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2023年9月17日晚报:7-9日下降周期使厄尔尼诺指数进入快速下降区间

已有 1074 次阅读 2023-9-17 17:17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23年9月17日晚报:7-9日下降周期使厄尔尼诺指数进入快速下降区间

                                                       杨学祥

       关键提示: 潮汐组合类型转换具有13.6天周期,即双周循环,这在图1-2中都有明显的表现。除此之外,两周之内厄尔尼诺指数往往出现两个峰值和两个谷值,即次一级的7天周期。这一 周期在气温变化中也有明显的表现(见图1)。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1388780

  强潮汐组合控制强潮汐南北震荡的幅度,是赤道太平洋海温的重要控制因素。根据潮汐组合预报,2023年1-2月、6-8月、12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3-5月、9-11月有利于拉尼娜形成。所以,厄尔尼诺发生在2023年6-8月的可能性最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860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61960.html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应厄尔尼诺指数下降区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对应上升区间,

       潮汐不仅有13.6天周期,而且存在7.1天和9.1天周期。1921年杜德生对月亮和太阳引潮力位进行了严格的调和级数展开,在展开中约有90项长周期成分。其中振幅超过这90项长周期振幅之和的0.5%的共有20个,在这20个中就有9天项和7天项(见图1)。

       NASASABER卫星首次观测到因周期性的高速太阳风而产生的地球上层大气层的呼吸”——一种膨胀和收缩的活动。根据美国最新的卫星观测结果,地球大气层正在有序地扩大和收缩,平均每九天就有一个周期!地球似乎在缓慢地呼吸,地球每天都在波动,在0.50.8米的范围内波动。

   随着太阳的27天的自转周期,这些太阳风通常以9天为周期冲击地球。高速太阳风有时候显示出的是七天的周期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8879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94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22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222.html

       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有影响的因素有南极半岛海冰、强潮汐南北震荡、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强潮汐组合。

       每年2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小,赤道太平洋海温最暖;9月最大,赤道太平洋海温最冷,南极半岛海冰开关控制秘鲁寒流的强弱。

       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频发导致深海冷水上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8601.html

         太阳风7-9天周期对厄尔尼诺影响在2023年7月最为显著,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1397129

         值得关注的是,8月30日至9月1日最强潮汐组合的作用被太阳风7-9日上升期压制,类似情况8月已经出现多次。8月25日至9月1日厄尔尼诺指数太阳风7-9日周期非常显著。

     太阳风压缩大气层,背光方向形成气尾,向光方向形成臭氧洞(或臭氧稀薄区)。这是大气异常流动的结果。    

       两极臭氧洞首先是自然的产物。极夜和极昼的交替,极涡和低温条件,火山灰向极地的集中,臭氧洞在南北两极的轮换,都是自然规律运作的结果,远非人力所能控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1993.html

       同理,太阳风也压缩了海洋圈,形成背光的海洋尾。

        由于地球自转,除了两极地区外,地球背光的大气尾和海洋尾是绕固体地球由东向西旋转的。太阳风压缩大气圈和海洋圈因为7-9天周期的波动,会显著的影响赤道太平洋的气流和海流,进而控制厄尔尼诺指数变化。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1402732


