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级灾害链倒计时(34)川疆地震标志我国或将步入地震活动频繁时期
杨学祥
预测与警报:四川新疆地震标志着我国或将步入地震活动频繁时期
已有 362 次阅读 2017-8-10 02:30 |
预测与警报:四川新疆地震标志着我国或将步入地震活动频繁时期
杨学祥
四川新疆地震动力源相同未来几个月地震或增加
[摘要]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专家指出,四川新疆两地处于不同地震带,但动力源相同,这两次地震标志着我国或将步入地震活动频繁时期。
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不足12小时,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和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相继发生6.0级以上地震,两次地震是否存在关联?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专家指出,两地处于不同地震带,但动力源相同,这两次地震标志着我国或将步入地震活动频繁时期。
川疆地震动力源相同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通报,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度、东经103.8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震中距离九寨沟县城35公里,距阿坝州210公里,距成都市290公里,距甘肃陇南市100公里。截至8月9日下午5点,共发生3级以上余震19次。
8月9日7时27分在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北纬44.3度、东经82.9度)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公里。震中距离精河县城37公里,距离博尔塔拉州博乐市约95公里,距伊犁州伊宁市约130公里,距乌鲁木齐市约380公里。截至8月9日下午5点,共发生3级以上余震14次。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分析称,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属于龙门山断裂带,而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则属于天山地震带中带,两地虽属于不同地震带,但都在青藏高原周边,动力源相同,皆为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推挤的结果。
他说,“印度洋板块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向北和向东挤压,将青藏高原抬升,在抬升过程中,青藏高原松软的物质发生东移,而四川盆地为刚性物质较坚硬,松软物质受到阻挡,形成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地震。”
未来几月地震或增加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官方通报称,有历史记录以来本次九寨沟县地震震中附近20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26次。距离最近的地震是1973年8月11日6.5级地震,距离42公里;时间最近的地震是2013年7月22日6.6级地震。
孙士鋐告诉记者,阿坝州附近地区历史上也有过多次大地震,100年来阿坝州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是1933年阿坝州理县的7.5级地震。他指出,地震活动有周期性,岩石抵抗不住物质移动时,需要释放能量,就会发生地震。
据悉,今年上半年我国地震活动水平偏低,6级以上地震为4次,低于往年的平均水平,放眼全球,地震活动水平也相对较低,7级以上地震为5次,远少于预测的次数。孙士鋐指出,地震活动具有“成丛”的特点,“意思是地震活动时间不精准,一个时代多,一个时代少”。根据地震“成丛”的特点,此次连续发生在四川和新疆的两次地震,说明国内现在又处于一个地震活动活跃阶段。
北京晨报记者杨亦静
http://news.qq.com/a/20170810/001130.htm
半日潮激发:九寨沟7级地震后不到12小时新疆精河县发生6.6级地震
已有 223 次阅读 2017-8-919:44
半日潮激发:九寨沟7级地震后不到12小时新疆精河县发生6.6级地震
杨学祥
综合分析
九寨沟地震和精河县地震没有直接关系的根据:两次地震没有直接关联,处于不同的地震带上,都是各自能量积累的结果。蒋海昆研究员分析得很有道理,孙士鋐也承认这一观点。
两次地震是有关联的根据:它们都发生在我国西部地区,其受到印度板块挤压,导致青藏高原向东或者向北推移。孙士鋐的分析值得关注。
我们在2017年6月30日指出,
潮汐组合A: 8月8日为日月大潮(月偏食),8月5日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19.2333度,8月3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63845.html
九寨沟地震发生在8月8日日偏食之后,是日月大潮激发的结果。在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后不到12小时,新疆精河县发生6.6级地震,这是半日潮激发的结果。
在一天中(指太阴日历时24小时50分)有二次高潮,二次低潮,且高潮位与高潮位、低潮位与低潮位潮高相等,涨、落潮历时相等潮汐称半日潮。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是典型半日潮港。
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地处北纬44.27,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处北纬33.20,都是固体潮的半日潮典型地区,这是两地地震时间相关的原因。
孙士鋐的分析值得关注:它们都发生在我国西部地区,其受到印度板块挤压,导致青藏高原向东或者向北推移。
2004年2月26日、2015年3月28日、2007年9月12日、2012年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在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欧亚地震带的异常活跃值得关注。
表1 1890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 8.5级以上地震次数 | 9级以上 地震次数 | PDO时间位相 | 气候冷暖 | 地震 | |
全球 | 中国 | |||||
1890-1924 | 6(4) | 1 | 0 | 1890-1924冷 | 低温期 | 活跃期 |
1925-1945 | 1(1) | 0 | 0 | 1925-1946暖 | 温暖期 |
|
1946-1977 | 11(7) | 1 | 4 | 1957-1976冷 | 低温期 | 活跃期 |
1978-1999 | 0(0) | 0 | 0 | 1977-1999暖 | 温暖期 |
|
2000-2012 | 6(6) | 0? | 2 | 2000-2030冷 | 低温期? | 活跃期 |
注: 特大地震为Ms 8.5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表2 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对应性
序号 | 地震时间 | 地震地点 | 震级 | 拉马德雷 |
1 | 1896-06-15 | 日本 | 8.5 | 冷位相 |
2 | 1906-01-31 | 厄瓜多尔 | 8.8 | 冷位相 |
3 | 1922-11-11 | 智利 | 8.5 | 冷位相 |
4 | 1923-02-03 |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 8.5 | 冷位相 |
5 | 1938-02-01 | 印尼班大海 | 8.5 | 暖位相 |
6 | 1950-08-15 | 中国西藏 | 8.6 | 冷位相 |
7 | 1952-11-04 |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 9.0 | 冷位相 |
8 | 1957-03-09 | 阿拉斯加 | 8.6 | 冷位相 |
9 | 1960-05-22 | 智利 | 9.5 | 冷位相 |
10 | 1963-10-13 | 俄罗斯库页岛 | 8.5 | 冷位相 |
11 | 1964-03-27 |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 9.2 | 冷位相 |
