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新冠病毒变异的威胁在减弱:太阳活动增强为原因之一

已有 1960 次阅读 2023-2-10 11:5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新冠病毒变异的威胁在减弱:太阳活动增强为原因之一

                                                                杨学祥

关键提示

      在2月9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公布的新冠病毒感染的死亡和病例数比例来看,新冠病毒变异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在减弱。

  据介绍,该比例2020年为2.33%,2021年为1.72%,2022年为0.28%。其中,2022年12月,该比例为0.08%。

  吴尊友表示,这里面也有人类与新冠病毒抗争,特别是新冠疫苗广泛应用的效果。总体来看,新冠病毒持续发生变异,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在增强,但致病性在减弱。

        

       太阳黑子缺席导致新冠病毒爆发

如果我们记录太阳黑子在每年当中的缺席天数,就可以得到下面数据(截止20191228日):

从表1可以看到,在2019年内已经有288天没有出现太阳黑子,在太阳黑子缺席的历史上,属于第二长的时段,排第一的是1913年,太阳黑子缺席天数高达311天。这是2019年爆发新冠疫情的重要条件。

2008年和2009年分别有268260天没有出现太阳黑子,2009年全球爆发了甲型流感。


表1 2007-2019年太阳黑子缺席记录

https://www.sohu.com/a/363725630_100082182

      2008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66

       根据比利时皇家天文台的观测,2008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66天,这一数据的出现距1913年记录的观测史上天数最多的311天已经有95年之久,是仅次于1901年的287天和1878年的280天的历史第四低的纪录。2008年的年平均太阳黑子数量2.9也是自1913年的1.4以来,95年后的最低点。而20098月平均太阳黑子数为0,更是创下了19136月以来96年内的最低纪录。而且,2009年的年平均太阳黑子数只有2.4,也是96年以来的低点,这岂止是“50年一遇?美国宇航局修正为大致百年一遇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4-18/3826983.shtml

2019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88

      2019年的314日开始,太阳上面的太阳黑子就消失了,至今(1225日)已经288天,成为历史上太阳黑子消失时间第二长的时段,一般认为太阳黑子比较弱的时期,也代表着太阳活动处于低谷期,光热辐射不强,地球上温度也会偏低,甚至会导致地球气候处于小冰河期。

    1225日,天文学家们发现了两个新的太阳黑子,这标志着太阳可能进入了新一轮活动周期,这次的太阳无黑子活动持续的时间达到了288天,是1913年以来消失时间最长的一次,创造了一个106年的记录。接下来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太阳黑子出现新的活跃时期。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590998744&ver=2373&signature=whnvA5YgPWipIFIIJozXA*TMHjPUr-6-O1RC0MBXyKsi0hB6WGZ1lYbh*Jf*O2tVVUdcsW7v295VfQXMdBNAF9l1NuS890ohwMdYPaMpVxZUKsLcd5GkTAojyn4o4tfx&new=1

     太阳休眠会导致地球病毒多发

     对于2020年太阳进入休眠期警告,科学界陷入了小冰期是否会发生的争论。事实上,太阳活动低值,紫外线的减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病毒的繁殖和爆发。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1)。

    2014921日我们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25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1178.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3551.html

       新冠变异病毒再变异:适应性增强,毒性减弱,最后消失

       我们在2020年2月1日指出,太阳在2019年11月14日开始进入无黑子期,一直持续到了12月23日,四十天的“无黑子”期与2019年12月开始的疫情完全重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447.html

      2021年1月1日-2月19日有30天没有太阳黑子,约占总天数的3/5。与2019年相比,2021年太阳活动增强非常明显。紫外线杀毒作用增强,导致新冠病毒频繁变异以适应2020年和2021年太阳活动增强。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全球气候变冷,有利于病毒繁殖和传播;2024-2025年为太阳黑子峰值时期,病毒变异达到峰值,形成大爆发(冠状病毒2002年SARS和2014年中东呼吸综合症都发生在太阳黑子峰值时期)。

      2030-2035年为可能的太阳黑子谷值时期,新冠病毒可能重返地球。

      据2020年2月观察计算:太阳表面已经几乎330天没有出现明显太阳黑子了。也就是说,过去一年中有90%的时间太阳活动处于完全低迷状态。

      2020年6-12月没有太阳黑子158天,占总天数214天的73.8%。太阳黑子活动增强明显。

      2024-2025年为太阳黑子峰值时期,病毒变异达到峰值。一旦太阳黑子转向极小期,太阳黑子减少,就会形成变异病毒大爆发(冠状病毒2002年SARS和2014年中东呼吸综合症都发生在太阳黑子峰值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316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3380.html

