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从历史到模型:全球变暖是福是祸?

已有 2301 次阅读 2018-10-15 06:23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全球变暖, 次小冰期, 沿海沉没, 超级灾害, 地球不是恒温器

                       从历史到模型:全球变暖是福是祸?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2018109,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重磅警告:全球升温幅度需控制在1.5摄氏度,否则地球在2030年之后会迎来毁灭性气候。简单来说,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短短12年了。

不过,这一结论只是模型计算的结果,缺乏历史证据。

1991年美国环保局专家Titus指出:“冰期中全球温度比现在低3~5oC,海面比现在低100m。末次间冰期较今高1~2oC,海面高5~7m。而下一个世纪本行星可能要变暖5oC,比最近200万年来的任何时候都要温暖,海平面上升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WuPeltier1983)估计北半球劳仑泰德冰盖和斯堪的纳维亚的冰盖于18000年前开始融化,快速融化始于13500年前到7000年前,7000-5000年前间的冰川融化速度减少。JaritzRuder1977)绘出莫桑比克全新世海面变化曲线,10000-8000年前期间海面以每百年2.65的速率快速上升,8000-6000年前期间海面上升速率明显减慢,为每百年0.476000年前海面达到最高点,高出现代海面2.5。此后海面缓慢下降至现代海面位置。

 

历史证据表明,末次间冰期较今高1~2oC,海面高5~7m。当时并没有出现人类生存危机。因此,“全球升温幅度需控制在1.5摄氏度,否则地球在2030年之后会迎来毁灭性气候”的结论违背历史纪录,其真实性值得怀疑和认真地研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0276.html

 

由于纬度分布和地形的不同,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沿海、平原、高原、山地对全球变暖的反应大不相同。

沿海地区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受害者,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不仅带来洪水和飓风等重大灾害,而且导致沿海和海岛沉没于大海、地震和火山猛烈爆发、淡水资源面临枯竭等环境灾难。历史上关于大洪水的纪录,关于大西国沉没的传说、关于亚诺方舟的神话,都反映了冰期过后全球变暖带来的环境剧变。这是人类无法改变的气候变化自然法则,人类社会只有适应,无力反抗。把地球变成恒温器只能是唐吉可德的幻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5846.html

高原山地和高纬地区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受益者,中新网西宁1013 (孙睿)青海省气象局13日披露,通过4年完成的“三江源高寒土壤有机碳对气候变迁的响应”项目表明,三江源地区目前已达到雨热同期、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给人类带来最大灾难的不是全球变暖,而是2020年开始的次小冰期的威胁。

经济巨人已经警觉到经济风暴的信息;政治强人已经公开抛弃公平面具,誓言本国民众利益优先;军事斗士耀武扬威,马不停蹄地扩军备战。

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已经不可避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194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1491.html

在经济危机面前空谈向全球变暖宣战,欧盟的唐吉坷德骑士风度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的霸道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关键在于,他们对全球变暖是福是祸有截然相反的判断。

 

相关报道:

 

三江源地区已达到雨热同期气候条件 

作者:孙睿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8/10/14 10:52:51 

 

    中新网西宁10月13日电 (孙睿)青海省气象局13日披露,通过4年完成的“三江源高寒土壤有机碳对气候变迁的响应”项目表明,三江源地区目前已达到雨热同期、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三江源地处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是中国及东南亚地区重要淡水供给地,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保护价值。

    据了解,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高原暖湿化趋势逐渐加剧。为此,2014年青海省气候中心和青海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联合研究成立“三江源高寒土壤有机碳对气候变迁的响应”项目,日前通过青海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和成果认定。

    青海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志春介绍,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的青藏高原腹地,以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主。在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95%的碳储存在土壤中。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约占全国土壤有机碳总储量的55.16%。为此,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是一个巨大的碳库,也是在气候波动较大条件下存在的巨大碳库。

    雨热同期就是指降雨和高温季节同步,例如中国的气候规律是夏季高温多雨,所以就是雨热同期。

   “对位于三江源腹地下拉秀剖面古土壤有机碳的初步研究表明,三江源高寒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平均为61.4克/公斤,且南部有机碳含量较高,西部地区有机碳含量较低。”张志春说,为此,三江源南部核心地区自中全新世纪(7000万年)以来,经历了“冷干-暖湿-冷干-暖湿-冷干-更加冷干”的气候变迁过程,属于水热配合较好的时期。

