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北极罕见升温会引发又一次超级寒潮吗?

已有 3105 次阅读 2017-2-16 20:2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等位面变化, 冷暖互变, 北极发烧, 超级寒流

北极罕见升温会引发又一次超级寒潮吗?

                               杨学祥

 

最近有评论提出,北极罕见“发烧”会引发中国又一次超级寒潮吗?让我们记住这些讨论结论,等待今后一个月的实践检验。

 

北极罕见“发烧” 会引发中国又一次超级寒潮吗?

2017-02-16 15:10:39

来源:中国天气网   



  中国天气网讯2月10日,北极附近气温骤然上升了27℃;2月8日,格陵兰岛最北端的气温也升至0℃以上,暖如夏季。遥远北极的气温剧变引起了中国众多网友的关注,不少人联想到2015年末的北极异常升温引发超级寒潮南下影响我国。北极冬季气温升至0℃以上是否罕见?这次北极地区升温对我国又有何影响?

  北极冬季“发烧”至0℃是否正常?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的分析数据显示,2月10日北极附近急剧升温,气温比正常水平高出大约27℃。除10日的异常升温外,格陵兰岛最北端的地面监测站8日也曾在短短12小时内,气温从-22℃骤升至2℃,暖如夏季,温差达到24℃。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气候预测室副研究员隋翠娟表示,北极地区发生气温一天之内骤升十几摄氏度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是此时升至零度以上就很罕见了。比如,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1月28日,格陵兰岛附近的一个观测站气温从-20.1℃上升至-6.4℃;2015年12月21日,格林兰岛另一个观测站气温从-37℃骤升至-22℃。

北极气温骤升暖如夏季我国是否再发霸王级寒潮?

  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监测,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北极中心区域925hPa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

  常年冬季(12-2月),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在-20℃以下,非常寒冷,0℃以上的“高温”很罕见。近两年来,北极出现0℃以上的频率增加,隋翠娟表示,这和冬季气温整体偏高、北极加速变暖有关。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监测显示,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北极中心区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0℃左右;巴伦支海北部尤其暖,偏高15℃左右,只有俄罗斯西北部及格陵兰的东北部地区偏冷。

  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加速变暖,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北极加速升温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多种因素造成这一效应,隋翠娟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海冰融化。近些年来,北极海冰面积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刚刚过去的1月份,北极海冰的覆盖面积为1338万平方公里,为1979年有卫星记录以来1月同期最低值。对阳光反射性强的海冰融化成了颜色深的海水,海水又造成北极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上升,吸收了大量热量。海冰融化和北极气温上升二者相互影响,加速北极升温。

  北极再“发烧” 超级寒潮能否重演?

  北极地区气温骤升至0℃比较罕见,但在2015年12月30日就发生过一次,引发了2016年1月影响我国的超级寒潮事件。当时,全国多地气温之低破记录,广州更是降下建国来首场雪。

北极气温骤升暖如夏季我国是否再发霸王级寒潮?

  2016年1月24日,广州市区降建国以来首场雪。

  此次北极地区的猛烈增温事件,是否会再次引发超级寒潮?隋翠娟表示,北极地区气温骤升对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形势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具体影响哪个地区具有随机性。通常,北极地区上空是个巨大的低压区,外围是比较平滑的西风带。一旦北极突然增温,北极上空就容易形成高压区,从而挤压西风带向某个方向凸起,形成南北方向延伸的脊和槽。冷空气在脊前槽后西北气流的引导下顺势南下。但是,具体西风带会在哪个地区凸起或影响哪些地区,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欧洲,也可能影响北美或东亚地区。

  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专家李小泉表示,2016年1月的超强寒潮在“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形成,冷高压中心比较靠南,具有随机性。北极是冷空气的起源地,但是冷空气加强到何种程度,影响哪些地区,还要看具体的天气形势。未来北极增暖仍是大趋势,但并不是每一次增暖事件都会引发超强寒潮;即使引发超级寒潮,也不一定会影响我国。

  未来两股冷空气是否和北极“发烧”有关?

北极气温骤升暖如夏季我国是否再发霸王级寒潮?

  今明天,一股冷空气影响我国北方,东北地区剧烈降温。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今明天,一股冷空气将影响北方大部,东北降温超10℃;20-23日,中东部将自北向南出现一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过程,气温普遍下降6-10℃。这两次冷空气来自哪里,是否和北极增温有关?强度会达到多强?