      2019年太阳黑子最小值已经过去,2025年太阳黑子最大值就要到来。新冠病毒是太阳黑子极小值的产物,天生惧怕太阳黑子。印度发现240种变种病毒,应对和适应太阳黑子不断增强,这是新冠病毒继续生存的必然结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3380.html

      病毒变异的一般趋势:适应性增强,毒性变弱,最后消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0301.html

      2021年12月15-30日太阳活动进入异常峰值。

      我们的数据统计表明,太阳黑子日平均相对数在2021年2月为7.11,在3月为20.61, 在4月为22.67,在5月为20.03,在6月为24.36,在7月为35.87,在8月为22.77,在9月为51.97,在10月为36.61,在11月为36,12月为64.74。

2021年2-12月太阳黑子每月日平均数.png

1   20212-12月太阳黑子每月日平均相对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4452.html

202212月太阳黑子迅速上升有利于疫情减轻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22121-31日太阳黑子总数为3411,日平均为110(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太阳黑子首次超百),进入太阳黑子异常高峰期,有利于新冠疫情的终结。

 

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太阳黑子每月日平均数.png

图2 20211月至20226月太阳黑子相对数日平均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5406.html

 2022年1月至12月太阳黑子相对数日平均数.png

图3  20221月至12月太阳黑子相对数日平均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008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3334.html

      根据表1-3,2021年太阳黑子相对数为31.16,2022年太阳黑子相对数为78.04,增加2倍。其中,2022年12月太阳黑子相对数为110,与新冠病毒感染的死亡和病例数比例来看,完全一致。

  据介绍,该比例2020年为2.33%,2021年为1.72%,2022年为0.28%。其中,2022年12月,该比例为0.08%。

相关报道

中疾控专家:新冠病毒变异的威胁在减弱

2023年02月10日 07:31 新浪网 作者 中国网

  在2月9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公布的新冠病毒感染的死亡和病例数比例来看,新冠病毒变异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在减弱。

2月9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现场。新华社记者董瑞丰 摄

  据介绍,该比例2020年为2.33%,2021年为1.72%,2022年为0.28%。其中,2022年12月,该比例为0.08%。

  吴尊友表示,这里面也有人类与新冠病毒抗争,特别是新冠疫苗广泛应用的效果。总体来看,新冠病毒持续发生变异,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在增强,但致病性在减弱。

  未来新冠病毒是否会变得传染性更强、致病性更强?吴尊友表示,从目前来看,未来出现比现在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毒株可能性非常小,出现致病性加强或者病毒“返祖”到德尔塔病毒甚至原始毒株的可能性也非常小。(记者董瑞丰、李恒)

https://k.sina.com.cn/article_3164957712_bca56c10020021y4x.html?from=news&subch=onews

吴尊友:近几月出现新一波疫情可能性较小

2023年02月09日 15:25 界面新闻

吴尊友:我国人群总体免疫力处在较高时期


  据中国网,2月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后,优化调整的防控措施对于及时发现疫情、有效控制疫情仍然有效。三年来,我们针对疫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病毒的不断变异,科学研究,审慎分析,先后印发了十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的决定性成果,到成功控制由德尔塔变异毒株引发的疫情,再到迎战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从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再到实现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我们避免了致病力较强的原始毒株、德尔塔毒株等大范围传播流行,极大的减少了重症和死亡。相比于三年前,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性明显减弱了,我们拥有了对病毒更深入的了解,有更多的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同时也更丰富了我们新冠中西医救治的经验。实施“乙类乙管”措施以来,全国的疫情日趋平稳,防控工作转段平稳有序。

  我国刚刚经历了一次全国性的新冠病毒感染流行,多数人已经康复了,还有部分人仍在康复之中。这个时段,在全国范围内人群的免疫保护力是处在一个较高的时期,所以近几个月再出现新一波新冠疫情的可能性比较小。今后再出现类似于这次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也比较小。随着我国优化防控策略措施,新冠疫情在未来可能会断断续续在局部地区、部分人群、一段时间内发生,出现全国范围内短时间集中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比较小。

https://news.sina.com.cn/c/2023-02-09/doc-imyfarwu3136478.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75659.html

上一篇:2023年2月10日午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与2月9-13日弱潮汐组合对应
下一篇:2023年2月10日晚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与2月9-13日弱潮汐组合对应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3 杨正瓴 宁利中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15: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