   “而从1960年代气候资料显示,近数十年来,三江源地区年平均气温明显升高,冬、春季降水量的增幅也最为明显,其中21世纪初,年降水量的增加幅度达41.6毫米。由此可以看出,三江源地区目前已达到雨热同期、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张志春说,而这对于三江源地区的植被恢复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完)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0/418600.shtm

 

许靖华根据历史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全球小气候最适期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而全球小冰期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他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有1200年的周期循环,与人类历史兴衰一一对应。即变暖时期对应人类社会繁荣,变冷时期对应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

目前,太阳正处在第24活动周的高峰年,其活动理应处于最活跃的时期。然而,太阳活动强度明显不及上一个活动周,甚至出现太阳表面连黑子都没有了这种罕见现象。这个太阳活动高峰年百年来最弱。有科学家指出,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太阳将沉入超长的最低活动期。目前科学界仍然在探讨太阳黑子周期是如何影响全球气温的。有人认为地球将进入所谓的小冰河期,有人称会在2020年之前,有人则称会更早。

 

太阳活动、火山喷发、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时间(年)

坏天

时代

潮汐极大年时间

火山活跃时间

全球

气温

欧特

1040-1080

1010-1110

1062

??

低温

沃尔夫

1280-1350

1165-1360

1264

1275-1300

小冰期

史玻勒

 

1450-1550

 

1420-1525

 

1425

 

1440-1460

1470-1490

小冰期

 

蒙德

1640-1720

1600-1725

1629

1640-1680

小冰期

道尔顿

1790-1830

1790-1915

1770

1810-1820

小冰期

 21世纪

 2007-??

 1997-??

 1974

1980-??

次小冰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气候变化的历史是一个冷暖不断交替变化的过程,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我们得到三种完全不同的对应经济发展模式:其一、许靖华根据历史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全球小气候最适期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而全球小冰期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他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有1200年的周期循环,与人类历史兴衰一一对应。即变暖时期对应人类社会繁荣,变冷时期对应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其二、中国历史朝代更迭与200年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对应(表3)。其三、自1890年以来,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对应拉马德雷的冷位相,世界经济长波的下降期对应拉马德雷的暖位相。即变冷时期对应人类社会经济上升,变暖时期对应经济下降(表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3864.html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潮汐极大值年、坏天时代和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修改)

 

极小期

时间

中国朝代

时间

气候变化

坏天时代

潮汐极

大值年

奥特

 

1040-1080

 

西夏

1038-1227

1115-1234

变冷

变暖

1010-1110

 

1062

 

沃尔夫

1280-1350

1279-1368

1368-  

小冰期

变暖

1165-1360

1264

史玻勒

1450-1550

-1644

小冰期

1420-1525

1425

蒙德

1645-1715

1644-

小冰期

1600-1725

1629

道尔顿

1790-1820

-1911

小冰期

1790-1915

1770

21世纪

2007- 



次小冰期?

1996- 

1974

 

这是三种不同强度、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冷过程,为1200年、200年和准60年周期。它表明,人类对短期低强度的变冷气候有很强的抵御能力,而对长期高强度的变冷气候仍然束手无策,特别是在能源和资源危机逐渐加深的未来。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周期的时间越长,危机的强度越大

 

我在2016614指出,世界经济危机的自然周期为3-4年、7年、10-11年、20-22年、33年、50-60年、55年、88年、200年、1200年、1800年,其中50-60年、55年为中长期周期,与战争和政治事件同时发生(见表2)。人类社会必须从中汲取教训,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周期的时间越长,危机的强度越大。

全球金融危机的50-60年和200年周期是自然周期、经济周期和心理周期叠加而成,是天灾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科学性和可靠性不容置疑,时间集中在2016-2050年,可称之为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与小冰期周期相对应(见表1-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95.html

经济巨人已经警觉到经济风暴的信息;政治强人已经公开抛弃公平面具,誓言本国民众利益优先;军事斗士耀武扬威,马不停蹄地扩军备战。

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已经不可避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194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149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0837.html

上一篇:10月14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18年10月15日早报
下一篇:10月14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18年10月15日午报
收藏 IP: 119.51.60.*| 热度|

3 周少祥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