12 | 1965-02-04 | 阿拉斯加 | 8.7 | 冷位相 |
13 | 2004-12-26 | 印尼苏门答腊 | 9.1 | 冷位相 |
14 | 2005-03-28 | 印尼苏门答腊 | 8.6 | 冷位相 |
15 | 2007-09-12 | 印尼苏门答腊 | 8.5 | 冷位相 |
16 | 2010-02-27 | 智利 | 8.8 | 冷位相 |
17 | 2011-03-11 | 日本 | 9.0 | 冷位相 |
18 | 2012-04-11 | 印尼苏门答腊 | 8.6 | 冷位相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0392.html
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及其预测方法
已有 1858 次阅读 2016-4-25 05:48
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及其预测方法
杨冬红1,杨学祥2
(1 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 长春 130026;2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长春 130026)
摘 要: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自然灾害周期与经济危机周期有高度的一致性。2004、2005、2007、2012年印尼4次8.5级以上地震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2016-2020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超级灾害链,拉马德雷冷位相,强震,低温,流感,经济危机
引言
我们在2007年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8年的科研实践正在验证这一理论预测[1]。
2016-2020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我们称之为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
1 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
根据百年来地震历史记录,8.5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阿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地震活跃的主要标志,7级或8级地震为标准分辨不出地震的活跃度。
2006年我们给出了全球地震进入活跃期的地震分布证据,并预测拉马德雷冷位相为8.5级以上地震活跃期。PDO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PDO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4]。
我们在2006年确定的地震活跃期判定标准正在被学术界接受,得到相关部门和专家的认同。2006年的预测已经得到证实,目前8.5级以上强震已由2006年的2次增加到6次。这一数据在2016-2018年还将继续增加。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有7次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我们推测: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为8.5级以上强震集中爆发时期[5]。
2 中国7级地震的统计特征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
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
邢台地震由两个大地震组成: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北纬37度21分,东经114度55分)发生震级为6.8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9度强;1966年3月22日16时19分46秒,河北省邢台专区宁晋县(北纬37度32分,东经115度03分)发生震级为7.2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两次地震共死亡8064人,伤38000人,经济损失10亿元。这是一次久旱之后的大震。
1966年处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中间十年,邢台地震是中国东部地震高发的前兆。2016年进入相同的地震周期。
3 2016-2020年将发生严重低温冻害
4 流感世界大流行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5 2016年和2020年可能发生长江巨洪
6 自然灾害周期与经济危机周期的一致性
7 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及其预测方法
最新资料表明,2004年12月26日印尼9.1级地震和海啸之后,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1947-1976年和2000-2013年分别发生了7次和6次,而在拉马德雷暖位相的1977-1999年没有发生;流感世界大流行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1890-1924年、1947-1976年和2000-2013年分别发生了3次、3次和1次,而暖位相没有发生。
自然灾害是经济危机的晴雨表,经济危机是自然灾害在社会生活中的应激反应,它们有共同的发生规律,可以称为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周期。根据这一周期,我们成功地预测了2009年世界甲型流感爆发,2004-2018年全球8.5级以上特大地震活跃期,2000-2030年的严重低温冻害,2014-2015年最热年新纪录。
本次的经济危机正在形成之中。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2007: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 200-204。
2.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3.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5. 杨学祥, 杨冬红.2008.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8-9.
6.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7. 郭增建. 2002,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西北地震学报. 24(3): 287.
8. 任振球. 当代气候变暖若干问题商榷. 见: 丁一汇主编,中国的气候变化与气候影响研究. 北京: 气象出版社.1997.43-48.
9. 韩延本, 韩永刚, 马利华等. 全球温度异常及地球自转变化中的约60年周期. 见:中国地球物理200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62
10. 杨冬红, 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 610-615.
11. 杨冬红,杨学祥。2008. 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3 (6): 1813~1818
12.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13. 冯利华, 陈立人. 20世纪长江的3次巨洪[J]. 自然灾害学报, 2001, 10(1): 8-11.
14. 冯利华 ;骆高远.1997年长江,黄淮流域特大洪涝灾害预警.《水文科技信息》, 1996, 13(2): 53-56.
15. Obridko,V.N.,Sokoloff,D.D.,Kuzanyan,K.M.et al.Solar cycle accordingto mean magnetic field Date.MNRA[J],S 365,2006:827-832
16. 李爱云。太阳黑子周期与行星的引潮力。枣庄学院学报。2010,第2期:16-18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1: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