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5月4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17年5月4日晚报

已有 1290 次阅读 2017-5-4 17:2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球自转, 潮汐组合, 厄尔尼诺, 寒潮, 地震火山

54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1754晚报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我们在20161117开始的拉尼娜指数通报的检验结果表明,日食发生在赤道或低纬地区、地球季节性自转变化、南极半岛海冰变化、潮汐组合双周循环、寒潮强弱变化、地震火山活动,对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理论预测基本符合实测数据,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预测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和依据,请相关部门检验和利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6069.html

潮汐组合影响海温变化的理论计算得到实践证实:

12017年5月3日18拉尼娜指数为0.267,比53120.259增速0.008,增速变快,进入上升区间。429180.801为峰值。本次厄尔尼诺指数快速下降与冷空气活动有关。53060.254为谷值。

22017年5月4日00时拉尼娜指数为0.278,比53180.267增速0.011,增速变快,进入上升区间。429180.801为峰值。本次厄尔尼诺指数快速下降与冷空气活动有关。53060.254为谷值。

 

地震导致的厄尔尼诺指数变化:升得快,降得也快。

 

427厄尔尼诺指数下降是24—28日潮汐组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在2017423晚报指出,关注424-28日潮汐组合中厄尔尼诺指数的减速幅度。预计27日前后进入谷值。地震火山活动阻碍了这一下降过程。预计28日前后达到谷值,53前后达到峰值。

41300时的0.305为谷值。41600时的0.378为峰值。41612时的0.368为谷值。17日继续上升。4月18日12时拉尼娜指数为0.572,跨过厄尔尼诺门槛0.541900时的0.622为峰值。42118时的0.464为谷值。42418时的0.715为峰值4月25日12时拉尼娜指数0.704为谷值。42618时的0785为峰值。42812时的0637为谷值. 42918时的0.801为峰值。

 

42918开始,厄尔尼诺指数一路狂降,从429180.801峰值,一直降到5月1日18时拉尼娜指数的0.380,两天减速0.421,跌破厄尔尼诺标准底线。

本次厄尔尼诺指数下降与寒潮和冷空气活动有关。

寒潮强于潮汐组合:从429开始厄尔尼诺指数一路狂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52458.html

5月的日月大潮逐渐向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靠拢。5306时的0.254为谷值。

 

受冷空气和切变线影响北方多大风南方将迎降雨

2017-04-30 08:45 来源:气象局网站

  430,受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华北、黄淮等地仍有45级风;上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下降48℃,局地超过1030日京津冀大部地区最高气温为2629℃;华北南部、黄淮等地为3033℃。另外,51日起,受另一股冷空气和气旋影响,北方大部将先后出现46级风,阵风可达7;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沙尘天气。

43051,受切变线影响,西南地区东部、江南、华南等地自西向东有一次小到中雨天气过程,其中江南中北部、华南北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有大到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52,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东部及其以东地区将先后出现降雨过程。另外,43051,新疆西部和北部有一次小到中雨天气过程,其中,伊犁河谷及沿天山一带局地有大雨。

http://www.gov.cn/xinwen/2017-04/30/content_5190016.htm

 

 

甘肃发布寒潮蓝色预警气温最高降幅达8以上

2017-05-02 12:29:00 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举报

兰州中心气象台52发布甘肃省寒潮蓝色预警信号,多地气温将下降,最高降幅可达8以上。图为兰州迎来降雨降温天气。 杨艳敏 摄

中新网兰州52 (杨娜)兰州中心气象台2日发布甘肃省寒潮蓝色预警信号,多地气温将下降,最高降幅可达8以上。

预计48小时内,甘肃河西五市及白银、兰州、定西、临夏等市州大部分地方及天水北部、庆阳北部、平凉西部的最低气温降幅可达8以上,最低气温将降至4以下;河西五市有5-6级西北风,阵风可达7-8级。

兰州中心气象台52发布甘肃省寒潮蓝色预警信号,多地气温将下降,最高降幅可达8以上。图为兰州市民在中山桥上行走。 杨艳敏

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期间,甘肃气象条件良好,省会兰州29日最高温度达到2851甘肃发布大风沙尘、降水降温天气提示,河东大部有小到中雨,陇东南局地有大雨;河西五市有56级西北风,阵风可达78级,局地有沙尘。

