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转载]2012018全球强震或增8年全球地震明显增强强潮汐激发地震

已有 1318 次阅读 2020-11-29 14:37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2012018全球强震或增8年全球地震明显增强强潮汐激发地震

港台电影 2020-04-29144未知admin

  中国网1月4日讯 据中国地震台网微信消息,2018年,中国生及以上地震542次(地区4.0级以下地震未统计在内)。其中,地区地震频次偏低、强度偏弱,地区及附近海域发生地震活动水平与2017年相比有所增强。

  全球生以上地震119次,与2017年相比,地震活动明显增强。

  2018年,中国生以上地震542次(地区4.0级以下地震未统计在内),其中3.0到3.9级363次,4.0到4.9级148次,5.0到5.9级26次,6.0级到6.9级5次,7.0级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2月6日在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的6.5级地震。

  按照地震发震次数进行统计,中国地震最多的前五名依次为、新疆、、四川、云南,具体情况如下:

  2018年,生四级以上地震67次,其中4.0到4.9级52次,5.0到5.9级10次,6.0级以上5次,最大地震是2月6日在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的6.5级地震。

  2018年,新疆生以上地震198次,其中3.0到3.9级158次,4.0到4.9级36次,5.0到5.9级4次,6.0级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9月4日在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发生的5.5级地震。

  2018年,生以上地震87次,其中3.0到3.9级53次,4.0到4.9级31次,5.0到5.9级3次,6.0级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12月24日在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发生的5.8级地震。

  2018年,四川生以上地震51次,其中3.0到3.9级43次,4.0到4.9级6次,5.0到5.9级2次,6.0级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12月16日在四川宜宾市兴文县发生的5.7级地震。

  2018年,云南生以上地震44次,其中3.0到3.9级32次,4.0到4.9级9次,5.0到5.9级3次,6.0级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9月8日在云南普洱市墨江县发生的5.9级地震。

  2018年,中国生16次5级以上地震,明显低于1950年以来年均24次的平均水平,且2015年以来连续4年维持低频次状态。

  2018年中国未发生6级以上地震,最大为9月8日云南墨江5.9级地震,地震强度处于2011年以来最低状态。

  不过云南地震活动水平有所增强。2018年,云南发生5级以上地震3次,分别为8月13日和14日通海2次5.0级和9月8日墨江5.9级地震。

  与2017年相比,云南地震数量和强度均有所增强,自2014年10月7日景谷6.6级地震后至今6级以上地震平静4.2年,7级地震平静近23年,均超过1900年以来的平均发震间隔。

  另外,四川持续中强地震活动。2018年,四川发生2次5级地震,分别为10月31日西昌5.1级和12月16日兴文5.7级地震,但与2017年相比,地震活动水平明显减弱。

  新疆地震活动水平较弱。2018年,新疆发生5级以上地震4次,最大为9月4日伽师5.5级地震。2017年发生1次6.6级地震和3次5级地震,与之相比,2018年地震强度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中强地震。2018年,松原发生5.8级地震,强度在各省排名第三。

  及附近海域地震活动水平有所增强。海峡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的接合地带,是中国东部边缘裂陷的一部分。

  2018年11月26日,该区发生6.2级地震,地震活动水平明显增强。1950年以来该区生5级以上地震10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2次,分别为1994年9月16日7.3级和2018年6.2级地震。

  从全球范围看,2018年,生以上地震119次,其中6.0级到6.9级101次,7.0级到7.9级16次,8.0级以上2次。

  最大地震是8月19日在斐济群岛地区发生的8.1级地震,维持2004年以来全球每年都发生8级以上地震的状态。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与2017年相比,2018年全球地震活动明显增强。例如,2017年全球仅发生94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8级地震1次;2018年,8级地震2次,7级以上地震年频次已经达到1900年以来年均20次的活动水平。

  从空间分布看,2018年发生的18次7级以上地震中16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且相对集中在板块东北边界带与太平洋板块的交汇部位、中美洲和太平洋板块北部边界带。

  时间上看,太平洋板块北部边界带发生3次7级以上地震,最大为1月23日斯加湾8.0级地震。欧亚地震带仅发生2次7级地震,分别为9月28日印度尼西亚7.4级和10月26日伊奥尼亚海7.0级地震。(翟颖 薛艳)

