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联合国拉响警报!“超级灾难”席卷全球

已有 1242 次阅读 2023-9-14 10:2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联合国拉响警报!“超级灾难”席卷全球

                                                              杨学祥

关键提示

       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自然灾害周期与经济危机周期有高度的一致性。2004、2005、2007、2012年印尼4次8.5级以上地震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2016-2020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
       我们在2007年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8年的科研实践正在验证这一理论预测。
       2016-2020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我们称之为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9738108

科学网-直面巨灾威胁: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周期及其预...

2022年2月26日 直面巨灾威胁: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周期及其预测方法 杨冬红1,杨学祥2 (1 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 长春130026;2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

科学网

科学网—超级热浪事件:特大地震、火山频发、“热穹顶”和...


2022年7月23日 杨冬红,杨学祥.直面巨灾威胁: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周期及其预测方法. .第三届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暨平安京津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201-208. 杨...

科学网博客

科学网—预料之中:超级天灾接连冲击美国日本,为全球敲响警...

2021年12月14日 杨冬红, 杨学祥. 直面巨灾威胁: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周期及其预测方法. . 第三届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暨平安京津冀学术研讨会...

科学网博客

科学网—燃烧了152天的澳大利亚山火:特大灾害中的黑马警钟...

2022年6月28日 杨冬红, 杨学祥. 直面巨灾威胁: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周期及其预测方法. . 第三届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暨平安京津冀学术研讨会论...

科学网博客

科学网—极端旱灾席卷近半个欧洲 “饥饿之石”重现人间:太...


2022年8月16日 6. 杨冬红, 杨学祥. 直面巨灾威胁: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周期及其预测方法. . 第三届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暨平安京津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201-2...

科学网博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27115.html


      继2019-2021年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持续发展,2020-2021年北美洲暴雪和美国德州极寒又震惊世界。


      加拿大和美国出现了百年一遇的超级降温


      这个冬天我国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寒潮,去年12月下旬的寒潮被称为“霸王级寒潮”,给我国带来了大范围,大幅度的降温,冷空气影响直达南海之滨,甚至有专家称寒潮的降温影响可越过南海到达赤道,然而今年1月上旬的一场寒潮更甚,被称为“帝王级寒潮”,因为它是北极涡旋的“御驾亲征”,涡旋中心居然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和吉林、辽宁北部,导致这一带出现了零下52摄氏度的极端低温记录,其他也有不少地方创下了最低气温的纪录,可以说这个冬天,国人大都感受到了超级寒冷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

       那么全世界就只有我国这么寒冷吗?当然不是,比如大洋彼岸的美国,同样也是在超级寒潮中瑟瑟发抖,特别是2月初到中旬以来,一场超级大寒潮席卷了几乎整个北美洲,加拿大和美国出现了百年一遇的超级降温,很多地方还出现了罕见的暴风雪。

      这周以来,美国多地出现的停电、停水、断网、道路不通等现象,一如美国科幻电影《后天》中的场景,其实就是由这场大寒潮造成的,据美媒报道已经有数十人在这场寒潮中冻死。

https://www.sohu.com/a/451284861_381442


      超级灾害链在意料之中:准确的预测来自科学的理论


我们在2007年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8年的科研实践正在验证这一理论预测[1]

2016-2020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我们称之为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我在2016614日指出,世界经济危机的自然周期为3-4年、7年、10-11年、20-22年、33年、50-60年、55年、88年、200年、1200年、1800年,其中50-60年、55年为中长期周期,与战争和政治事件同时发生(见表1-2)。人类社会必须从中汲取教训,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周期的时间越长,危机的强度越大。

全球金融危机的3-4年、7年周期、50-60年和200年周期是自然周期、经济周期和心理周期叠加而成,是天灾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科学性和可靠性不容置疑,时间集中在2016-2050年,可称之为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与小冰期周期相对应(见表1)。


表1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潮汐极大值年、坏天时代和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修改)

极小期

时间

中国朝代

时间

气候变化

坏天时代

潮汐极

大值年

奥特


1040-1080


西夏

1038-1227

1115-1234

变冷

变暖

1010-1110


1062


沃尔夫

1280-1350

1279-1368

1368-

小冰期

变暖

1165-1360

1264

史玻勒

1450-1550

-1644

小冰期

1420-1525

1425

蒙德

1645-1715

1644-

小冰期

1600-1725

1629

道尔顿

1790-1820

-1911

小冰期

1790-1915

1770

21世纪

2007- 



次小冰期?

