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提示:
据英国《太阳报》报道,英国首席医疗官Chris Whitty承认,在疫苗或药物治疗方法被研发出来之前,严密的封锁措施可能会一直持续到2021年。
报道指出,虽然英国部长们将在未来几周考虑不同的方案,来取代这些严格的措施,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需要实施其中的一些规则。这证实了本周早些时候《太阳报》的报道,即英国人不应该期望在2020年恢复正常生活。
Chris Whitty表示,由于新冠病毒可能二次传播,必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采取某种形式的措施,以确保传播率不会增加。
22日,Chris Whitty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是对公众发出了关于未来的严厉警告:认为英国可能很快恢复正常生活是“完全不现实的”。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警告说,第二波新冠病毒疫情可能在今年冬天到来。
我们在2020年4月7日指出,中国的成功关键在截断病毒传播通道,阻断病毒南北半球通道是全球防疫的当务之急。
其一、北半球疫情高峰在3-5月春季,必须截断其向南半球转移的通道。
其二、南半球3-5月秋季是疫情输入危险期,必须严防死守,拒之国门之外。
其三,南半球6-8月冬季是疫情爆发期,必须严防南北半球的病毒混合发生突变。
其四、北半球9-11月秋季是疫情输入危险期,必须严防死守,拒之国门之外。
其五、北半球12-2月冬季是疫情爆发期,必须严防南北半球的病毒混合发生突变。
中国的隔离政策成功地阻断疫情发展,为全球提供了机遇和经验。但是,欧美坐失中国提供的机遇,隔离政策遇阻,导致全球第一波新冠疫情抗击以失败告终:北半球的美国失控,南半球的巴西和秘鲁爆发。其一和其二防控目标已经无法实现。
要取得第二波疫情抗击的胜利,其三至其五的措施必须得到严格的执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9838.html
相关报道
2020年04月23日 17:20 环球时报
原标题:英国首席医疗官警告:封锁措施很可能会持续到2021年
Chris Whitty
据英国《太阳报》报道,英国首席医疗官Chris Whitty承认,在疫苗或药物治疗方法被研发出来之前,严密的封锁措施可能会一直持续到2021年。
报道指出,虽然英国部长们将在未来几周考虑不同的方案,来取代这些严格的措施,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需要实施其中的一些规则。这证实了本周早些时候《太阳报》的报道,即英国人不应该期望在2020年恢复正常生活。
Chris Whitty表示,由于新冠病毒可能二次传播,必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采取某种形式的措施,以确保传播率不会增加。
22日,Chris Whitty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是对公众发出了关于未来的严厉警告:认为英国可能很快恢复正常生活是“完全不现实的”。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警告说,第二波新冠病毒疫情可能在今年冬天到来。
上个月,英国政府的智囊团委员会警告称,一些措施可能在圣诞节前时断时续地实施。此前,英国环境大臣迈克尔戈夫(Michael Gove)拒绝排除周末酒吧的关门规定一直持续到圣诞节前的可能性。
《太阳报》报道称,英国政府高级官员并没有明确宣布解除禁闭,而是让全国上下做好心理准备,他们认为整个夏季乃至深秋都将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另外,报道指出,科学家告诉英国政府,有证据表明戴口罩可以阻止无症状患者传播新冠病毒。这些建议将在未来几天由部长们研究,然后做出决定。
这可能意味着,在可预见的未来,每个英国人都将不得不戴上口罩。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第二波更凶险:关键在阻断季节性传播通道
已有 484 次阅读 2020-4-7 07:56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第二波更凶险:关键在阻断季节性传播通道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港大教授金冬雁最近指出,一波疫情结束后,会不会暴发第二波,决定因素在于这个病毒本身的传播规律和人们采取的防控措施。从历史上看,有些疾病的全球大流行是存在第二波的,而且有些疫情的第二波更为凶险。以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为例,第一波疫情的致死性其实并不强。但是半年后疫情卷土重来,死亡率大大提高,但其后致病性又逐渐减弱。据推测,流感病毒所发生的“抗原漂变”是导致致病性出现变化的重要原因。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4/438004.shtm
流感病毒为什么爆发于冬季?