参考文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1393165


监测结果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92023-06-28 07:38:2042.10134.20450俄罗斯东南沿岸近海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92023-06-30 20:57:42-8.70110.0580印尼爪哇岛以南海域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02023-07-01 17:15:0149.95155.35150千岛群岛
5.82023-07-01 15:29:39-0.2588.6010南印度洋
6.92023-07-02 18:27:41-17.85-175.00210汤加群岛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32023-07-03 10:51:34-3.90140.2520印尼巴布亚省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92023-07-06 08:31:54-23.90-68.05130智利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42023-07-09 03:47:1422.03121.4910台湾屏东县海域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62023-07-10 01:11:32-33.25-69.9590阿根廷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62023-07-11 04:28:2520.00-61.2010背风群岛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22023-07-14 17:29:0215.10-93.8040墨西哥沿岸近海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7.22023-07-16 14:48:2154.55-160.9520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42023-07-17 12:42:16-1.50126.5020印尼马鲁古海
6.72023-07-17 11:05:09-38.10-70.35180阿根廷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62023-07-19 08:22:0812.70-88.1070尼加拉瓜沿岸近海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02023-07-24 10:49:58-24.05178.85550斐济群岛以南海域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32023-07-25 13:44:5037.4035.9510土耳其
5.42023-07-25 08:25:11-9.15123.9080帝汶岛地区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52023-07-25 18:35:2017.20145.60400马里亚纳群岛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42023-07-26 20:44:38-14.70167.8510瓦努阿图群岛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82023-07-28 15:58:51-30.6059.9510西南印度洋海岭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92023-07-29 03:23:4610.5093.35100印度安达曼群岛地区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72023-07-30 09:10:3312.90-90.8030危地马拉沿岸近海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52023-08-02 01:15:2315.2039.5010厄立特里亚
5.32023-08-02 00:49:4754.70168.2510科曼多尔群岛地区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72023-08-02 09:32:33-21.35-179.15600斐济群岛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92023-08-03 09:25:215.60-82.6510巴拿马以南海域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62023-08-04 03:33:5254.85-161.3040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62023-08-04 08:31:44-6.25113.05590印尼爪哇岛附近海域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72023-08-04 19:48:39-0.40125.2050印尼马鲁古海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12023-08-05 15:20:05-28.20-63.20590阿根廷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52023-08-06 02:33:5937.16116.3410山东德州市平原县
5.92023-08-06 00:01:4836.4570.85190阿富汗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92023-08-06 08:32:4636.4570.55200阿富汗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22023-08-09 02:38:58-15.25-173.20100汤加群岛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12023-08-09 15:53:26-22.10-65.95250阿根廷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82023-08-09 17:33:2616.15-93.65120墨西哥
5.92023-08-09 17:20:2913.40144.15460马里亚纳群岛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22023-08-10 10:00:28-5.75131.4090印尼班达海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12023-08-11 01:48:0238.2538.1510土耳其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02023-08-11 08:14:3341.20142.8550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42023-08-13 09:43:1120.50121.5060巴坦群岛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02023-08-14 22:49:4724.8092.1510孟加拉国
6.12023-08-14 21:51:5413.30147.4510马里亚纳群岛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42023-08-16 20:47:42-13.85167.20220瓦努阿图群岛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22023-08-18 01:04:504.25-73.3510哥伦比亚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32023-08-18 15:57:57-0.30-19.7010中大西洋海岭中部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92023-08-21 03:59:48-55.90-27.3050南桑威奇群岛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12023-08-23 22:22:42-26.95-63.50580阿根廷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82023-08-25 06:48:2139.50143.5510日本本州东海岸远海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32023-08-28 05:45:005.25-76.7010哥伦比亚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92023-08-29 04:08:07-7.15117.20470印尼巴厘海
7.12023-08-29 03:55:32-6.80116.60520印尼巴厘海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52023-08-29 12:59:2310.10-78.3040巴拿马以北海域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12023-09-02 04:49:5450.60156.45140千岛群岛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4.92023-09-05 17:30:4223.51120.4220台湾嘉义县
5.42023-09-05 08:55:24-23.95175.5510斐济群岛以南海域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72023-09-05 23:03:18-5.30142.7570巴布亚新几内亚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42023-09-07 07:48:05-30.30-71.4550智利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52023-09-08 17:09:53-32.95-179.40100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以南海域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92023-09-09 06:10:5831.00-8.5510摩洛哥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12023-09-09 00:37:1519.30-105.1010墨西哥哈利斯科州沿岸近海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92023-09-09 22:43:24-0.10119.7510印度尼西亚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12023-09-11 20:51:341.10127.45160印尼哈马黑拉岛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32023-09-12 19:03:1719.35121.0510菲律宾群岛地区

