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据外媒报道,一项新研究追踪了木星极光中壮观的“紫外线风暴”的生命周期,这些极光是由其卫星木卫一的带电粒子产生的。研究作者称,这些“风暴”由环绕木星两极的椭圆形极光活动的黎明一侧的增亮和扩大组成,其演变模式令人惊讶地让人联想到地球极地天空熟悉的极光,称为极光亚暴。新的研究是第一个跟踪风暴从它们在这颗巨大行星的黑夜一侧诞生到它们的全面进化的研究。它于2021年3月16日发表在《AGU Advances》杂志上。
在“黎明风暴”期间,木星安静而有规律的极光弧会转变为复杂而强烈明亮的极光特征。它在5-10个小时内,从黑夜一侧旋转到黎明一侧面,最终到白天一侧,向太空发射数百到数千吉瓦的紫外线。这种巨大的亮度意味着至少有十倍以上的能量从磁层转移到木星的高层大气中。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1104635.htm
紫外线能杀灭病毒,这是人人皆知的科普知识。可是,说太阳风暴和极光能杀灭病毒,却引起不小的争论,因为人们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事实上,太阳风暴可以产生极光并且在极夜和极昼交替中都能形成紫外线风暴,杀灭病毒自然也就顺理成章。
俄国处于新冠大流行开始以来的最低水平
据海外网2022年7月1日电 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督局新闻处1日发布消息称,取消所有新冠大流行期间的限制措施,其中包括口罩令、夜间餐饮禁令。该新闻处表示,最近4个月,新冠病毒在俄罗斯传播强度逐步下降,发病率相比2月中旬的最高水平下降了64倍,处于新冠大流行开始以来的最低水平。
欧美新冠病毒高潮不退
据媒体2022年7月1日报道,新病毒都已杀到,可新冠病毒并没走远。就当我们都认为,新冠疫情已经基本结束的时候,新一波新冠感染潮。奥密克戎亚型BA.4、BA.5,正在席卷全球。
最近两周,全球单日新增病例较前增加30%,全球平均每天新增64万病例;目前全球已有超过5.4亿人感染新冠。每天病死人数较前降低1%,为1,481人;全球因新冠病死人数已超过632万人。
从新增病例绝对数看,美国单日确诊病例保持最多,其次是德国、法国、巴西和中国台湾地区等。
美国的新冠病例数持续全球最多。从5月初至6月11日的一个多月时间,BA.4、BA.5变异株在美国的感染占比暴增21倍,传播速度非常快。洛克菲勒大学病毒学家Paul Bieniasz警告称,数百万美国人很可能会再次被感染。奥密克戎BA.4、BA.5新变体拥有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感染新冠后形成的抗体、新冠疫苗无法针对性提供很好的保护。
很快,欧洲也再度沦陷。
欧美和俄国疫情的相反发展趋势令人费解:极光是最终答案
我们的数据统计表明,太阳黑子日平均相对数在2021年2月为7.11,在3月为20.61, 在4月为22.67,在5月为20.03,在6月为24.36,在7月为35.87,在8月为22.77,在9月为51.97,在10月为36.61,在11月为36,12月为64.74,2022年1月为57,2022年2月为65.71,3月为69.06,4月为76.43,5月为92.45,6月为70.43。太阳黑子处于低水平降低阶段。
太阳黑子强度变化与新冠疫情的相关性表明,太阳紫外线杀灭病毒的强度非常重要,在有阳光的地方,紫外线是环境病毒消杀不可替代的方式;在阳光达不到的地方,如黑夜和阴雨天,太阳风暴可以大规模消杀全球病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5439.html
靠近两极的高纬度国家有机会看到极光。俄罗斯,芬兰,加拿大,丹麦。瑞典、挪威、冰岛、美国(阿拉斯加)、阿根廷。这些地方看到极光的几率比较大一些。其他高纬度地方出现的几率相对而言小一些。极光既可以在极昼发生,也可以在极夜中发生。
https://www.tianqi.com/toutiao/read/175235.html
2022年3月20日为春分,北极地区由极夜转变到极昼,由此引发的紫外线风暴和极光可以消杀靠近北极地区的新冠病毒。特别是2022年3-6月,中等以下太阳风暴频发,这些都是俄罗斯新冠疫情减轻的重要原因。
