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9-12日潮汐组合导致强震频发:南北极地震敲响警钟
杨学祥
关键提示:2017年南北极海冰同时异常减少,由此显示的南北极冰盖的快速消融,破坏了原有的地壳均衡,导致南北极地壳卸载上升,赤道海洋加载下沉,引发频繁的地震火山活动。
对比表明,潮汐组合的激发作用也非常明显。2017-2018年全球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因为2014-2016年连续三年创最热纪录而得到进一步增强。
我们在2008年预测,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之中,2004-2018年为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亚洲和美洲是历史上特大地震的集中爆发地区。
目前还有2016-2018年三年的最后期限,2004-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接近尾声。由于极强厄尔尼诺和月亮赤纬角的激发作用,2016-2018年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的数量和强度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将大大增强海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由于2015年发生的极强厄尔尼诺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强震的激发作用,2016-2018年特大地震还将继续集中爆发。
相关资料
南极洲布韦岛地区附近发生6.5级左右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2017-10-1103:34
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10月11日02时53分在南极洲布韦岛地区附近(南纬53.73度,东经8.21度)发生6.5级左右地震,最终结果以正式速报为准。
http://news.qq.com/a/20171011/002891.htm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6.7 2017-10-1102:53:31 -54.19 8.28 20 南极洲布韦岛地区
6.3 2017-10-1014:32:19 -18.58 -69.64 90 智利北部
3.1 2017-10-1001:04:43 28.96 94.93 6 西藏林芝市墨脱县
3.0 2017-10-1000:16:05 47.31 82.31 8 哈萨克斯坦
4.0 2017-10-0907:29:52 22.49 121.34 7 台湾台东县海域
6.5 2017-10-0906:34:34 52.38 176.80 130 阿留申群岛(北极)
6.0 2017-10-0904:48:58 -61.71 154.53 10 巴勒尼群岛地区(南极)
2.0 2017-10-0723:54:36 43.72 87.99 28 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有感)
2.8 2017-10-0711:46:51 39.06 106.77 11 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
4.0 2017-10-0618:25:34 33.23 103.80 20 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
6.1 2017-10-06 15:59:33 37.50 144.00 10 日本本州东岸远海
3.2 2017-10-0612:27:52 39.52 73.21 8 吉尔吉斯斯坦
2.9 2017-10-0510:42:43 26.17 100.58 9 云南丽江市永胜县
2.5 2017-10-0507:48:04 29.40 105.53 11 重庆荣昌区(有感)
3.3 2017-10-0503:18:11 33.29 103.78 17 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
4.1 2017-10-0319:17:46 23.14 106.17 8 广西百色市靖西市
3.7 2017-10-0120:18:11 28.50 96.42 7 西藏林芝市察隅县
3.0 2017-09-3020:12:24 40.52 92.18 6 新疆巴音郭楞州若羌县
5.4 2017-09-3014:14:37 32.27 105.00 13 四川广元市青川县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07683002
2017年10月潮汐组合: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已有 791 次阅读 2017-8-11 15:21
2017年10月潮汐组合: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2017年1月、3-7月11-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7年2月、8-10月为弱潮汐时期。2017年10月是弱潮汐时期第三个月,潮汐组合类型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实际上,每年4月9日-7月28日及11月18日-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1月25日-4月7日及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46, 47]。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每年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地球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潮汐组合A:10月5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3度,10月6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B:10月12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9.3641度,10月12日为日月小潮,10月9日为月亮近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较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较强)。
潮汐组合C:10月18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2度,10月20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D:10月2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19.4423度,10月28日为日月小潮,10月25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0643.html
连续三年创最热纪录激发特大地震:南北极海冰同时减少导致强震
2017-10-9 11:50
连续三年创最热纪录激发特大地震:南北极海冰同时减少导致强震频发
杨学祥
关键提示:2017年南北极海冰同时异常减少,由此显示的南北极冰盖的快速消融,破坏了原有的地壳均衡,导致南北极地壳卸载上升,赤道海洋加载下沉,引发频繁的地震火山活动。
对比表明,潮汐组合的激发作用也非常明显。2017-2018年全球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因为2014-2016年连续三年创最热纪录而得到进一步增强。
我们在2008年预测,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之中,2004-2018年为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
2010年2月27日的智利8.8级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相继发生,证实了我们的预测。
预计2015-2018年是8.5级以上地震集中爆发期,截止2012年11月,8.5级以上地震已发生了6次,并有继续爆发的强烈前兆和预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65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657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5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4690.html
目前还有2016-2018年三年的最后期限,2004-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接近尾声。由于极强厄尔尼诺和月亮赤纬角的激发作用,2016-2018年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的数量和强度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将大大增强海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79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169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230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9661.html
2010-2012年连续三年发生了三次8.5级以上强震,经过三年的能量积累,2016-2018年爆发8.5级以上强震的几率和强度将逐年增加。
特大地震活跃期已经进入最后的高潮,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更大地震的准备。
值得关注的是:
由于2015年发生的极强厄尔尼诺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强震的激发作用,2016-2018年特大地震还将继续集中爆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147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9807.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2.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Vol. 23 (6): 1813~1818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