我国的冬季为前一年12月到次年2月,是一年中紫外线最低值时期;在美国较冷的秋季,冬季和春季出现流感高峰,从10 月到次年5月,避开了紫外线夏季高峰。这说明,流感高峰与低温和紫外线低值有关。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季节性传播特征非常明显。
西班牙型流感的季节性特征
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简单分为三波,第一波发生于1918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第二波发生于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发生于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于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
第一波有记录的流感发生于1918年3月4日一处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Camp Funston, Kansas),但当时的症状只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然而在当时的说法则指出,这波流感是源于中国南部,由1917年中国支援欧战的劳工所传播,但并无相关证据。4月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也传出流感,3月中国、5月西班牙、6月英国,也相继发生病情,但都不严重。
1918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狮子山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另外多艘船只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另一说第二波的源头是当时苏联的阿什哈巴德(1918年8月初波斯的麦什德(Meshed)便发生了高死亡率的流感,据说是由阿什哈巴德所传出,但因俄国内战而无法确认)。8月27日,流感传入美国,并在波士顿的码头工人间传播,而法国的布莱斯特(Brest)也在几乎同一时间爆发了流感;9月开始在欧洲和美国普遍传播,并在数星期内传到世界各地。第二波流感和过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在20~35岁的青壮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别高,其症状除了高烧、头痛之外,还有脸色发青和咳血等;流感往往引发并发症而导致死亡,以肺炎最多。许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场所,电影院、舞厅、运动场所等都被关闭长达超过一年。同年10月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月,20万美国人在这个月死去,1918年美国的平均寿命因此比平常减少了12年。
第三波流感在大约1919年冬季开始在许多地方出现,至1920年春季起便逐渐神秘地消失。在澳大利亚,流感延续到了1919年8月 (南半球的冬季);至于在夏威夷,则是延续到了1920年3月。此流感漫延全球,从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萨摩亚岛,无一幸免;许多爱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绝,在萨摩亚死亡率更高达25%。亚马逊河口的马拉若岛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没有感染报告的人类聚集地。
西班牙型流感在18个月内便完全神袐消失,而其病株从来都没有被真正的辨认。
西班牙型流感的传播工具
其实西班牙流感本来也许不会传播这么快,但是战争中,军队大规模的调动为流感的传播火上浇油。
这次流感是1918年2月首发于美国堪萨斯洲,很快传播至底特律等3个城市→3月美国远征军乘坐船带至欧洲前线→4月传播至法国军队,然后至英国和其他国家军队→5月达意大利、西班牙、德国、非洲,印度孟买和各尔各答→6月由英国远征军传播至英国本土,然后至俄罗斯、亚洲达中国、菲律宾、大洋洲至新西兰→1919年1月达澳大利亚。即不到一年时间席卷全球。
1918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狮子山(塞拉利昂,北纬8.3度)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另外多艘船只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1918 年到 1920 年,一种名为“西班牙流感”的流行病横扫美洲、欧洲、亚洲,甚至爱斯基摩人聚集区,夺去了全世界 5000 万到 1 亿人的生命,达到当时世界人口的 5 %,被它击倒的人数远超战争伤亡人数,成为1918年以来7次流感大流行中最严重的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是流感肆虐的帮凶。
冠状病毒的季节性特征
SARS事件开始于冬季高峰在春季
SARS事件从2002年12月5日或6日开始至2003年7月13日,共历时约8个月。即爆发于紫外线冬季低值,消失于紫外线夏季高值。
中东呼吸综合症爆发于冬季高潮在春季
中东呼吸综合症发现于2012年冬季,疫情高峰在2014年3-5月春季,在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迅速消失。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2019-2020年冬季无黑子期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2019-2020年冬季紫外线谷值时期,又恰逢太阳黑子低值年,这是此次疫情异常凶猛的原因。由于太阳黑子最低值已经过去,根据前两次疫情的统计规律,估计在春季疫情将进入高峰,夏季消失,秋冬季是否复出,取决于全球的调控力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9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7031.html
人类活动帮助病毒逃脱自然灭杀周期