1996- 

197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9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5542.html

       我们在2016年提出,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倒计时:2016-2020年。

预测回顾:

全球金融危机再现:201720182019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685.html

超级灾害链倒计时(1)2016-202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8914.html


      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倒计时:2016-2020年


一张表看经济危机发生的必然性


一张表预示超级灾害链必然到来。我们在626日将表1中的未知事件改为欧盟解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685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686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71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7232.html


表2 拉马德雷和世界经济长波的对应关系

   

1890-1924

1925-1946

1947-1976

1977-1999

2000-2030

2030-2050

拉马德雷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1890-1913

1914-1944

1945-1973

1974-1995

1996-2020

2021-2050

世界经济长波

第三上升期

第三下降期

第四上升期

第四下降期

第五上升期

第五下降期

关键事件


两次世界大战


91年苏联解体


欧盟解体?

关键时间

1913

30年代大萧条


70年代石油危机

2013

20年代超级灾害链

注:1914年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前10年结束世界经济长波第三上升期;2013年与1913年的位置相同,都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和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时期,如果爆发战争,也会提前结束世界经济长波第五上升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873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521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90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685.html

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已经进入倒计时:2016-2017年很危险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891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729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2813.html 


存在准200年冷暖周期: 2020-2021年地球将进入“极寒时代”“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太阳黑子周期长度的变化与地球冷暖变化也具有相关性。汤懋苍等人指出,依据太阳黑子周期长度(SCL)资料,将过去2500年分为"好天时代"(SCL11)"坏天时代"(SCL11),发现在"坏天时代"中国旱灾频率显著高于"好天时代""()天世纪"与气候暖()期有好的对应;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冷气候和SCL (即坏天时代)的对应关系见表2。这表明,SCL长,太阳活动弱,全球气温降低,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和SCL长(坏天时代)一一对应。从公元850年起,我们可以确定的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就有5次之多,它们与潮汐最大值对应,与低温和小冰期对应。值得注意的是,1890-1924年和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与太阳黑子周期长度谷值相对应,1925-1946年和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与太阳黑子周期长度峰值相对应。除潮汐变化外,太阳活动可能是拉马德雷现象的形成原因之一。潮汐增强、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太阳黑子周期长度变长、拉马德雷冷位相和冷气候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过去5000年间,太阳活动较弱或没有的时期与历史记录中的冷期相对应。太阳活动减弱的主要时期有:奥特极小期,沃尔夫极小期,史玻勒尔极小期和蒙德极小期。最近发现,潮汐、火山活动与太阳活动有相同的200a的周期,与200a气候周期相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2120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2050.html

        我们在2014年5月19日指出, 2020-2021年极寒爆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5668.html

        2020年冬天可能会比2019年的气温更加寒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6025.html

       2020-2021年地球将进入“极寒时代”“:理论与实践

已有 12941 次阅读 2020-12-31 09:2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6500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566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2848.html 


      多种病毒接连爆发,与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有关


       2014年多种病毒接连爆发,与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有关,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有关。2008-2014年处于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同样是太阳黑子峰值,2014年的太阳黑子相对数仅仅是1989年的二分之一。低温冻害频发是这一时期的特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163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1657.html

        2014年的埃博拉病毒爆发强度大、速度快、范围广、死亡率高,原因在于特殊的气象和天文条件: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别低值异常的太阳黑子峰年和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8797.html


   太阳休眠会导致地球病毒多发

 