  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分析师信欣表示,北极地区是北半球冷空气的起源地,或者说北半球所有的冷空气都来自北极。但具体到这两次冷空气过程,是冷空气自身的波动规律造成的,和此次北极增温事件没有直接关系。通常,一次冷空气要影响我国,需要经过三个步骤。首先,在北极地区形成冷源;然后,冷空气在西伯利亚不断堆积加强,积蓄实力;最后,在合适的引导形势下影响我国。

  信欣表示,今明天的降温是“修正性”的降温,主要影响长江以北地区,打压近期严重偏高的气温。19-20日,我国大部气温又将明显回升。20-23日,又有一股冷空气影响我国。信欣表示,20日那次冷空气本身不是很强,由于前期回暖太剧烈,所以降温显得特别剧烈,其实只是回归到正常水平或略偏低。李小泉表示,从目前的预报来看,20-23日的冷空气为中等强度,但由于前期偏暖、暖湿气流比较旺盛,更应关注此次冷空气带来的大范围雨雪天气,具体的降温幅度和雨雪预报需关注临近预报。

http://news.shm.com.cn/2017-02/16/content_4578966.htm

北极地区气温创下历史新高:2016年初超级寒潮将再次上演?

已有 926 次阅读 2016-12-16 08:00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1042.html

 

北极地区气温创下历史新高:2016年初超级寒潮将再次上演?

           杨学祥

 

北极地区气温创下历史新高冰雪消融加剧

2016-12-15 | 来源:新华网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3日发布的2016年《北极年度报告》指出,北极地区气温创下历史新高,导致冰雪大幅度消融,并给这一地区的生物生长和人类活动带来负面影响。

  这份报告由全球61名科学家完成,时间跨度从201510月至20169月。

  报告指出,北极地区升温速度是其他地方的两倍以上,陆地年度平均气温比1900年高3.5摄氏度。今年8月,北极地区巴伦支海、楚科奇海和格陵兰岛东西海岸外海的海面温度比1982年至2010年的平均温度高5摄氏度

  这项调查的负责人杰里米·马西斯说,北极地区今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示出更强烈、更显著的持续变暖信号。

  气象学家指出,化石燃料燃烧导致温室气体增加、厄尔尼诺现象等因素都会导致气候变暖。

  “秋季气温和海水温度升高,导致秋季封冻时间推迟,打破以往纪录”,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学院教授唐·佩罗维奇说。佩罗维奇预计,至本世纪40年代,北极夏季冰可能会消失。

  报告显示,2015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北极海冰的最低量创下1979年以来最低纪录,比1981年至2010年每年10月平均海冰量少28%。此外,北极海冰趋于“年轻化”:1985年,45%的海冰是多年冰,而眼下只有22%的海冰是多年冰。

  今年5月,北美北极地区春季冰雪覆盖量也创下历史新低,自1967年以来首次降至400万平方公里以下。

  冰雪消融使海水表面接受更多阳光,导致海水中藻类过度生长。此外,海水酸化不断影响需要吸收碳酸钙的海洋生物生长,给这一地区以海洋捕捞为生的居民带来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韩方宇

http://news.chinajilin.com.cn/gj/201612/2284249.html

 

双十二寒潮即将来临:东北最强,福州、福建、济南、杭州在列

 

20161211都市快报报道,从下周一(1212)开始,一股北方较强冷空气将开始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

  中央气象台消息说,121215日,受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4-8,其中,东北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0以上。

这次“双十二”“发货”的寒潮,威力可不一般。民间气象组织“中国气象爱好者”说,这次寒潮的重点袭击地区是我国东部、朝鲜、韩国和日本。这次的寒潮会带来剧烈降温,在它的影响下,江浙沪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会降到0以下,广州降到5121316日,我国东南沿海很多地方的气温会创下今年下半年以来的新低,最冷的那一段冬天就要来了!

http://www.xsnet.cn/news/hz/2016_12/2651455.shtml

 

北极海冰融化惹的祸:201611月北极气温较以往高摄氏20

20161128 15:59 中国天气网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1125援引法新社报道,科学家1124表示,气候变迁的恶性循环使海洋暖化加剧、南风加强,导致北极圈气温异常升高。

