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中东部大范围降温来袭 关注10月11-14日潮汐组合

已有 1650 次阅读 2019-10-12 13:26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潮汐组合, 降温降雨, 双周循环, 潮汐震荡

中东部大范围降温来袭 关注10月11-14日潮汐组合


中东部大范围降温来袭 华北大部迎秋雨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12日)夜间至15日,受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将有一次大范围降雨降温过程,江南中部以北地区气温将普遍下降4-8℃。西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黄淮西部、江汉、江南西部和华南有小到中雨,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



大范围降温来袭 江南中部以北气温普降4-8℃



近期,冷空气活动频繁,东北、内蒙古等地气温直线下滑。昨天,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及山西北部等地气温下降4-8℃,黑龙江、吉林部分地区降幅达10-16℃。


今天夜间开始又有一股冷空气带来大范围降温过程,中央气象台预计,受较强冷空气影响,12日夜间至15日,我国将有一次大范围大风降温降雨过程,江南中部以北地区气温将普遍下降4~8℃,局地可达10℃。预计,10月12日08时至14日08时,华北大部、东北地区南部、黄淮中东部等地气温将下降4~6℃,其中,内蒙古中西部、山西北部等地降温可达8℃以上,并伴有4~5级偏北风,阵风7级左右。中央气象台10月12日06时继续发布大风降温预报。



东北、华北一带气温大多在13-14日降至本次过程的低点,西北地区东部、黄淮的气温创今年下半年以来新低则大多出现在14-16日。东北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将不足10℃,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等地的最高气温也只有15℃上下。最低气温普遍都会降到个位数,东北、内蒙古一些地方不足0℃,省会级城市当中像沈阳、西宁将实现下半年来最低气温首次跌破0℃。


15日前后开始冷空气也会逐步渗透到江南等地,江淮、江南等地最高气温将降到20℃左右,最低气温也会降到10-15℃,早晚凉意开始显现。这次降温也有望推动江南等地正式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同时西南地区东部多地最高气温也将创下半年来新低。



华北大部迎秋雨 西南阴雨持续



未来三天,我国降水范围不小,总体强度不强。除了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等地雨水频频,华北一带明后天也将受冷空气影响迎来降水。


中央气象台预计,10月12日08时至13日08时,新疆沿天山高海拔山区、青海南部、内蒙古中部、河北北部、西藏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天气;四川南部、贵州南部、广西西部和北部、广东东南部、福建东部、云南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广西西北部、福建东部等地局地有暴雨(50~80毫米)。



10月13日08时至14日08时,青海南部、西藏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新疆南疆西北部、四川盆地西部、云南中南部、贵州西部和南部、广东南部、福建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广东南部局地有暴雨(50~55毫米)。



10月14日08时至15日08时,西藏东北部、青海,甘肃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地大雪。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南西部等地有中雨,其中,四川盆地中部、云南北部、广东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50~60毫米)。



甘肃、陕西、四川、重庆、贵州等地部分地区降雨持续,公众需注意防范洪涝、滑坡等灾害。冷空气频繁影响北方地区,公众需注意气温变化,及时添加衣物。


编辑 贾聪聪


来源:中国天气网

http://www.bjnews.com.cn/news/2019/10/12/635260.html


201910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已有 835 次阅读 2019-4-8 07:21 

201910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201812月至20194月、20197月至201910月为强潮汐时期,20195-6月、11-12月为弱潮汐时期。201910月是强潮汐时期第四个月。

实际上,每年49-7281118-123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125-47730-116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从地球自转条件而言,201910月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从日食-厄尔尼诺系数来看,2019721226,日食发生在赤道和低纬地区,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如果20199月南极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增大,综合因素可能导致厄尔尼诺在7月结束,拉尼娜在12月发生。

 

1  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及其预测(据林振山等,1999

                                                                                   

日食时间   中午见食纬度   日食中心区     ri      R1      R2     预测(实况)

                                                                                     

2014-04-29   p               极区       3

2014-10-23   p               极区       3         6      4

2015-03-20   p               极区       3

2015-09-13   p               极区       3         6      12  厄尔尼诺(超级厄尔尼诺)

2016-03-09  12               低纬      -1

2016-09-01  -2               赤道       -1        -2      4  

2017-02-26  -37             中纬       1

2017-08-21   38             中纬       1         2      0

2018-02-15   p               极区       3

2018-07-13   p               极区       3

2018-08-11   p               极区       3         9      11  极强厄尔尼诺

2019-01-06   p               极区       3

2019-07-02  -18             低纬       -1

2019-12-26   1               赤道      -2          4           拉尼娜

2020-06-21  30               中纬       1

2020-12-14  -40              中纬       1         2       6

                                                                         

注:原文表的数据从1948年开始。黑体字为赵得秀预测。

 

潮汐组合A10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2.78858度,106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B 1013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16度,1014日为日月大潮,1011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C1020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2.94709度,1021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D1026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00014度,1028为日月大潮,1026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20198-10月进入地震高潮,有利于冷空气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202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1625.html

上一篇:厄尔尼诺指数快速进入上升区间: 2019年10月12日早报
下一篇:10月11-14日潮汐组合加速降温却难遏制厄尔尼诺指数急剧回升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1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4: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