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环境决定论,还是人类活动决定论?

已有 5051 次阅读 2021-10-11 15:4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环境决定论,还是人类活动决定论?

 

      学者江笑川最近指出,在历史上,气候变化和社会发展确有一定联系。例如葛全胜等人对我国历史时期的气温、战争和旱涝事件进行过统计,发现社会变迁总的来说具有冷抑暖扬的规律。历史上,经济发达、人口增长往往出现在百年尺度的暖期,而在气候由暖转冷时,更容易出现社会动荡。

  葛全胜指出,与暖期相伴的社会快速发展会增加社会对资源、环境的需求压力,导致社会脆弱性加大。而在气候转冷时,农业生产受到影响,脆弱性增加的社会就更容易陷入危机。

  但社会发展并非全然由气候决定。吕鹏强调:第一,气候变化本身不直接决定一个王朝的衰败;直接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是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第二,王朝兴衰本质上是人来主导的,如果有很好的社会系统来抵御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就未必能使得这个朝代走向衰亡。更何况,随着技术进步,现在人类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已经比古代提高了许多。

正如吕鹏副主任所说:同样环境下,人类的不同行为会造成不同的结果,我们一定要避免陷入环境决定论,而忽视了人的力量。环境只是地球搭建的一个舞台,而表演好不好,取决于人本身。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10-11/doc-iktzqtyu0725114.shtml?cre=tianyi&mod=pchp&loc=33&r=0&rfunc=79&tj=cxvertical_pc_hp&tr=12

 

其实,上述两种观点是完全对立的:一个强调环境作用,另一个强调人类的作用。

 

恩格斯的如下论述,至今仍是指导环境科学的至理名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它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

同样,今天的人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现代化新世界,却把全球环境污染得难以生存,减排降温成为全球的头等大事。人类战胜自然环境不过是一厢情愿,适得其反。

 

欧洲必须采取行动避免今年冬天的能源危机 

 

在冬季取暖季节即将到来之际,天然气储存水平处于10年来的最低水平,欧洲面临着缓解天然气危机的有限选择。欧洲各国政府已承诺保护最脆弱的消费者,因为飞涨的天然气和电力价格是任何执政党或联盟都不愿意遇到的棘手问题。但能源价格的飙升已经到来,

且随着11月至3月期间北半球进入取暖季节,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欧洲各国政府已经宣布了保护消费者免受能源价格飙升影响的措施,包括英国已经并将继续实行的能源价格上限,以及西班牙的临时电价减税。

然而,路透社专栏作家 John Kemp指出,保护部分消费者群体不受价格上涨的影响,将给包括工业在内的其他天然气和电力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压力。Kemp认为,如果欧洲国家让天然气和能源价格从已经创纪录的水平适度上涨,这将引发需求破坏,缓解非常紧张的天然气市场。

然而,许多欧洲领导人不愿意让消费者(选民)感受到今年冬天能源账单飙升的热度。此外,需求破坏已经开始。但它不是来自家庭能源消费,而是来自发电商和重工业。

公用事业公司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更多的煤炭和其他燃料来发电,而天然气则是其代价。在电力结构中增加燃煤发电与欧盟和英国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直接冲突。

瑞典是欧盟中水电、核能和风力发电占主导地位的最绿色电力组合的成员国之一,最近几周,由于创纪录的电价,尽管该国没有电力短缺,卡尔沙姆燃油发电厂开始运行。

英国已承诺在202410月前逐步淘汰燃煤发电,本月早些时候,为了满足其电力需求,不得不启动一座处于备用状态的老煤电厂。本月迄今为止,煤炭在英国电力结构中所占的份额虽然低于3%,但比20209月低于1%的份额翻了一番多。英国电力公司Drax的首席执行官Will Gardiner本周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如果政府要求Drax在能源危机期间继续运营,该公司在英国的最后两座燃煤发电厂可能会在规定的2022年关闭期限后继续运营。

行业内的需求破坏也在进行中。由于创纪录的天然气和电力价格,欧洲各地的行业都在缩减运营规模,这有可能对新冠疫情后的复苏造成打击。

独立商品情报服务公司的Ben Samuel上周四指出,由于本周下游欧洲天然气市场遭受了进一步的财务痛苦,现货天然气价格创下新高,欧洲的化肥和氨气产量已被削减。

氢和氮产品制造商CF Industries上周表示,由于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其在英国的BillinghamInce制造厂将暂停运营。Billingham工厂生产二氧化碳——这是食品行业的重要供应。因此,英国政府与该公司达成了一项短期协议,以确保企业的持续供应。该公司生产英国60%的二氧化碳。

ICISAlex Froley本周写道:工业关闭将减少需求,有助于限制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在欧洲电力结构中,从天然气转向煤炭也会减少天然气需求,但这可以通过提高排放价格来抵消,从而促使重新转向天然气。

天然气危机和价格飙升再次表明,欧洲和每个人都在催促不再使用化石燃料”——在沉溺于“100%可再生能源的幻想之前,应该考虑市场现实。

国际能源机构(IEA)本周在评论飙升的天然气和电力价格时表示,该机构曾建议,到2050年,全球将不再需要新的石油和天然气投资。电力和天然气市场之间的联系不会很快消失,天然气仍然是当今许多地区平衡电力市场的重要工具。

https://www.sohu.com/a/492332275_121175516

 

对减排的挑战人类可以靠热情、愿望和幻想解决一切物质的危机?