           2023年9月12日19时菲律宾群岛地区6.3级强震发生在西太平洋,没有迫使厄尔尼诺指数在2023年9月13日00时进入下降区间(见表1-2),反而进入快速上升区间,由此可见7-9日上升周期的作用强大。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12023-09-13 19:49:14-35.85-98.0510西智利海岭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52023-09-15 03:58:44-6.20149.7060巴布亚新几内亚


nino34 (3)2023-09-16-18.png

图1 2023年09月16日18时厄尔尼诺指数为+1.147,比2023年09月16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1.159,减速0.012,减速稳定,进入快速下降区间和+0.5以上的厄尔尼诺区间(-0.5以下为拉尼娜,+0.5以上为厄尔尼诺),与南极半岛海冰夏至增加对应(秋分达到极大值),与9月6-8日弱潮汐组向9月12-16日强潮汐组合转化对应,与5-6级强震频发对应,与7-9日下降周期对应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应下降区间(已被证实),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对应上升区间,与南极半岛海冰异常有关。全球变暖可能导致9月南极半岛的海冰面积变小,减弱秘鲁寒流,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nino34 (3)2023-09-17-00.png

图2 2023年09月17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1.140,比2023年09月16日18时厄尔尼诺指数为+1.147,减速0.012,减速稳定,进入快速下降区间和+0.5以上的厄尔尼诺区间(-0.5以下为拉尼娜,+0.5以上为厄尔尼诺),与南极半岛海冰夏至增加对应(秋分达到极大值),与9月6-8日弱潮汐组向9月12-16日强潮汐组合转化对应,与5-6级强震频发对应,与7-9日下降周期对应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应下降区间(已被证实),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对应上升区间,与南极半岛海冰异常有关。全球变暖可能导致9月南极半岛的海冰面积变小,减弱秘鲁寒流,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2023年8月1-5日最强潮汐组合导致厄尔尼诺指数进入快速下降区间。危地马拉5.7级地震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8月1日太阳黑子相对数160,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9月南极海冰极大值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8月南极海冰增加是阻碍厄尔尼诺指数增长的主要因素。

        8月末南极海冰增加的作用已经大于潮汐组合,厄尔尼诺指数快速下降表明这一趋势。9月潮汐组合和南极海冰增加共同作用,厄尔尼诺指数将进入下降高潮。

        正在奇迹般证实:9月潮汐组合和南极海冰增加共同作用,厄尔尼诺指数将进入下降高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01166.html


W1AM2202309SSTanom_nino309-16.png

图3  厄尔尼诺3区2023-09-16厄尔尼诺指数变化


2023年04月19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095进入谷值。2023年04月22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230进入峰值。2023年04月24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174进入谷值。2023年04月26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251进入峰值。2023年04月27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241进入谷值。2023年04月30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327进入峰值。2023年05月03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237进入谷值。2023年05月11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392进入峰值。2023年05月12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374进入谷值。2023年05月16日06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533进入峰值。2023年05月20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378进入谷值。2023年05月22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385进入峰值。2023年05月24日06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358进入谷值。2023年05月24日18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363进入峰值。2023年05月26日06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324进入谷值。2023年06月00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976进入峰值。2023年06月14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683进入谷值。2023年06月16日06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722进入峰值。2023年06月19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674进入谷值。2023年06月20日18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725进入峰值。2023年06月22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705进入谷值。2023年06月25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916进入峰值。2023年06月30日18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776进入谷值。2023年07月05日18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849进入峰值。2023年07月07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838进入谷值。2023年07月09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886进入峰值。2023年07月11日06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861进入谷值。2023年07月12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862进入峰值。2023年07月14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825进入谷值。2023年07月18日06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985进入峰值。2023年07月22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869进入谷值。2023年07月24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875进入峰值。2023年07月25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869进入谷值。2023年07月29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949进入峰值。2023年07月30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942进入谷值。2023年08月01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969进入峰值。2023年08月04日18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856进入谷值。2023年08月08日18时厄尔尼诺指数为+1.077进入峰值。2023年08月12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1.018进入谷值。2023年08月13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1.048进入峰值。2023年08月14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1.043进入谷值。2023年08月17日06时厄尔尼诺指数为+1.119进入峰值。2023年08月17日18时厄尔尼诺指数为+1.117进入谷值。2023年08月19日06时厄尔尼诺指数为+1.139进入峰值。2023年08月20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1.122进入谷值。2023年08月27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1.256进入峰值。2023年08月30日06时厄尔尼诺指数为+1.070进入谷值。2023年09月05日06时厄尔尼诺指数为+1.226进入峰值。2023年09月06日06时厄尔尼诺指数为+1.223进入谷值。2023年09月09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1.260进入峰值。2023年09月12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1.091进入谷值。2023年09月15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1.208进入峰值。