      对于2020年太阳进入休眠期警告,科学界陷入了小冰期是否会发生的争论。事实上,太阳活动低值,紫外线的减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病毒的繁殖和爆发。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1)。

      20149月我们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67528.html 


        2019年太阳黑子消失和新冠病毒爆发

                             

       2019年以来,地球发生了很多奇妙的变化,新冠肺炎、美国流感、埃博拉病毒、磁场偏移、地震、火山、山火、洪水、蝗灾等等灾难不断,与太阳黑子极小值密切相关。

      科学家预测了最近即将到来的太阳活动周期:下一次太阳活动极小期将在2020年4月±6个月,即我们目前可能正处于太阳活动极小期。

      据最近观察计算:太阳表面已经几乎330天没有出现明显太阳黑子了。也就是说,过去一年中有90%的时间太阳活动处于完全低迷状态。太阳黑子如此长时间的失踪正常吗?这是否意味着太阳进入了“冬眠期”?对地球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2020年太阳进入休眠期警告,科学界陷入了小冰期是否会发生的争论。事实上,太阳活动低值,紫外线的减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病毒的繁殖和爆发。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1)。

       2014年9月21日我们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254.html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2449785/?cid=2383362117


表3  太阳活动、坏天时代、瘟疫、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3555.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273010.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home.php?do=blog&id=1273010&mod=space&uid=2277


相关报道

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

                                       发表单位: 武汉市疾控中心发表时间:2008-03-12 

    全球气温变化与拉马德雷现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20世纪初低温期;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20世纪30-40年代温暖期;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20世纪60-70年代低温期;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20世纪80年代全球迅速变暖;在2004-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应该对应低温期。                               

    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流感全球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       