按照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的季节性自然周期,北半球冬春季节是爆发期,夏季是消失期,病毒受到抑制,变化周期为一年。如果病毒没有被消灭,而是转移到南半球继续繁殖和传播,自然的灭杀作用就消失了,病毒通过不间断的演化,就会毒性更强,传播更广,危害更大。
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快捷和四通八达, 新冠病毒可以通过航空和航海在南北半球交替流行,这是对人类的最大威胁。
其实西班牙型流感本来也许不会传播这么快,但是战争中,军队大规模的调动为流感的传播火上浇油。
西班牙型流感是1918年2月首发于美国堪萨斯洲,很快传播至底特律等3个城市→3月美国远征军乘坐船带至欧洲前线→4月传播至法国军队,然后至英国和其他国家军队→5月达意大利、西班牙、德国、非洲,印度孟买和各尔各答→6月由英国远征军传播至英国本土,然后至俄罗斯、亚洲达中国、菲律宾、大洋洲至新西兰→1919年1月达澳大利亚。即不到一年时间席卷全球。
1918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狮子山(塞拉利昂,北纬8.3度)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另外多艘船只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1918 年到 1920 年,一种名为“西班牙流感”的流行病横扫美洲、欧洲、亚洲,甚至爱斯基摩人聚集区,夺去了全世界 5000 万到 1 亿人的生命,达到当时世界人口的 5 %,被它击倒的人数远超战争伤亡人数,成为1918年以来7次流感大流行中最严重的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是流感肆虐的帮凶。
1918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狮子山的英国船成为病毒的培养皿,避开了6-8月美国流感的非季节时期,进入9-12月的季节性流感期,导致第二波流感爆发,病毒毒性增强。
南北半球存在季节性反差。阻断病毒南北半球传播,是截断疫情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限制南北半球直航旅游,是唯一可靠手段。
目前,南半球发生疫情的国家正不断增加。如果病毒借助人类活动成功逃脱自然的季节性灭杀,转移到南半球冬季继续演化,并在北半球秋冬季节再次入侵,2018年流感大流行就会历史重演。
阻断病毒南北半球通道是当务之急
中国的成功关键在截断病毒传播通道,阻断病毒南北半球通道是全球防疫的当务之急。
其一、北半球疫情高峰在3-5月春季,必须截断其向南半球转移的通道。
其二、南半球3-5月秋季是疫情输入危险期,必须严防死守,拒之国门之外。
其三,南半球6-8月冬季是疫情爆发期,必须严防南北半球的病毒混合发生突变。
其四、北半球9-11月秋季是疫情输入危险期,必须严防死守,拒之国门之外。
其五、北半球12-2月冬季是疫情爆发期,必须严防南北半球的病毒混合发生突变。
病毒大流行有规律可循
在2006年,我们根据1890-2004年的综合数据,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
流感大流行的周期和亚周期发生规律非常重要,根据这一规律,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2000-2035年中,太阳黑子极小值年的2009、2019、2030年,太阳黑子极大值的2012、2023、2034年都是流感大流行的可能年份,我们可以集中力量预防这些年份的流感爆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2538.html
历史教训
这次流感是1918年2月首发于美国堪萨斯洲,4月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也传出流感,3月中国、5月西班牙、6月英国,也相继发生病情,但都不严重。
1918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狮子山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另外多艘船只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8月27日,流感传入美国,并在波士顿的码头工人间传播,而法国的布莱斯特(Brest)也在几乎同一时间爆发了流感;9月开始在欧洲和美国普遍传播,并在数星期内传到世界各地。第二波流感和过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在20~35岁的青壮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别高,其症状除了高烧、头痛之外,还有脸色发青和咳血等;流感往往引发并发症而导致死亡,以肺炎最多。许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场所,电影院、舞厅、运动场所等都被关闭长达超过一年。同年10月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月,20万美国人在这个月死去,1918年美国的平均寿命因此比平常减少了12年。
显然,1918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狮子山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是病毒躲过北半球6-8月灭杀自然周期的人为原因。舰船变成病毒的培养皿。
整个过程符合在美国较冷的秋季,冬季和春季出现流感高峰,从10 月到次年5月,避开了紫外线夏季高峰这一季节性特征。
相关报道
港大教授:从历史上看,有些疫情第二波更凶险
作者:李晨阳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0/4/6 17:20:34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4/438004.s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719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956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9838.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8: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