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质疑模拟 立此存照:未来5年的平均气温将高于近四年?

已有 2395 次阅读 2019-2-9 18:5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全球变暖, 自然周期, 月亮赤纬角周期, 拉马德雷周期

质疑模拟 立此存照:未来5年的平均气温将高于近四年?


      关键提示:世界气象组织6日发布报告称,自100多年前有气温记录以来,2015-2018年是最热的4年,其中,2018年是史上4热的年份,而这可能还只是个开始。根据英国气象局计算机模拟结果,未来5年的平均气温将在58.51-59.49℉(14.73-15.27℃)——比过去4年还热。

      2014年我们的研究表明,全球气温也有相应的约18.6年变化周期,整数周期为19年。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和1997-1998年最强厄尔尼诺导致1998年最热年,而后是15年的全球变暖停滞;同样,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和2015-2016年极强厄尔尼诺也将导致2016年最热年,而后是15年的全球变暖停滞,甚至变冷。事实上,2016年最热 2017年第二 2018年第四,初步验证已见分晓。2020年气候变冷将达到高潮。


快烧坏了!地球持续高烧4年 未来5年体温还要飙升

黄琨 • 2019-02-08 14:53:45 来源:前瞻网  

       地球持续高烧。或许有不少人有这种感觉:这几年夏天越来越热、冬天越来越暖了。从数据上看,这种感觉没错,世界气象组织6日发布报告称,自100多年前有气温记录以来,2015-2018年是最热的4年,其中,2018年是史上4热的年份,而这可能还只是个开始。

       英国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这2家机构对全球气温的分析略有不同,但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2018年是有记录以来仅次于2016年、2015年和2017年的第4大最热年份。世界气象组织报告说,2018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约为14.68℃,比1850年至1900年的工业化前基线高出近1℃。

       这还没完,根据英国气象局计算机模拟结果,未来5年的平均气温将在58.51-59.49℉(14.73-15.27℃)——比过去4年还热。这一结果得到其他科学家的认可,康奈尔大学的玛豪德(Natalie Mahowald)表示,这一预测与研究人员对气候变暖和自然变化的认识是一致的。

https://t.qianzhan.com/caijing/detail/190208-382aaca5.html


实践预测见证真知:变暖是事实,变冷是趋势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1905-1906年、1923-1925年、1941-1942年、1959-1960年、1977-1979年、1995-1997年、2014-2016年,对应全球气温的峰值;在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1896-1897年、1913-1914年、1931-1932年、1949-1951年、1968-1970年、1986-1988年、2005-2007年,对应全球气温谷值。全球气温也有相应的约18.6年变化周期,整数周期为19年。  

       全球气温也有相应的约18.6年变化周期,整数周期为19年。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和1997-1998年最强厄尔尼诺导致1998年最热年,而后是15年的全球变暖停滞;同样,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和2015-2016年极强厄尔尼诺也将导致2016年最热年,而后是15年的全球变暖停滞,甚至变冷。

       这一理论推导出的结论,与主流观点截然相反。

       可供检验的证据: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6-2017年将发生最强拉尼娜事件,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气候变冷将进入新高潮,气温将远远低于最近16年变暖停滞时期,是本轮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最冷阶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5139.html


       2014-2015年的最热值得关注,2023-2025年的最冷年更值得关注。

       2015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增大最热年发生的可能性,2016-2017年预测为拉尼娜年,是全球变冷的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449.html

       本研究结论将在最近几年得到验证

       我们在2008年指出,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年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年6月至2000年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3次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http://news.hexun.com/2010-03-25/1231126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44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这一预测在7年后的今天得到验证:2014年创造最热新纪录,2015年和2016年将更热,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与2014-2016年最热年新纪录一一对应。

       准备迎接气候变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5023.html

       事实上,2016年最热 2017年第二 2018年第四,初步验证已见分晓。


       结论


      短周期的气候变化表明,强潮汐对应气候变冷,弱潮汐对应气候变暖;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对应小冰期,太阳黑子超长极大期对应温暖期;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拉尼娜,有利于气候变冷;拉马德雷暖位相增强厄尔尼诺,有利于气候变暖;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有利于气候变暖,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有利于气候变冷。

      公元1425-1770年潮汐强度最大,对应小冰期时期;公元2337-2540年潮汐强度最小,对应气候适宜期。目前处于潮汐1800年周期的变暖阶段,变暖至少还能持续400年,这是全球变暖的天文背景和自然条件。

      2020-2030年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是气候变冷的三个重要因素。短期变冷将持续70年左右。

      目前处于1800年周期的变暖期,200年和60年周期的变冷期,18.6年的变暖周期。潮汐在15-17世纪小冰期时期达到最强,由于潮汐强度的长期减弱,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的变冷规模要小于18-19世纪道尔顿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的变冷规模,不可能再现17-18世纪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的变冷规模。再现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的变冷规模需要在3107年附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797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47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4762.html

        实践检验将在几年内得出结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797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47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5139.html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2013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增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根据以往记录,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过程还将持续30年以上。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百年极寒有可能发生,但规模较小,变冷规模要小于道尔顿极小期。我们称之为“次小冰期”。综合因素表明,2020年气候变冷将达到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71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648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5245.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2.       杨冬红, 杨学祥.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4.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1387.html

上一篇:2月9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19年2月9日晚报
下一篇:2月9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19年2月10日早报
收藏 IP: 119.48.179.*| 热度|

3 钟炳 周少祥 文端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07: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