  杨冬红等(2006,2011)指出,8.5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地震活跃的主要标志。2000年进入了PDO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表10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注:特大地震为Ms 8.5级以上强震,括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统计表明,本轮特大地震是从南亚开始,与前两次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北部开始完全不同,从2004年12月26日起,2004、2005、2007、2012年印尼苏门答腊连续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其中2004年的地震为9.1级;日本在2011年3月11日发生9级地震,特大地震集中在亚洲的严重形势,2018全球强震或增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严重。因此,我们不能用过去的管理和眼光来地震的发展趋势。

  杨学祥等(2008)指出,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有7次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我们推测: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为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见表5)[6]。

  表40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注:特大地震为Ms 8.5级以上强震,括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0-1965年的特大地震的分布为美洲4,亚洲3,紧接着,1966-1976年中国东部就发生了邢台地震、海城地震、地震。

  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4-2012年的特大地震的分布为美洲1,亚洲5,紧接着,中国东部7级以上地震的警钟就会敲响。

  地震资料的不同分类和排列会给人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我们的分类和排列向人类敲响了亚洲强震将强力爆发的警钟。

  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消长、海平面升降和地壳均衡是强震集中发生的原因

  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和最小值形成的潮汐变化,改变地球的形状和扁率,影响地球自转速度,使全球8级以上强震具有近似9年的变化规律。强潮汐可以激发地震火山活动。2005-2007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年,我们预测8级强震多发。表1-3了我们的预测。

  我们在2008年指出,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有7次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2004-2008年已经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强震(见表1-4),我们推测: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为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

  实际上,2010-2012年连续三年又发生了三次8.5级以上强震,了我们的预测。

  目前还有2016-2018年三年的最后期限,2004-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接近尾声。

  由于极强厄尔尼诺和月亮赤纬角的激发作用,2016-2018年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的数量和强度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将大大增强海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2010-2012年连续三年发生了三次8.5级以上强震,经过三年的能量积累,2016-2018年爆发8.5级以上强震的几率和强度将逐年增加。

  目前,地震灾害就在我国周围徘徊:4月10日阿富汗7.1级地震、4月13日7.2级地震、4月16日日本九州7.3级地震。

  特大地震活跃期已经进入最后的,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更大地震的准备。

  由于2015年发生的极强厄尔尼诺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强震的激发作用,2016-2018年特大地震还将继续集中爆发。

  大地震随机性理论否认地震活跃期的存在,地震的自然预警,会和部门,忽视对目前面临的准备和预防。

  根据表5-6,强潮汐时期的2018年1-2月、8-9月是地震高发时期。因为2018年12月-2019年4月为强潮汐时期,同样,地震发生在2018年12月和2019年1-4月的概率较大。

  在2018年12月19日至24日6天中,发生7级地震1次,6级地震3次,5级地震12次,总计16次。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

  2017年11月-2018年2月、2018年6-9月、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8年3-5月、10-11月为弱潮汐时期。2018年12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一个月,潮汐组合类型不明显。

  实际上,每年4月9日-7月28日及11月18日-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1月25日-4月7日及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潮汐组合A:12月2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45度,11月30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B:12月9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1.53741度,12月7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暖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C:12月17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06度,12月15日为日月小潮,12月12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2018全球强震或增地球扁率变大,2018全球强震或增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D:12月23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1.55059度,12月24日为月亮近地潮,12月23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E:12月30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79度,12月29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2019年1-3月进入地震,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1.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2.杨学祥,杨冬红.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8-9.

  3.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4.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5.杨学祥,韩延本,陈震等.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4): 616~621。

  6.杨冬红,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 610-615.

  8.杨冬红,杨学祥.2007a,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 22(5): 1680~1685

  9.杨冬红. 2009.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D][博士论文].: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10.杨冬红,杨学祥.2013.a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地球物理学进展, 28(1):58-7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电线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欢迎

原文标题:2012018全球强震或增8年全球地震明显增强强潮汐激发地震 网址:http://www.bjylyt.com/a/gangtaidianying/2020/0429/163169.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60338.html

上一篇:[转载]2018全球强震或增+预测与实践:2004-18年世界或进入强震周期
下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20年11月29日晚报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1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8: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