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黑子孟德尔极小现象:导致气候变冷和瘟疫频发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中国科学院院士汪景琇在宣讲家网指出,太阳黑子孟德尔极小现象是个很怪的现象。在1655年-1745年这段时间内,太阳上几乎没有黑子;在19世纪30年代,太阳上黑子很少,后人将这段极小期称作孟德尔极小期与道尔顿极小期。我这里列举了两幅油画,一幅是孟德尔极小期间奥地利的画家的图,另一幅是道尔顿极小期间欧洲画家的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呢?是泰晤士河。泰晤士河流经伦敦,非常美,但是没有人听说过泰晤士河会结冰。可是在道尔顿极小和孟德尔极小期间的画中,河流是结冰的。
他同时指出,从2005开始,太阳活动变得非常之小:大的活动(红色柱状表述)和超强活动区(绿色柱状表述)都非常小;地磁活动也很小,非常宁静。大家可能会认为,太阳活动危害这么大,宁静不是很好吗?宁静也不行,宁静就意味着太阳磁场很弱;太阳磁场很弱就阻断不了从银河系来的高能粒子。
太阳休眠会导致地球病毒多发
对于2020年太阳进入休眠期警告,科学界陷入了小冰期是否会发生的争论。事实上,太阳活动低值,紫外线的减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病毒的繁殖和爆发。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1)。
2014年9月21日我们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254.html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2449785/?cid=238336211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6470f0102v186.html
表1 太阳活动、坏天时代、瘟疫、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极小期 时间(年) 坏天时代 潮汐极大年时间 瘟疫 全球气温
欧特 1040-1080 1010-1110 1062 ----- 低温
沃尔夫 1280-1350 1165-1360 1264 1347-1351黑死病 小冰期
史玻勒 1450-1550 1420-1525 1425 1519-1526美洲瘟疫 小冰期
蒙德 1640-1720 1600-1725 1629 1629-1631米兰大瘟疫
1665-1666伦敦大瘟疫
1720-1722马赛大瘟疫 小冰期
道尔顿 1790-1830 1790-1915 1770 1918-1920西班牙流感 小冰期
21世纪 2007-?? 1997-?? 1974 2019新冠病毒 次小冰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3555.html
参考文献
1.刘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氏定律》http://yuhaiyi.blshe.com/post/8050/266126
2.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竺可桢全集》第4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471页。
3. 许靖华:《太阳、气候、饥荒与民族大迁移》《中国科学(D辑)》第28卷第4期1998年8月
4.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5. 杨冬红, 杨学祥.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6.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7.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8. 杨冬红, 杨学祥, 刘 财.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21(3): 1023~1027。Yang D H, Yang X X, Liu C.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 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6, 21(3): 1023~1027。
9. 杨学祥, 陈殿友.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2, 99~104, 196~198
Yang X X, Chen D Y. Geodynamics of the Earth’s differential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in Chinese).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99~104, 196~19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327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5972.html
相关报道
2020-08-25 09:07 宣讲家网 汪景琇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字号:
三、太阳活动的长期变化
太阳活动呈现11年的黑子周期(即通常所说的太阳活动周)和 22年的磁周期(又称黑尔周期,即太阳极区磁场演变的周期)。在每个太阳活动周(即每11年),极区磁场会出现极性反转;每两个太阳周(即22年),极区磁场又恢复到原来的极性。近十几年,太阳活动出现以巨极小和微极大为特征的异常行为。
太阳活动周是极向和环向磁场间的震荡。太阳极向磁场表现为极区磁场,环向磁场表现为以太阳黑子为代表的活动区磁场。上图黑线是极区磁场,即北极的磁场,它从零开始到负极,然后又转为正极,两条蓝线之间是一个完整的周期。南极与北极的极性正好相反,先是正极,然后变为负极,每11年为一个太阳周。所以,极区磁场最小的时候,恰恰是黑子太阳周,也是黑子数最多的时候。
孟德尔极小现象是个很怪的现象,上图是1600年-2000年黑子数的变化。在1655年-1745年这段时间内,太阳上几乎没有黑子;在19世纪30年代,太阳上黑子很少,后人将这段极小期称作孟德尔极小期与道尔顿极小期。我这里列举了两幅油画,一幅是孟德尔极小期间奥地利的画家的图,另一幅是道尔顿极小期间欧洲画家的图。画的是什么地方呢?是泰晤士河。泰晤士河流经伦敦,非常美,但是没有人听说过泰晤士河会结冰。可是在道尔顿极小和孟德尔极小期间的画中,河流是结冰的。
从2005开始,太阳活动变得非常之小:大的活动(红色柱状表述)和超强活动区(绿色柱状表述)都非常小;地磁活动也很小,非常宁静。大家可能会认为,太阳活动危害这么大,宁静不是很好吗?宁静也不行,宁静就意味着太阳磁场很弱;太阳磁场很弱就阻断不了从银河系来的高能粒子。
所以,从上图可以看出,从银河系来的高能粒子在过去十年都超标。另外,这些年由于太阳活动极小,太空垃圾也得不到清理。为什么太阳活动小了,太空垃圾反而堆积、得不到清理?因为在太阳活动剧烈时,地球的中层大气、高密度大气向上抬,抬上去之后就会把垃圾裹挟下来。而如果太阳总是不活动,地球大气的密度变小,也就没有高密度的地球大气将太空垃圾裹挟下来。
在2007年前后,有两位科学家很好地预报了一个异常的极小现象:一位是印度科学院院士Choudhury,另一位是我的学生姜杰。为什么两位学者要做这件事?因为2006年,一位非常有名的美国学者Gilman和他的博士后Dikpata发了一篇文章,说第24太阳周是百年来最强的太阳周。他们的文章发表之后,我正好在日本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议。在与高山天文台的台长(上述两位美国学者的台长)以及一位日本资深太阳物理学家一起吃晚饭的时候,美国台长说,由于Dikpata和Gilman的预报,给美国省了44亿美金。我当时不理解,就请他给我讲讲是怎么回事。美国台长说,空间飞行器和卫星飞船一般都是在前一个太阳周设计。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必须知道其即将飞行时,太阳活动的强弱。如果太阳活动很强,应该多装些燃料,以便于在飞行期间调节其姿态。比如,由于大气的密度增加,阻力增加,所以飞行高度下降,这时候就要想办法让它再飞上去。因为Dikpata和Gilman的预报,美国设计的24太阳周的飞行器,带了很多的燃料。他说,这就使得飞行器不至于因为太阳活动而过早地陨灭。但是恰恰相反,他们的预测不准确,那个时候实际上是百年来最弱的一个太阳周。所以,当时姜杰和Choudhury跟我讨论要做这件事的时候,我非常高兴。虽然我没有做他们的合作者,但是我一直在支持他们做这项研究。科学就是要挑战,Gilman说是百年最强,姜杰和Choudhury说是百年最弱,这就需要把问题找到,找出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最后发觉是由于两组作者对磁扩散的理论处理和物理处理不一样,才导致了这种差异。
http://www.71.cn/2020/0825/1098219_5.s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5: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