,大量的生物生活在浅海,紫外线能够直接穿越大气与海水照射到这里,使得大量对环境敏感的浮游生物死亡。而浮游生物是海洋生物的基石,浮游生物的死亡也导致了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甚至灭绝。

       第2-5次生物大灭绝都与火山喷发有关。超级火山喷发可扩大超级臭氧洞,所以,超级臭氧洞是全球五次生物大灭绝的真凶。

       3.8亿年前,地球正处于泥盆纪晚期,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海洋生物遭受重创;导致第二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可能是多次小行星撞击以及火山喷发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球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恐龙大灭绝。导致恐龙大灭绝的原因目前比较主流的说法是小行星撞地球。在当时一颗直径超过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引发地球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

       和二叠纪、三叠纪一样,火山爆发又会导致地球温度下降,海水酸化,以至于大量生物死亡。但仍有极少部分的生物逃脱了生物灭绝,并且在之后的日子再次繁盛了起来。

       小行星撞击和超级火山喷都可扩大臭氧洞。

      伽马射电暴和超级火山能产生超极臭氧洞,由此形成的超级紫外线就是死亡之光,是全球五次生物大灭绝产生的真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5229.html

     

证据

地球历史上出现最大臭氧洞是火山爆发造成

(2007-06-06 08:28:53)

      转发者按:网上搜索的意外收获,我10年前的观点还有人记得,谢谢了!

据《中国日报》报道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表示,地球历史上出现的最大臭氧洞并非人类所为,而是2.51亿年前的一次火山爆发所创造的。

【英国专家:火山制造史上最大臭氧洞】 

这个臭氧洞环绕在地球赤道周围,向北最远延伸至葡萄牙中部,向南最远延伸至阿根廷南部。它是因为西伯利亚的火山喷发形成的,这些喷发导致当时地球上出现规模最大的生物灭绝惨剧,加速了无数动植物种群走向灭亡。

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刺穿这个臭氧洞的紫外线强烈程度最高可达穿过人类使用氟利昂和其它化学物质制造的臭氧洞的紫外线的6倍。这些曾在二叠纪-三叠纪时代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一旦停止入侵大气层,遭破坏的臭氧层大约需要10年时间才能得以恢复。与它相比,人类不过是向大气中排放的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的作恶时间更长一些。

由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大卫·毕尔林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皇家学会哲学汇刊》上刊登了他们的发现。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7627

【我国教授:南极臭氧洞罪魁祸首是太阳风】 

无独有偶,1999年我国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学祥教授就指出,造成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太阳风,而不是通常所认为人类使用的氟利昂。这一观点发表在今年5月份出版的《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上。

杨教授在论文中指出,有3个因素结合起来使南极臭氧层出现空洞:太阳风的压力使地球南极上空大气层变薄;处于开裂期的地球南半球由于火山爆发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破坏臭氧层;太阳高能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消耗了两极臭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293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57912.html

英国专家指出,这个臭氧洞环绕在地球赤道周围,向北最远延伸至葡萄牙中部,向南最远延伸至阿根廷南部。它是因为西伯利亚的火山喷发形成的,这些喷发导致当时地球上出现规模最大的生物灭绝惨剧,加速了无数动植物种群走向灭亡。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刺穿这个臭氧洞的紫外线强烈程度最高可达穿过人类使用氟利昂和其它化学物质制造的臭氧洞的紫外线的6倍。这些曾在二叠纪-三叠纪时代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一旦停止入侵大气层,遭破坏的臭氧层大约需要10年时间才能得以恢复。

这证明,二叠纪-三叠纪时代的两次生物灭绝是由超级臭氧洞产生的。

由此看来,臭氧洞有利有弊:既可为地球消毒杀灭流行病毒,又可导致皮肤癌,甚至全球生物大灭绝,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5229.html

    臭氧洞对新冠疫情的影响

       根据地球公转轨道,秋分(922-24日)到冬至(1221-23日),南极的极昼使太阳辐射对南极最强,产生南极的臭氧洞(或臭氧稀薄区);春分(320-22日)到夏至(621-22日,北极的极昼使太阳对北极辐射最强,易产生北极的臭氧洞(或臭氧稀薄区)。其中,2010年冰岛火山的异常喷发规模最大,火山灰集中在北极,降温和破坏臭氧的作用值得关注。由于地球近日点在13日或4日,远日点在72日或3日,这是南极比北极更容易出现臭氧洞的原因,也是臭氧洞季节性变化的原因。

臭氧洞应该周期性地在南北两极轮流出现特别是,由于没有达到臭氧洞低浓度的标准,臭氧洞没有出现,但是北极臭氧稀薄区在3月和南极臭氧稀薄区在9月也会周期存在,从而形成每年3月和9月两极地区的臭氧稀薄区变化周期。这是冠状病毒季节性爆发的原因。

每年3月20日(春分)开始的北极臭氧洞或臭氧稀薄区和9月23日(秋分)开始的臭氧洞的臭氧洞漏能效应,相当于大自然对地球的两次大规模消杀病毒过程,对冠状病毒的抑制或杀灭作用不可忽视。

      事实上,地球南北极都出现过臭氧洞,证实了我们的理论。彗星的轨道是一个偏心率很大的椭圆,受太阳风压力作用,在近日点彗尾最长,在远日点彗尾最短。同样,地球轨道也是一个椭圆,在近日点气尾最长,在远日点气尾最短。这是南极臭氧洞比北极臭氧洞面积大,存在时间长的原因(见图1)。

太阳风压缩大气层形成臭氧洞和气尾.png 

 1  太阳风压缩大气层背光流动形成两极地区极昼时臭氧洞(或臭氧稀薄区)和极夜时气尾

 由此看来,臭氧洞有利有弊:既可为地球消毒杀灭流行病毒,又可导致皮肤癌,甚至全球生物大灭绝,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5229.html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杨学祥陈殿友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85-89

杨学祥陈殿友宋秀环太阳风、地球磁层与臭氧层空洞科学(ScientificAmerican 中文版), 1999, 5):58~59

杨学祥地磁层和大气层漏能效应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1999, 59):1170~1171

杨学祥陈殿友地磁场强度的轨道调制与自然灾害周期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0.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0. 307

杨学祥陈殿友构造形变、气象灾害与地球轨道的关系地壳形变与地震,2000,203):39~48

Yang, Xuexiang, Chen Dianyou, Gao Yanwei, Su Hongliang and YangXiaoying, et al, Geophysical and Chemical Evidence in the Depletion of Ozone.J. Geosci. Res. NEAsia, 1999, 2 (2): 121~133

杨学祥臭氧洞与厄尔尼诺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1999, 510):1301~1303

杨学祥臭氧洞漏能效应及其形成原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1999, 合肥:安徽技术出版社, 1999, 191

杨学祥陈殿友地球流体运移动力与自然灾害同上, 326

陈殿友杨学祥宋秀环地球轨道效应与重大自然灾害周期同上, 256.*

杨学祥陈殿友地磁场强度的轨道调制与自然灾害周期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0.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0. 307

杨学祥大气圈差异旋转及其对臭氧层的影响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00, 62):199~201

杨学祥大气氯粒子层的形成原因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00, 63):370~371

杨学祥太阳活动驱动气候变化的证据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00, 65):615~61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177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2502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142533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37136.html

上一篇:2024年6月6日午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快速下降区间
下一篇:2024年6月6日晚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快速下降区间
收藏 IP: 221.9.93.*| 热度|

4 高宏 郑永军 宁利中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1 1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