2023-09-14海温.png

2023-09-15海温.png

图4 南极海冰增加趋势:2023年9月14-15日(白色为海冰,红色为热异常)南极半岛海冰比较。南极半岛海冰变化对厄尔尼诺指数的影响增大:异常增大造成秘鲁寒流加强。


            20239月潮汐组合预报:强潮汐时期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延本,马利华

       20231-3月,7-10月为强潮汐时期,4-6月,11-12月为弱潮汐时期。

         潮汐组合A 202398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8.19度,96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B91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20度,915日为日月大潮,912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C2023923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8.27度,922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D929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11度,929日为日月大潮,928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计算表明,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相遇(日、月、地在赤道面成一线)使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减慢,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扩张,径向收缩,有利于南北挤压东西张裂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遇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收缩,径向扩张,有利于东西挤压南北扩张的地震和火山喷发。这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在不同的潮汐组合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7618.html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与强潮汐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3542.html

       2023年7月2-14日为太阳黑子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峰值时期 

        7月24-28日太阳黑子峰值加快厄尔尼诺指数最显著。2023年9月16日太阳黑子降至88。

:Product: Daily Solar Data            DSD.txt

:Issued: 0225 UT 11 Sep 2023

#

#  Prepared by theU.S.Dept. of Commerce, NOAA, Space Weather Prediction Center

#  Please send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to SWPC.Webmaster@noaa.gov

#

#                Last 30 Days Daily Solar Data

#

#                         Sunspot       Stanford GOES15

#           Radio  SESC     Area          Solar  X-Ray  ------ Flares ------

#           Flux  Sunspot  10E-6   New     Mean  Bkgd    X-Ray      Optical

#  Date     10.7cm Number  Hemis. Regions Field  Flux   C  M  X  S  1  2  32

#---------------------------------------------------------------------------

2023 09 01  136     83      580      0    -999      *   3  1  0  2  0  0  0

2023 09 02  131     77      370      1    -999      *   3  1  0  3  0  0  0

2023 09 03  131     79      230      2    -999      *   8  2  0  2  0  0  0

2023 09 04  136    100      140      2    -999      *  10  0  0  9  0  0  0

2023 09 05  143    121      325      1    -999      *   7  3  0  8  4  0  0

2023 09 06  147    131      625      1    -999      *  12  0  0 11  1  0  0

2023 09 07  161    135      585      1    -999      *   8  1  0 15  1  0  0

2023 09 08  161    123      620      0    -999      *   8  0  0 12  0  0  0

2023 09 09  161    119      620      1    -999      *  11  0  0 13  2  0  0

2023 09 10  164    167      670      4    -999      *   8  0  0 20  0  0  0

2023年9月1-10日太阳黑子总数:1135;日平均:113.5;

2023 09 11  176    173      685      1    -999      *   8  3  0 29  3  0  0

2023 09 12  154    141      605      1    -999      *  11  2  0 13  1  1  0

2023 09 13  143    109      550      0    -999      *   5  0  0  2  0  0  0

2023 09 14  145    110      570      0    -999      *   4  3  0  4  0  0  0

2023 09 15  139     96      490      1    -999      *   9  1  0 11  1  0  0

2023 09 16  140     88      330      1    -999      *   6  2  0  7  2  0  0

ftp://ftp.swpc.noaa.gov/pub/indices/DSD.txt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02928.html

上一篇:2023年9月17日午报:7-9日下降周期使厄尔尼诺指数进入快速下降区间
下一篇:2023年9月17日夜报:7-9日上升周期使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3 杨正瓴 郑永军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0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