  根据丹麦气象研究所的数据,过去4周以来,北极冰盖上的气温持续较以往平均温度高出摄氏9度至12度。

  总部位于哥本哈根的丹麦气象研究所每小时追踪一次北极圈天气变化。气候研究员斯滕德尔(MartinStendel)表示,北极冰盖上方日前几天的气温是温暖的摄氏零度,比往年11月中的典型气温高出整整摄氏20度。他告诉法新社记者,这是1979年卫星数据时代来临至今,记录到的最高气温。他们观测到的现象,极为异常。

报道称,此时,北极海开放水域在夏天的融冰应再次结冻,每天应有数千平方公里的海水结冰。但斯滕德尔称,这一现象并没有发生,至少结冰速度与往年不同,不仅冰块没有如以往正常地增加,温暖空气涌入更造成许多海冰融化。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s/2016-11-28/doc-ifxyawxa2959097.shtml?cre=newspagepc&mod=f&loc=1&r=9&doct=0&rfunc=16

 

类似变化:20151230北极温度居然突破了零摄氏度

 

受风暴系统影响,北极遭遇到一股罕见的热浪。20151230,温度居然突破了零摄氏度,比起往年的温度真是高出近30摄氏度。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国际北极浮标项目的监测数据报道,北极附近区域30日气温在-1.11.7之间变化,在某个短暂时段内超过了零摄氏度。这个气温比美国中西部大多数城市要高,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基本持平。

而北极平时的这个时间段的气温大约在-20(华氏度,约-28.9),而眼下气温已经逼近盛夏时的高温。在同一个风暴系统的影响与低气压的作用下,美国中西部在遭遇罕见的暴风雨和洪水,这股热浪从南向北袭击北极。

这正是厄尔尼诺现象,而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比预期还要严重,对大气环流、天气模式以及北极气温均造成影响。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很可能达到1997年、1998年的强度,即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http://news.jsnol.com/local/2016/0102/25047.html

 

2016年初超级寒潮将再次上演?

 

去年底,“中国气象爱好者”就提前预测“北极暴暖,中国大寒”。116,“中大追风足迹”也在公众号中描述“超级寒潮”,“这股冷空气所向披靡,所到之处冰封雪飘”。当时,“超级寒潮”还只是专业气象论坛-台风论坛里的话题。

去年1230日,北极超过0!“铁马冰河”在他的公众号“中国气象爱好者”发文预测,“北极暴暖,必然会影响我国,而且很大可能,是诱发一场强大的冷空气!”“中国气象爱好者”虽然并非科班出身,但20多年的天气追击经验使他对这种异常十分敏感。15,他再次在公众号上发文提到,“暖空气去北极,冷空气被挤出来,都去了西伯利亚,西伯利亚冷空气满了,就要来中国了。”但在1230日后,我国迎来了一拨大升温,长三角、珠三角温度全线飘红,“有人和我说,你是骗子。”“铁马冰河”说。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6-01/21/content_5826.htm

我们在201515发表的博客“赤道和北极的冷暖交换:北极奇暖,中国大寒?”中指出,据@@中国气象爱好者称,前几天,北极的气温已超过0,这是有卫星探测以来,首次12月在北极发现零上的温度,谓之“世纪奇暖”也不为过。北极暴暖,必然会影响我国,而且很大可能是诱发一场强大的冷空气!

http://news.sina.com.cn/c/2016-01-05/doc-ifxneept3698416.shtml

我们在201613提出一个问题:暖流到北极寒流到哪里?

201613我们预测的流向北极的超级暖流和流向亚洲的超级寒流。其中,赤道东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及北美洲中西部是最强暖区,也是袭击北极的暖流发源地;俄罗斯是最强冷区,也是寒流集结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7815.html

    比较我们的预测图和实测图,冷暖环流路径大致相同:东北太平洋和北美洲——美国中西部遭遇罕见的暴风雨和洪水,这股热浪从南向北袭击北极——一道暖输送带穿过英国、挪威,直达北极点——“极地涡旋”南下的大体路径为穿越蒙古、内蒙古,直击东北三省,之后沿东线沿海行走,从朝鲜北部一路到达日本海——最终回归北美洲的暖流始发地。

我们在201611提出一个问题:北极气温急升30高过融冰点:变冷的前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7384.html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受风暴系统影响,北极遭遇到一股罕见的热浪。20151230,温度居然突破了零摄氏度,比起往年的温度真是高出近30摄氏度。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国际北极浮标项目的监测数据报道,北极附近区域30日气温在-1.11.7之间变化,在某个短暂时段内超过了零摄氏度。这个气温比美国中西部大多数城市要高,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基本持平。