相关数据
2022年3月28-29日高速太阳风暴进入地球:太阳黑子暴增新冠疫情突然减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3247.html
2022年3月太阳高能喷发一周发生三次 险些击中地球:错失疫情结束良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1307.html
2022年4月14日: 一场太阳风暴明日将袭击地球,可能给爱尔兰上空带来极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1473.html
2022年6月太阳耀斑猛烈爆发!新冠疫情结束值得期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3978.html
靠近两极的高纬度国家有机会看到极光。俄罗斯,芬兰,加拿大,丹麦。瑞典、挪威、冰岛、美国(阿拉斯加)、阿根廷的机会比较大,疫情也比较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5463.html
相关报道
最近,NASA的朱诺(Juno)探测器发现木星上一个极光特征。一项新研究描述了木星环状极光特征,其中最大的环状极光直径约为2000公里。研究员表示,这些环状极光迅速膨胀称为“紫外线风暴”,其速度为每秒3.3到7.7公里。
与地球上一样,木星的极光特征与磁层中的带电粒子相联系。
科学家称:“这些新发现的‘紫外线风暴’来自木星以外数百万英里的地方,接近木星磁层与太阳风的边界。太阳风是一种由太阳发射的超音速带电粒子流。当它们到达木星时,它们会与木星的磁层发生相互作用,但这种作用目前还不太清楚。”
木星的磁层强度是地球的2万倍,以至于这个巨大的气体能使200万到300万英里以外的太阳风发生偏转。木星10小时的快速旋转在很大程度上是其磁层内带电粒子运动的原因,但太阳风的作用仍有争议。
朱诺号飞船对木星进行更近距离的观察。自2016年以来,朱诺号一直在环绕木星的轨道上运行,并配备了紫外光谱仪,它探测到“紫外线风暴”,这是迄今为止人们从未发现过的。
这些带电粒子似乎是从磁层的外层发出的。研究人员表示:“这些‘风暴’的高纬度的位置表明,导致辐射的粒子来自遥远的木星磁层,靠近其与太阳风的边界。”
研究人员称,由于木星等离子体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形成波浪状特征(技术上称为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这些不稳定性是在横波速度存在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与水上的风如何触发波浪形成过程类似。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作用会产生沿着磁场线运动的粒子束,粒子束又形成环形极光。
发布于 2021-03-30 11:17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0964582
据外媒报道,一项新研究追踪了木星极光中壮观的“紫外线风暴”的生命周期,这些极光是由其卫星木卫一的带电粒子产生的。 研究作者称,这些“风暴”由环绕木星两极的椭圆形极光活动的黎明一侧的增亮和扩大组成,其演变模式令人惊讶地让人联想到地球极地天空熟悉的极光,称为极光亚暴。
新的研究是第一个跟踪风暴从它们在这颗巨大行星的黑夜一侧诞生到它们的全面进化的研究。它于2021年3月16日发表在《AGU Advances》杂志上。
在“黎明风暴”期间,木星安静而有规律的极光弧会转变为复杂而强烈明亮的极光特征。它在5-10个小时内,从黑夜一侧旋转到黎明一侧面,最终到白天一侧,向太空发射数百到数千吉瓦的紫外线。这种巨大的亮度意味着至少有十倍以上的能量从磁层转移到木星的高层大气中。
此前,“黎明风暴”只能从地球上的地面望远镜或哈勃太空望远镜上观测到,而哈勃太空望远镜只能提供极光的侧视图,无法看到木星的夜间一面。朱诺号每隔53天就会沿着高度拉长的轨道围绕木星运行,每一次运行都会使它正好在两极之上。
"这是一个真正的游戏规则改变者,"来自列日大学的研究员和新研究的主要作者Bertrand Bonfond说。"我们终于找到了夜间发生的事情,黎明风暴的诞生地。"