受冷空气影响,23日河西气温下降810℃,局地有寒潮,河东气温下降68℃。另外,35日清晨,河西部分地方及陇中山区有霜冻。

甘肃提示相关市州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传递预警信息,做好寒潮、大风天气的防范应对工作。()

http://news.163.com/17/0502/13/CJECVD0J00018AOQ.html

http://news.sina.com.cn/o/2017-05-02/doc-ifyetxec7281367.shtml

 

寒潮天气来袭兰州多地降温8以上

20170503 09:58:48 来源:兰州日报  

    原标题:寒潮天气来袭兰州多地降温8以上

    52,兰州市气象台于1121分发布兰州市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预计48小时内,我市大部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且三县最低气温将降至4以下;3日白天我市有3-4级西北风,阵风可达5-6级,3日我市最低气温可能达到5,而据兰州气象台预报,4日早晨我市或有霜冻天气。

    不仅仅是市区要降温,区县的天气可能还将更低。52,榆中气象台1130分也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预计48小时内,榆中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同日1135分皋兰气象台也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预计48小时内,皋兰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将小于等于4。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这次降温是全省范围内的,其中、陇南、天水、平凉、庆阳等市部分地方有中雨;河西五市有5-6级西北风,阵风7-8级,局部地方有沙尘。全省大部分地方气温继续下降,河西五市部分地方清晨有霜冻。53夜间到4日白天,甘南、陇南、定西等州市多云间阴,局部地方有阵雨或小雨;省内其余地方晴或多云,其中河西五市有5级左右西北风。另外河西五市及白银、临夏、定西、兰州等市州的部分地方清晨有霜冻。

2日当天,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降雨,我市的最低温度为9。记者了解到,接下来的几天内,我市的气温还将有所下降。其中,3日,多云转阵雨,气温在521之间;4日,多云,气温在722之间;5日,晴转多云,气温在820之间。天气阴晴不定,气象部门也提醒市民,出门记得添衣。(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颜娜特约记者张生财)

http://www.gs.xinhuanet.com/news/2017-05/03/c_1120909520.htm

 

20175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已有 557 次阅读 2017-3-21 10:09 

20175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20171月、3-711-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72月、8-10月为弱潮汐时期。20175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三个月,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每年125-47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49-728及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潮汐组合A57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1度。53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B511为日月大潮,515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19.1810度,513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C522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1度,519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D528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9.2146度,526为日月大潮,526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0717.html 

 

参考文献

1.LiGuoqing.27.3-dayand13.6-dayatmospherictide and lunar forcing on atmosphericcirculation[J].Adv.Atmos.Sci. 2005, 22:359-374.

2.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The hypothesisoftheocesnic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warming.Progressin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3. 杨学祥,杨冬红。20141-2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2014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14224-237,万方数据库。

4. 杨冬红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 610-615.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therelation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NorthernHemisphere.Progress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5.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动力机制。世界地质。2010294):652-657.YangDH,Yang D B. Thermal dynamic mechanism of ElNino induced by solareclipse.GlobalGeology (in Chinese), 2010, 29 (4):652-657.

6. 杨学祥,杨冬红。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2013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万方数据库。

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geophysics(inChinese),2011, 54(4): 926-934

8. 杨学祥,杨冬红。2013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2014, (3): 90-91.YANG Xue-xiang,YANGDong-hong.MeteorologicalAnalysis of ReasonsCausing China'sFrequent SmogWeatherin 2013. Technology andlife. 2014, (3): 90-91.

9.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Yang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of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in Geophysics (inChinese),2013,28(4): 1666-1677.

10. 杨冬红,杨学祥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 22(5):1680-1685.YangDH, Yang X X. Australiasnow in summer and threeice regulatorsfor El Nino events.Progress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7,22(5):1680-1685.

11. Walker D A. More evidence indicates link between El Ninos and seismicity [J]. EOS, 1995, 76(4): 33, 34, 3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52964.html

上一篇:四川珙县发生4.9级地震:关注5月3-7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雾霾唱罢 沙尘登场:北方草原遇今年首场强沙尘暴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3 杨文祥 周少祥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2: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