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重力均衡是板块运动的动力之一:特大地震在哪里发生?

已有 2791 次阅读 2019-4-18 10:09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 地壳均衡, 板块运动动力, 特大地震活跃期

重力均衡是板块运动的动力之一:特大地震在哪里发生?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1 全球地震带与冰川地壳均衡的关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29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2343.html

 

冰川在世界两极和两极至赤道带的高山均有分布,地球上陆地面积的1/10为冰川所覆盖,而4/5的淡水资源就储存于冰川(冰盖)之中。

现代冰川在世界各地几乎所有纬度上都有分布。地球上的冰川,大约有2900多万平方公里,覆盖着大陆11%的面积。冰川冰储水量虽然占地球总水量的2%,储藏着全球淡水量的3/4左右,但可以直接利用的很少。现代冰川面积的97%、冰量的99%为南极大陆和格陵兰两大冰盖所占有,特别是南极大陆冰盖面积达到1398万平方公里(包括冰架),最大冰厚度超过4000,冰从冰盖中央向四周流动,最后流到海洋中崩解。

中国冰川面积分别占世界和亚洲山地冰川总面积的14.5%47.6%,是中低纬度冰川发育最多的国家。中国冰川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和西藏6省区。其中西藏的冰川数量多达22468条,面积达28645平方公里。中国冰川自北向南依次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等14条山脉。这些山脉山体巨大,为冰川发育提供了广阔的积累空间和有利于冰川发育的水热条件。通过考察发现,中国冰川面积中大于100平方公里的冰川达33条,其中完全在中国境内最大的山谷冰川是音苏盖提冰川,面积为392.4平方公里,最大的冰原是普若岗日,面积达423平方公里,最大的冰帽是崇测冰川,面积达163平方公里。

中国山岳冰川按成因分为大陆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两大类。总储量约51300亿立方米。前者占冰川总面积的80%,后者主要分布在念青唐古拉山东段。按山脉统计,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天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川面积都超过7000平方千米,四条山脉的冰川面积共计40300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70%,其余30%的冰川面积分布与喀喇昆仑山、羌塘高原、帕米尔、唐古拉山、祁连山、冈底斯山、横段山及阿尔泰山。

https://baike.sogou.com/v29871.htm?fromTitle=%E5%86%B0%E5%B7%9D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声明说,全世界冰川融化速度创下历史最快纪录,其中欧洲冰川损失最为严重,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研究人员指出,由于冰川是重要淡水资源之一,因此冰川融化速度过快会给一些地区带来淡水危机,甚至在水源稀缺的地区酝酿争水冲突。

俄罗斯卫星通讯网援引《冰冻圈》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称,阿尔卑斯山90%的冰川会在21世纪末消失。由此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地壳均衡运动将威胁世界安全。事实上,欧亚地震带有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冰川,环太平洋地震带有落基山和安第斯山冰川,山地冰川融化将导致强烈的地壳均衡运动,包括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这是气候学家忽略的巨大危险。

1 给出了全球地震带与冰川地壳均衡运动的关系:山地冰川融化,导致山脉或高原均衡上升,转动惯量增大,形成山地所在板块的向西运动;海平面上升是海洋地壳均衡下降,转动惯量变小,形成下降海洋地壳的向东运动。

东太平洋地震带是最强烈的挤压地区,其次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欧亚地震带),二西太平洋沿海地震带是引张区,大陆和沿海之间有典型的岛弧后盆地。1952-106578,5级以上地震和2004-201268,5级以上地震都发生在这些地震带。


2 1952-196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8.5级以上地震分布

3 2004-2012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8.5级以上地震分布

 

1  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按时间排列)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洲籍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亚洲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南美洲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南美洲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亚洲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亚洲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亚洲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亚洲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北美洲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南美洲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亚洲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北美洲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北美洲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亚洲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亚洲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南美洲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亚洲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亚洲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370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3875.html

 

 

相关资料

 

阿尔卑斯山冰川融化或加快?冰川地壳均衡加剧威胁世界安全!

已有 364 次阅读 2019-4-16 20:29 

阿尔卑斯山冰川融化或加快?冰川地壳均衡加剧威胁世界安全!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近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网援引《冰冻圈》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称,阿尔卑斯山90%的冰川会在21世纪末消失。由此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地壳均衡运动将威胁世界安全。事实上,欧亚地震带有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冰川,环太平洋地震带有落基山和安第斯山冰川,山地冰川融化将导致强烈的地壳均衡运动,包括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这是气候学家忽略的巨大危险。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jGyWob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中南部大山脉,覆盖了意大利北部边界,法国东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南部及斯洛文尼亚。该山系自北非阿特拉斯延伸,穿过南欧和南亚,直到喜马拉雅山脉,从亚热带地中海海岸法国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内瓦湖,然後再向东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维也纳。欧洲许多大河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为旅游、度假、疗养胜地。

       安第斯山脉是陆地上最长的山脉,位于南美洲的西岸,范围从巴拿马一直到智利。属于科迪勒拉山系,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且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山脉从智利的最南端合恩角,穿越阿根廷、玻利维亚、秘鲁、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 在委内瑞拉,安第斯山脉分成三个不同的山脉,其中一条山脉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海岸。