地球的磁层是由太阳流出来的带电粒子形成的,称为太阳风。太阳风的爆发将地球的磁场在地球的黑夜一侧延伸成一条长长的“尾巴”。当这条“尾巴”折回时,它将带电粒子发射到黑夜一侧的电离层中,这就出现了壮观的极光。
新研究发现,木星上黎明风暴的时间与太阳风波动并不相关。木星的磁层主要是由其火山卫星木卫一逸出的粒子所构成,然后这些粒子被木星的磁场电离并困在木星周围。这两个磁层的质量和能量来源根本不同,导致极光通常看起来很不一样。然而,朱诺号的紫外光谱仪所揭开的曙光风暴,在研究人员看来却很熟悉。
"当我们观察整个黎明风暴序列时,我们不禁注意到木星的黎明风暴极光与一种被称为亚暴的地球极光非常相似。"该研究的共同作者、列日大学的科学合作者姚中华说。
亚暴是磁层尾部爆炸性重组的结果。在地球上,它们与太阳风的变化和行星际磁场的方向密切相关。在木星上,这种爆炸性重组与源自木卫一的等离子体的过度溢出有关。
这些发现表明,无论其来源如何,粒子和能量并不总是在行星磁层中顺利循环。它们往往会累积到磁层崩溃,并在行星极光中产生类似亚暴的反应。
"即使它们的来源是不同的,但首次展示了这两个非常不同的系统之间的联系,使我们能够从每个行星特有的特殊性中识别出普遍现象,"Bonfond说。
https://www.kepuchina.cn/more/202103/t20210323_2975603.shtml
2021年03月22日 08:10 975 次阅读 稿源:cnBeta.COM
据外媒报道,一项新研究追踪了木星极光中壮观的“紫外线风暴”的生命周期,这些极光是由其卫星木卫一的带电粒子产生的。研究作者称,这些“风暴”由环绕木星两极的椭圆形极光活动的黎明一侧的增亮和扩大组成,其演变模式令人惊讶地让人联想到地球极地天空熟悉的极光,称为极光亚暴。
新的研究是第一个跟踪风暴从它们在这颗巨大行星的黑夜一侧诞生到它们的全面进化的研究。它于2021年3月16日发表在《AGU Advances》杂志上。
在“黎明风暴”期间,木星安静而有规律的极光弧会转变为复杂而强烈明亮的极光特征。它在5-10个小时内,从黑夜一侧旋转到黎明一侧面,最终到白天一侧,向太空发射数百到数千吉瓦的紫外线。这种巨大的亮度意味着至少有十倍以上的能量从磁层转移到木星的高层大气中。
此前,“黎明风暴”只能从地球上的地面望远镜或哈勃太空望远镜上观测到,而哈勃太空望远镜只能提供极光的侧视图,无法看到木星的夜间一面。朱诺号每隔53天就会沿着高度拉长的轨道围绕木星运行,每一次运行都会使它正好在两极之上。
"这是一个真正的游戏规则改变者,"来自列日大学的研究员和新研究的主要作者Bertrand Bonfond说。"我们终于找到了夜间发生的事情,黎明风暴的诞生地。"
地球的磁层是由太阳流出来的带电粒子形成的,称为太阳风。太阳风的爆发将地球的磁场在地球的黑夜一侧延伸成一条长长的“尾巴”。当这条“尾巴”折回时,它将带电粒子发射到黑夜一侧的电离层中,这就出现了壮观的极光。
新研究发现,木星上黎明风暴的时间与太阳风波动并不相关。木星的磁层主要是由其火山卫星木卫一逸出的粒子所构成,然后这些粒子被木星的磁场电离并困在木星周围。这两个磁层的质量和能量来源根本不同,导致极光通常看起来很不一样。然而,朱诺号的紫外光谱仪所揭开的曙光风暴,在研究人员看来却很熟悉。
"当我们观察整个黎明风暴序列时,我们不禁注意到木星的黎明风暴极光与一种被称为亚暴的地球极光非常相似。"该研究的共同作者、列日大学的科学合作者姚中华说。
亚暴是磁层尾部爆炸性重组的结果。在地球上,它们与太阳风的变化和行星际磁场的方向密切相关。在木星上,这种爆炸性重组与源自木卫一的等离子体的过度溢出有关。
这些发现表明,无论其来源如何,粒子和能量并不总是在行星磁层中顺利循环。它们往往会累积到磁层崩溃,并在行星极光中产生类似亚暴的反应。
"即使它们的来源是不同的,但首次展示了这两个非常不同的系统之间的联系,使我们能够从每个行星特有的特殊性中识别出普遍现象,"Bonfond说。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science/1104635.ht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1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