   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干旱、洪涝、飓风伴随拉尼那、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2004年底的印尼地震海啸和今年年初的低温暴雪冻害是自然界对人类发出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自然灾害呈链状相互连接,彼此激发,为人类预防预测灾害提供预兆和信号??       
    1.地震灾害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则完全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08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3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2.台风和飓风灾害       
    2007年以来,登陆我国的台风增多,时间、地点比较集中,造成损失较大,部分地区重复受灾,损失严重。中国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登陆台风急剧增多。     
    近60年的数据记录中,飓风的出现存在一个周期性模式。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上一次的飓风高活动期是从1926年到1970年,曾重创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从1970年到1994年飓风转入低活动期。1995年,新一轮的飓风高活动期开始。  
    由此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规律:从拉马德雷暖位相转到冷位相,飓风为高活动期,从拉马德雷冷位相转到暖位相,飓风转入低活动期,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物理机制也很明显。1995-2030年是拉马德雷从暖位相转入冷位相,飓风活动重新进入高活动期。       
    3.低温      
    全球20世纪初的低温期、30-40年代的增暖、50-60年代的低温和80年代后的迅速增暖,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一一对应。我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的自然结果。  
    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降温的物理机制也很明显。伴随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地震和飓风的增强,近20年内全球气温将逐渐变冷。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拉尼娜年)易发生严重低温冷害。(1954-1955)、1957、(1964)、1969、1972、1976、1977年中国发生的严重低温冷害恰好在1947年至1976年“拉马德雷”的“冷位相”。      
    4.流感      
    1889-1890年(流感全球第一次大流行)、1918-1919年(流感全球第二次大流行)、1957-1958年(亚洲型流感)、1968-1969年(香港型流感)和1976-1977年(俄罗斯流感),都是厄尔尼诺年(其中,1888-1889年是厄尔尼诺年),都发生在1890-1924年和1947-1976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内及其边界,而其前期的1886-1887年,1916-1917年,1955-1956年,1975-1976年都是拉尼娜年。2000-2030年全球又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最近研究表明,流感爆发年有以下8大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为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低温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或M+1年;第7大特征是当年为冬季或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第8大特征是湖南严重冻害发生后1-4年世界流感大流行。后三次流感世界爆发都满足这两个特征。湖南严重冻害是世界流感大流行的前兆。        
    1886-1887年是拉尼娜年,1988-1889年是厄尔尼诺年,1889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1889-1890年流感爆发;1916-1917年是拉尼娜年,1917年为太阳黑子峰年M,低温年,流感孕育;1918年为M+1年,厄尔尼诺年,流感爆发;1954-1956年是拉尼娜年,分别是太阳黑子谷年m、m+1年、M-1年,1957-1958年为厄尔尼诺年和流感爆发年,分别是太阳黑子峰年M和M+1年,1957年为低温年,流感爆发;1967-1968年是拉尼娜年,流感孕育;1968-1969年是厄尔尼诺年,1968年为太阳黑子峰年M,流感爆发,1969年为低温年;1975-1976年是拉尼娜年,1975年是m-1年;1976-1977是厄尔尼诺年,1976年是太阳黑子谷年m,低温年,1977年是m+1年,流感爆发。       
    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就可将它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但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拉马德雷冷位相中的厄尔尼诺年易发生低温冷害,因此,流感爆发的可能时间就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已经预测的厄尔尼诺年有2008、2011、2015和2018年。       
    5.干旱与洪涝        
    强潮汐有11年、18.6年和22年周期,它们与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有专家按此规律推测,2009年和2020年有发生类似1998年大洪水的可能性。周期为18.6年的潮汐变化、构造运动和气象灾害的对应关系也非常明显,它可以说明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所面临的强震和旱涝灾害的可能性。        
    历史上,月亮赤纬角最小时,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1941-1943年(河南大旱)、1959-1960年(山西大旱)、1977-1978年(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1995-1997年(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4-5年大旱);月亮赤纬角最大时,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1931年(长江、淮河特大水灾)、1932年(松花江特大水灾)、1933年(黄河特大水灾)、1951年(辽河特大水灾)、1968年(珠江、闽江、湘江、赣江大洪水)、1969年(新安江、分水江流域及嫩江中游大水)、1986年(辽河大水)。       
    从气候的自然条件来说,2006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2007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2008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3-2014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2015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6-2017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2018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这三个时段是流感爆发和南亚强震发生的危险期,应加强预防和监控。任何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都将造成巨大的灾难。      
    2007年8月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事件已经发生,2008年1月10日发生南方严重性雪冻害,警示我们必须严密监测2008年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        
    正如暖冬的趋势不能避免冷暖气候剧烈动荡一样,全球变暖的趋势也不能避免极端冷气候的出现。汪品先院士指出,在气候剧烈动荡时期,要做好预防气候突然变冷和突然变暖的两种准备。        
    2000年,“拉马德雷”已经进入“冷位相”,这表明,今后20年内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我国低温冷害的发生几率也随之增加。预测中的2008-2009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后可能发生强低温冷害,预防低温冷害刻不容缓。       
    作者简介        
    杨学祥,男,1947年10月生,山东黄县人。1982年2月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已退休)。主要从事全球变化和地球动力学研究,发表文章近百篇,出版专著《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一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地球各圈层能量交换过程与全球变化的关系。2000年11月27日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吉林省第六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004年被聘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 
     