       洛基山,美国西部地区的著名山脉,坐落在科迪勒拉山系东部,地形复杂多变,山势陡峻险要。山体南北狭长,北起加拿大西部,南至美国西南部得克萨斯州一带,几乎纵贯北美大陆。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全长3400km,宽200350km。喜马拉雅山脉由19条主要河流排水,其中以印度河与布拉马普得拉河为最大,各拥有约259,000平方公里的山地汇水面积。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达8844.43

       1980年以来,世界冰川的平均厚度减少了约11.5,这主要归咎于人类滥用煤炭、石油等燃料引起的气候变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声明说,全世界冰川融化速度创下历史最快纪录,其中欧洲冰川损失最为严重,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研究人员指出,由于冰川是重要淡水资源之一,因此冰川融化速度过快会给一些地区带来淡水危机,甚至在水源稀缺的地区酝酿争水冲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声明中说,从安第斯山脉到北极,冰川消融速度加快。

       数据显示,2006年,世界冰川的平均厚度减少了1.5,而2005年该数字仅为0.5。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说,这是有研究人员监测以来冰川消融速度最快的时期。

       世界冰川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说,与其他地区相比,欧洲山区冰川损失最为严重,其中包括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和北欧山区。非洲肯尼亚山冰川失去了92%,而西班牙在1980年时有27条冰川,减少至13条。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在过去一个世纪已失去了一半的冰川。2003年入夏以来,席卷欧洲各国的热浪使当地的气温接近或超过了历史最高记录。在瑞士,3900高的费尔佩克斯雪山山顶的气温达到了5,那里冰川的厚度下降到了近150年来的最低点。

       在天山,约有22%的冰川体积在过去四十年渐渐失去。天山是中国最大的冰川区,共有冰川6890多条,总面积约9500多平方公里。新疆北部和南部的冰川都发现萎缩现象,冰川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退。乌鲁木齐河发源于天山的天格尔峰1号冰川,河水年径流量为2.35亿立方米,是乌鲁木齐市的主要水源,1号冰川一直处于后退状态,从1962年开始的30年内,冰川退缩了14020世纪末,祁连山冰川缩减,融水比上个世纪的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6.5的速度上升,有些地区的雪线年均上升竟达12.522.5

       在喜马拉雅山,一条最大的冰川从1935年以来已缩短了300多米。20世纪末,珠峰地区的东绒布冰川和中绒布冰川消融加剧,使冰川明显退缩,20世纪60年代初,珠峰地区冰川尾部在海拔5400多米处。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珠峰地区对外开放,在该地区登山、探险、旅游的人数迅速增加,当地群众已把牦牛通道修到海拔6500处。国际冰雪委员会一项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正在加速消融着,喜马拉雅山区有近50座冰川湖湖水水位迅速上升就是明证。科学家预计,在未来35年间,喜马拉雅山冰川面积将缩小1/5

       美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宣布,在加拿大努纳武特区埃尔斯米尔岛的北部海岸附近,3000岁高龄的北极冰架"老大"沃德·亨特不复存在。他们通过雷达勘察了解到,2000年,388.5平方公里大小的沃德·亨特出现一个小裂缝,2002年,这个裂缝扩大为77,旁边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裂缝,一块6平方公里大小的浮冰已经分离出去,飘在沃德·亨特附近,并预言沃德·亨特最终一分为二。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冰盖,自1993年以来,其南部和东部边缘正以每年1的速度在变薄着。

       占世界冰储量91%的南极冰盖,1998年以来占总面积1/7的冰体已经消失。去年底,美国地理协会报告了南极三个最大的冰川在十年内变薄而减少了45厚度。

       冰川萎缩的速度确实是相当惊人的。在秘鲁利马地区,20世纪末开始冰川正以每年30的速度消融,而在1990年以前,消融速度每年只有3。科学家预计,到2050年,全球大约1/4以上冰川将消失。到2100年可能达到50%,那时,可能只有在阿拉斯加、巴塔哥尼亚高原、喜马拉雅山和中亚山地还会有一些较大的冰川分布区。

      经科学家研究,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三个:

       1. 环太平洋地震带:即太平洋的周边地区,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北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这个地震带是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2. 欧亚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该带从欧洲地中海经希腊、土耳其、中国的西藏延伸到太平洋及阿尔卑斯山,也称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个带全长两万多公里,跨欧、亚、非三大洲,占全球地震的15%

       3. 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海底山脉)。

       用地震仪测出的地震,每年全球约5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10万次,造成破坏的1000,7级以上,足以造成巨大灾害的有十几次。20世纪,世界上已经发生了11次大的地震,造成巨大的伤亡。2000年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19,其中7.3级以上10次。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60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656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667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8386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3706.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4. 杨学祥杨冬红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百科知识2008.07上:8-9.

5.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2005274):400398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60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656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667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8386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370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4040.html

上一篇:4月17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19年4月18日早报
下一篇:4月17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19年4月18日午报
收藏 IP: 119.51.69.*| 热度|

2 钟炳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1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