 

我在2011年指出,意大利的贝卢斯科尼下台了,希腊的乔治·怕潘德里欧早已光荣下岗。这两个国家因债务问题,可能要把欧元乃至欧盟拉入分裂的边缘(英国脱欧已经成为事实,英国脱欧的时间20191031)。

卖房卖地,借债度日,昔日败家子弟的求生伎俩,如今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国家层面的维持可持续发展的良策。造假的恶性循环带来的是假货的报复,在碳交易激发出的欧洲虚假繁荣之后,接踵而来的是欧债危机和欧元危机。碳排放就像金融的衍生品,其虚假的价值难以掩盖欧洲的债务危机。

世界外债发行数量最多的前10个国家,对外发行的债券占全球的83.8%,其中欧元区各国债券市场加总后规模占到了全球的45%,已经超过了美国32%左右的份额,这无疑是对美国债务依赖体系的最大挑战。在这方面美联储更有创新精神。他们实施的货币定量宽松政策,如同一只手打白条,另一只手印钱去买。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总规模由20076月的8993亿美元,上升到20115月初的27231亿美元,是危机前的3[1]

问题是:如果把竞选的宣言当成行动的纲领,那么你就一定会上了机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贼船。布莱尔在为世界人民画饼充饥!如果布莱尔能把中东和俄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由能源和资源化为负担和债务,那么,人类就可以靠热情、愿望和幻想解决一切物质的危机。布莱尔只给出发达国家可接受的极限,他没有给出发展中国家离开低价的石化燃料如何生存的方法。在将石油和天然气驱逐出国际燃料市场的表决中,美国、澳大利亚、中东和俄国决不会投赞成票。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布莱尔的错误政策不仅没有将中东和俄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由能源和资源化为负担和债务,反而引火烧身,加快了欧债危机和欧元危机。两伊战争激发了美国的次贷风暴,欧盟减排激发了债务危机。对于飓风和地震都无可奈何的人类,我们有多少资金、人力、物力、能源和资源来改变全球气候?

全球变暖可以减少人类的能源消耗,延续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时间。如果全球变冷,短缺的能源能让人类度过下一个冰期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1566.html

 

让数据说话:太阳黑子引发经济危机、小冰期和朝代更迭
           

      “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冷暖变化,引起维持人类体温所需的卡路里的摄取量变动,从而在根本上动摇了石化燃料消费和农林水产品需求的稳定。自然也影响了初级产品整体的价格变动,进而波及经济整体。日本经济循环研究所所长、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岛中雄二说。

岛中雄二在所著的《太阳景气经济学》中开篇就发问:“1933年和2009年经济跌入谷底,恰逢太阳黑子极小期,是巧合还是必然?人类经济周期与太阳活动周期存在怎样的关联?

2009年的世界又一次陷入了全球性经济危机。而就在同一时期,被称为地球一切生命力源泉的太阳活动,也发生了称得上是百年一遇的异常变动。经济危机与太阳黑子活动到底存在多大的关联性?

     1843年﹐德国天文学家斯玻勒在研究黑子纬度分布时发现,16451715年的七十年间﹐几乎没有黑子记录。1894年﹐英国天文学家蒙德在总结斯玻勒的发现时﹐把16451715年这一时期称为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The prolonged minimum period)。这段时间恰好是地球的小冰河期,人们称这段时间的太阳黑子减少为蒙德极小期。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潮汐极大值年、坏天时代和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

 

极小期

时间

中国朝代

时间

气候变化

坏天时代

潮汐极大值年

奥特

1040-1080

西夏

1038-1227

变冷

1010-1110

1062



南宋

1115-1234

1127-1279

变暖



沃尔夫

1280-1350

1279-1368

变冷

1165-1360

1264



1368-

变暖



史玻勒

1450-1550

-1644

变冷

1420-1525

1425

蒙德

1645-1715

1644-

变冷

1600-1725

1629

道尔顿

1790-1820

-1911

变冷

1790-1915

1770

21世纪

2007- 



变冷?

1996-   

1974

 

气候变化的历史是一个冷暖不断交替变化的过程,其一、许靖华根据历史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全球小气候最适期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而全球小冰期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他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有1200年的周期循环,与人类历史兴衰一一对应。即变暖时期对应人类社会繁荣,变冷时期对应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其二、中国历史朝代更迭与200年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变冷时期)对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3864.html

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葛全胜利用历史文献记载资料重建的中国东部冬半年平均温度变化曲线显示,在百年尺度的冷暖波动上,自我国秦汉以来共经历了4个暖期和3个冷期,即秦汉暖期、魏晋南北朝冷期、隋唐暖期、唐后期至五代冷期、宋元暖期、明清冷期、20世纪暖期。

结合历史与冷、暖期的大致划分,可得出一个规律:当气候进入冷期的时候,社会矛盾比较严重,朝代更替也比较频繁;当气候进入暖期时,则比较容易出现盛世和治世,例如我国的汉唐盛世都出现在暖期,而三国两晋、五胡十六国等乱世都出现在冷期。

http://roll.sohu.com/20150321/n410101415.shtml

未来的冰期和小冰期仍然需要全球变暖。

科学研究的短视行为往往将人类推入灾难的深渊,把天灾变为人祸。

有研究称,太阳将进入不寻常且时间较长的“超级安静模式”,大约从2020年开始,太阳黑子活动或许会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太阳黑子活动或许将进入“冬眠”,这种情况自17世纪以来从未出现。

资料来源:Richard A. Kerr. End of theSunspot Cycle? 2011-6-14, Follow ScienceNOW onFacebook and Twitter.

http://news.sciencemag.org/sciencenow/2011/06/end-of-the-sunspot-cycle.html

       关注下一次小冰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840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4564.html

 

主要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 D H, Yang X X.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95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8130.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90334.html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145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818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7567.html

上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今年最低值-0.641:2021年10月11日午报
下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今年最低值-0.648:2021年10月11日晚报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3 尤明庆 郑永军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0 1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