    相关链接  雪灾后盘点历史资料  灾害链三次现身        
    今年1月30日,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专家在盘点建国以来湖南省发生的低温雨雪过程时称,今年这个过程的强度已排行第二。        
    历史资料显示,湖南省曾发生三次严重的低温雨雪过程,分别出现在1954年、1964年和1977年。而三次冻害呈现的灾害链有相同的特征:       
    1954-1958年灾害链       
    1954年(太阳黑子谷值年)4月-1956年2月发生了强度为121的强拉尼娜事件,1954年12月15日至1955年1月21日湖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1954年东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1954-1956年北京发生强沙尘暴;1957年(太阳黑子峰值年)4月-1958年7月发生强度为97的强厄尔尼诺事件,1957年东北发生严重低温冻害;1957-1958年爆发亚洲流感。   
    1963-1969年灾害链        
    1963年7月-1964年1月发生强度为30的弱厄尔尼诺事件,1964(太阳黑子谷值年)年2月8日-26日湖南发生低温冻害;1964年5月-1965年1月发生强度为44的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1964-1967年北京发生强沙尘暴;1965年5月-1966年3月发生强度为72的强厄尔尼诺事件;1967年7月-1968年6月发生强拉尼娜事件;1969年发生东北严重低温冷害;1968(太阳黑子峰值年)-1969年爆发厄尔尼诺事件和香港流感。       
    1975-1977年灾害链       
    1975年5月-1976年2月发生强度为51的强拉尼娜事件;1976年(太阳黑子谷值年)6月-1977年3月发生强度为57的强厄尔尼诺事件;1976年发生东北严重低温冷害;1977年1月21日,湖南雨雪日数持续10天。强寒潮冷空气入侵,其来势凶猛,不仅带来大雪,还使得降温剧烈,各地最低温异常低,降到-10℃至-18℃,且以武汉的-18.1℃为历史最低,纪录一直保持至今;1977年爆发俄罗斯流感(强度相对较弱)。       
    由此可见,在“拉马德雷”进入冷相位的时期,不仅仅会导致低温冻害,而且强震、海啸、台风、沙尘暴、流感等也会环环相扣地出现,形成灾害链。 

(来源:健康报)

https://www.whcdc.org/view/10199.html

联合国拉响警报!“超级灾难”席卷全球,2.7亿人面临生死考验

2020-12-23 17:58:56 来源: 波哥分享生活  

对于各个国家来说,今年绝对是特殊的一年,受到疫情影响,大多国家都处于发展停滞阶段,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和中国一样,仅用几个月就控制住了局势。距离疫情爆发已经将近一年了,还有很多国家没有解除危机,美国和印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不可否认的是,2020年确实发生了很多不好的事情,美国《时代周刊》最近发布的一则刊文引起了全球。


要知道,只有极其重大的事件才会登上《时代周刊》,伊拉克战争就是其中一个,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以及其他灾难也登上了该杂志,从这里就能看出,这些灾难对全球各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2020马上就结束了,眼看着新一年就要到来了,在这个关键时刻,联合国却发出明确警告:“超级灾难”即将到来,规模不亚于疫情,全球各国都需要提高警惕,稍有不慎就会受到影响。


超级灾难爆发前,各国需要将本国疫情危机先解除,专家分析:疫情在明年很有可能会迎来二次爆发,美国、印度等国就是重灾区。从官方数据可以看出,全球确诊人数一直处于上升阶段,死亡率也在飙升,很多经济条件不好的国家已经陷入了发展困境。随着病患的增加,各国医疗系统也面临崩溃风险,在这个时候,如果资金援助跟不上,病患不仅会失去治疗机会,该国或将面临破产风险。


到时候,病患就会分散出去,这样一来将会增加感染风险,至于“超级灾难”是什么?联合国也给出了明确答案,其实就是饥荒问题。原本就存在饥荒问题,受到疫情影响,饥荒问题更严重了,根据官方数据可以看出,饥饿人口数量已经突破了2.7亿,疫情的出现只是加快了饥荒发展趋势。就拿美国举例吧,虽说美国是经济大国,但是疫情导致该国失业人口急速上升,失去经济后,很多人都面临着生存问题。


连美国都没能躲过这次灾难,更何况其他国家呢?对于那些整体实力较弱的国家,根本不敢保证会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数据显示,明年全球将要接受救助的人口总数还会上升4成,虽说现实情况很残酷,但各国必须将其克服。虽说是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但是中国并不用太操心,解决疫情难题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开始恢复。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UI4VCM005454JFE.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02577.html

上一篇:西智利海岭发生6.1级地震 :关注9月12-16日强潮汐组合
下一篇:2023年9月14日午报:7-9日上升周期使厄尔尼诺指数进入快速上升区间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2 郑永军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17: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