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比一比:谁的观点更科学?

已有 2140 次阅读 2023-5-14 14:0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比一比:谁的观点更科学?


新冠病毒去哪儿了?我们临时免疫只有三个月,需要做好新斗争准备

2023-02-06 15:15:50 来源: 老陈做菜 安徽  

新冠病毒去哪儿了?近期,大家感觉身边的新冠感染者很少了,当前疫情整体处于什么态势?是否会出现反弹?是否会有新的变异株被检出?北京、湖北、四川等多省市疾控中心发布最新提示,目前多地处于病例散发状态,尚未检测到新的变异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


春节期间,很多人都有了病毒消失了的感觉,仿佛生活已经回到了三年前没有病毒的时代,吃喝玩乐不再有任何顾忌,无论是扎堆旅游,还是娱乐打牌,都好像忘记了还有戴口罩这回事。

还有一些人,为病毒消失找来了佐证,有人认为是春节期间的烟花爆竹硫磺黑硝熏死了病毒。还有些人认为,是太阳风暴活动杀死了病毒,言辞凿凿地称,非典和新冠,都是被恰巧出现的太阳风暴杀死了。

然而,根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的这篇报道可知,新冠病毒并未消失,而是在多地处于病例散发状态,加上第一轮高峰过去之后,人群已建立了临时的免疫保护,所以让很多人产生了“病毒之间一夜”消失了的错觉。所谓的“硫磺熏死病毒”、“太阳风暴杀死病毒”等都是无稽之谈。


同时根据这篇报道还可知,“临时的免疫保护”期,并非很长,有可能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也就是报道中所说的“近期至少三个月内,发生疫情流行的风险较小。”而且,在此期间,还要未发现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新变异毒株。

所以说,很多人的“病毒消失论”“疫情结束论”可以休矣。不仅是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的这篇报道释放出了病毒还在,疫情还会反复的信号,世卫组织近期的声明,也同样证明新冠病毒仍具威胁力。


世界卫生组织1月30日在官网发布声明称,27日就新冠疫情举行第14次会议后给出建议,认为新冠死亡人数很高,新冠疫情仍然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维持全球最高警戒级别。这个声明,无疑给“新冠疫情结束论”浇了一盆冷水。

事实上,早有专家就指出,新冠病毒很可能将伴随人类很长时间。如果世界在疫苗研发上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或者没有研发出特效药,新冠病毒很可能会一直威胁人类的健康,对此,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警惕性,不可掉以轻心。要利用这段平静期,强化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加快疫苗接种,加强针接种。


我们以前建立起的预防措施,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定要坚持下来。特别是返校的学生和返岗的员工,要坚持戴口罩,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因为我们不知道,何时会有新变异病毒进来和第二波的确切时间。坚持预防措施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将会让我们更好地应对以后的未知情况。

从现在来看,新冠病毒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认识。许多对病毒的判断,和什么什么时候结束预测,都破灭了。所以说,我们现在处于近几年难得的平静期,一定不能产生麻痹思想,要做好和新冠病毒继续斗争,长期斗争的心理准备。或许,新冠病毒在积蓄力量进行反扑,过分的乐观和侥幸心理,只会让我们在和新冠的斗争中更容易碰壁。


再一个就是,现在是春季,也是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坚持戴口罩等良好卫生习惯,不仅可以成为我们以后继续对付新冠的一种有力武器,也可以有效预防其他流行病毒感染,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何乐而不为?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STDLOUG05534KZI.html

太阳风暴是如何帮助人类杀菌灭毒的?2023年的太阳风暴杀灭病毒 ...

2023年1月30日- 它的爆发也能杀灭地球的病毒 却未必有多少人知晓 其原理和太阳光是一样的 ... 2023年的太阳风暴杀灭病毒 #科学 #太阳系 #微生物 #天文 #宇宙 #病毒 #...

抖音 - www.douyin.com/v...- 2023-1-30

https://www.douyin.com/video/7194430550696889637

终于结束了

已有 1119 次阅读 2023-5-6 13:4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终于结束了
2023年5月6日 星期六

       历时三年三个月,终于结束了。
       世界卫生组织(WHO)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解除2020年1月30日拉响的最高级别警报。新冠疫情全球卫生紧急状态结束。
      不过,WHO仍然表示,尽管紧急状态已经结束,但大流行并未完全终结。

WHO.jpg

      过去三年多,全球经历由阿尔法、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引发的多轮疫情高峰。WHO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报告确诊病例逾7.6亿,死亡病例超过690万。
      过去三年多,疫情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社会。当我们看到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五一”假期再度游人如织时,很多人就有诸多感概。而在极具象征意义的WHO宣布新冠全球公卫紧急状态结束之际,大多数人同样也可能有不少感触。
       过去三年多,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作为亲历者,我们每个人身边甚至自己身上可能都发生了很多会影响我们终身的故事。最起码,就我本人而言,去年上半年被封闭在校园三个月的经历,难以忘却。
       过去三年多,让我们看到了第一线工作人员的不易与努力。这里面既有穿梭忙碌的医务人员,也有维持社会基本运转的关键岗位人员——他(她)们的工作未必光鲜亮丽,可能只是超市的勤杂工,也可能只是货车司机、送货员,但毫无疑问,三年多疫情让我们在多个特殊的时刻意识到我们正常的生活是建立在他(她)们的工作之上。
       过去三年多,对于新冠肺炎的描述用词,虽然国际上一直用pandemic,而我们坚持用epidemic,但疾病的本质不会因名称叫法而改变,COVID-19 (coronavirus 2019 disease) 这个词更是屡屡见诸于专业文献。我们无疑看到了现代科技的进步,短短几周,科学家确认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组;不到一年,全球研制了多个新冠疫苗;三年,新冠抗病毒药物得以大量推广。病毒基因组监测更是让我们做到了对病毒演变近乎实时的跟踪,有些高校例如兰州大学还发展了预测模型,具备了一定的预测能力。
       新冠大流行也暴露或者恶化了很多社会中本就存在的问题。例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公、连续上网课导致的教育质量受影响,尤其是实践类课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显现。而这里面的一些蔓延、危害全球的虚假信息,更是在疫情之中大肆扩张,彰显了“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是多么必要。如何建立更公平的社会资源分配体系,如何为年轻人补上失去的教育机会,如何阻止各种虚假医学信息威胁人们的健康等等,仍然是需要直面的问题。
       在我们走出大流行之时,我们感受到的不应是劫后余生的庆幸,而是未来更多丰富多彩的希望。
       新冠病毒到底从哪里来?最终又会往哪里去?问题尚未有明确的答案。人类的探索还没法结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184-138700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87939.html

上一篇:2023年5月14日午报:厄尔尼诺指数快速进入上升区间
下一篇:2023年5月14日晚报:厄尔尼诺指数快速进入上升区间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11 郑永军 王涛 尤明庆 武夷山 农绍庄 范振英 许培扬 孙颉 杨正瓴 王成玉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04: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