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拉尼娜还很遥远:南极半岛海冰小于去年同期

已有 2479 次阅读 2017-7-30 18:53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尼娜, 潮汐组合, 南极半岛海冰, 最热年, 日食

 拉尼娜还很遥远:南极半岛海冰小于去年同期

                                 杨学祥,杨冬红

 

我们在2017年1月8日指出,导致拉尼娜夭折的关键因素为2016922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的异常减少和2016年最热新纪录(见相关报道)。

南极半岛海冰:海冰面积最大值导致秘鲁寒流增强,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海冰面积最小值导致秘鲁寒流减弱,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2016922南极半岛海冰最大面积异常减少的影响,拉尼娜指数也异常增加,从-1跳升到0.4附近,形成最大的数据间断(见相关博文)。

与2016年7月28日南极半岛海冰面积相比,今年7月27日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小于去年同期(见图1-2),所以,拉尼娜离我们还很遥远。

 

 

 

图1 2017年7月27日和2016年7月28日南极半岛海冰面积对比

 

相关博文:

2016年至2017年初拉尼娜现象极有可能形成不了事件

已有 7888 次阅读 2017-1-8 07:02 |

2016年至2017年初拉尼娜现象极有可能形成不了事件

           杨学祥,杨冬红

中国气象局2017-01-06 09:05:18 报道,来自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监测显示,最近7周的尼诺指数有6个星期在-0.5之上,最近2周均为-0.3。依据20164月中国气象局《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监测业务规定》的新指标,此次冷水过程极有可能不能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而拉尼娜的此番状态也让“这个冬天不太冷”的声音有了合理的解释。

我们在201716早报中指出,20171512拉尼娜指数为-0.313,比1500-0.304减速0.009,减速变慢,进入新的下降区间,在22日达到谷值-0.76925日达到峰值-0.40224-25日寒潮打断上升趋势,进入下降区间,在29日前形成新的谷值(2016122518拉尼娜指数为-0.476),而后继续上升,2600时进入上升区间,3112时增速变慢,已经进入比上次更高的峰值(-0.086),3118 时下降为-0.0901512下降为-0.313。本次下降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结束,预计16日前后进入谷值,拉尼娜已接近结束。

导致拉尼娜夭折的关键因素为2016922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值的异常减少和2016年最热新纪录(见相关报道)。

南极半岛海冰:海冰面积最大值导致秘鲁寒流增强,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海冰面积最小值导致秘鲁寒流减弱,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2016922南极半岛海冰最大面积异常减少的影响,拉尼娜指数也异常增加,从-1跳升到0.4附近,形成最大的数据间断(见图1)。

 

结论

潮汐组合对拉尼娜发展的影响在20167-10月的检验中得到证实。

南极半岛海冰最大面积异常对拉尼娜的影响在2016922得到证实。

日食发生在赤道对拉尼娜的影响在201691-18日得到证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6168.html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2(5): 1-10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动力机制。世界地质。2010294):652-65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177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616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68755.html

上一篇:7月30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17年7月30日晚报
下一篇:7月30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17年7月31日早报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3 钟炳 周少祥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9 18: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