而北极平时的这个时间段的气温大约在-20(华氏度,约-28.9),而眼下气温已经逼近盛夏时的高温。在同一个风暴系统的影响与低气压的作用下,美国中西部在遭遇罕见的暴风雨和洪水,这股热浪从南向北袭击北极。

这正是厄尔尼诺现象,而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比预期还要严重,对大气环流、天气模式以及北极气温均造成影响。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很可能达到1997年、1998年的强度,即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http://news.jsnol.com/local/2016/0102/25047.html

我们在201613指出,2015年极强厄尔尼诺导致赤道太平洋异常增温,增大了赤道和北极的温差,达到一定极值,将形成赤道高温的低压区和北极低温的高压区,造成赤道暖流向北极的热输送,这是北极异常增温发生在极强厄尔尼诺发生之后的原因。这表明2016年北极海冰大规模融化已经不可避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7689.html

2006-2013年北半球频遭低温暴雪袭击。从中国的情况看,最近的5个冬季更出现了3个明显的“冷冬”。我国平均气温2011年是最低值。与我国类似,欧亚大陆很多国家也正在遭遇寒冬。与近几年相比,2012年这次欧洲暴风雪和寒流造成的灾害比2007年、2008年、2009年严重得多,但还比不上2006年、2010年和2011年,其中2006年的情况基本是最严重的(杨冬红等,2011)。

北极海冰覆盖面积自20世纪就开始记录,上世纪60年代,北极冬季海冰覆盖面积为1400-1600万平方公里,夏季末海冰覆盖面积为700-900万平方公里,此后北极海冰面积持续下降。海冰最低覆盖面积出现在2005年、2007年、2008年和2010年的9月份,最低记录是2007428万平方公里,这一最低记录于2012年再次被打破。201211月,世界气象组织在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发布报告称,从20123月至9月间,北极海冰消失了1183万平方公里,比整个美国还要大。因此,北极周围海冰面积“创下了历史新低”。

2012年秋季,北极海冰的面积与体积均降至历史最低点。但根据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2013325公布的卫星图像显示,最近一段时间,北极海冰的面积又逼近这一最低点,随时可能“打破纪录”。“北极海冰正在迅速融化,目前的面积甚至不足30年前的两成,导致北极变暖。”美国罗格斯大学沿海和海洋科学研究所的专家詹妮弗·弗朗西斯说,这正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症状”,并令北极地区的冷空气南下。

但是,全球变暖如何导致北半球气候变冷,专家并没有给出相关的变化机制。

1  格陵兰海冰融化导致的海水和大气的流动是北半球中低温度地区变冷的根源,

 

引力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北极冰盖大量融化导致北极地区海平面和大气等位面的大幅度下降,压力变化迫使北极地区冷水和冷空气流向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太平洋海温下降导致全球变暖停止。

极地冰盖融化后全球海平面都将上升,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最新模型研究表明,如果格林兰冰盖融化可导致其附近海平面将下降100m,北苏格兰的海平面将下降3m,冰岛周围海平面将下降10m,南美部分地区海平面将上升10m。在海平面附近,大气等位面的变化幅度与海平面变化幅度非常接近。

近期北极海冰和冰盖的融化只是最新模型的一个缩影。北极大量冷水和冷空气在下降等位面的压力下流过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导致北半球频遭低温暴雪袭击。

有报道称,北极涛动是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气压此消彼涨的一种跷跷板现象。通常情况下,北极地区冬季受低气压系统支配,而中纬度地区受高气压支配。此时,北极涛动处于正位相,限制了极地冷空气向南扩展。(图片来源:香港天文台)

美官方预测,下月跷跷板上的两泡走弱,高低压间坡度有走缓趋势。这意味着冷空气即将趁虚而入强势回归?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15/1231/140111280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7384.html

我们在2016121指出,关键是冷空气在西伯利亚的积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7953.html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杨冬红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29(2): 610-615.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6-01/21/content_5826.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162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4083.html

上一篇:2017年2月16日晚报:厄尔尼诺可能卷土重来
下一篇:2017年2月17日早报:厄尔尼诺正在卷土重来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3 钟炳 杨文祥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