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美欧暴雪已致11人死:北极变暖惹的祸

已有 3221 次阅读 2017-1-8 14:2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等位面变化, 暴风雪, 前兆, 北极变暖

美欧暴雪已致11人死:北极变暖惹的祸

                                                                         杨学祥,杨冬红

 

美欧暴雪已致11人死美国多地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2017-01-08 09:34:22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18综合报道,美国多地及欧洲多国近日分别遭受暴风雪侵袭,造成至少11人死亡。美国发布的冬季风暴警告影响多达6000万人,北卡罗来纳州、亚拉巴马州及佐治亚州宣布紧急状态。

  由此,6日的美国北卡州新任州长就职仪式改室内举行,原定7日在户外举行的大型仪式及巡游被迫取消。

  据报道,美国南部遭猛烈冬季风暴吹袭,气象部门向得州至弗吉尼亚州广泛地区发出监测警报,预计北卡州及弗吉尼亚州部分地区将出现30厘米大雪,导致交通瘫痪。爱达荷州首府博伊西日前降雪38厘米,打破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创下的33厘米纪录。

  美国肯塔基州一名电单车司机疑因路面积雪,导致转弯时失控铲出路面身亡。亚特兰大和夏洛特等南部主要机场因大雪关系,大量航班延误或取消。

  美国北加州地区周末下暴雨,加上冰川融雪,可能引起洪灾,气象专家形容这是自1997年以来最严重暴雨。通往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河谷地区的道路至少封闭至今日,其他部分仍然开放。

  此外,暴风雪近日也席卷欧洲多国,波兰温度降至摄氏零下25度,至少10人因严寒或暖炉故障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塞尔维亚因暴风雪引发车祸,包括6名儿童在内共17人受伤。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预计7日受大雪、结冰及强风影响,土耳其航空共500班航班取消。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等地的电力供应及交通均受阻。

德国遭受近10年来最强风暴“阿克塞尔”吹袭,气温一度降至摄氏零下25度,不少沿岸城市变成泽国,洪水一度危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吕贝克中世纪老城。

责任编辑:刘琰(EN004

http://news.ynet.com/3.1/1701/08/12242299.html

 

201611月北极气温较以往高摄氏20专家:极异常

20161128 15:59 中国天气网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1125援引法新社报道,科学家1124表示,气候变迁的恶性循环使海洋暖化加剧、南风加强,导致北极圈气温异常升高。

  根据丹麦气象研究所的数据,过去4周以来,北极冰盖上的气温持续较以往平均温度高出摄氏9度至12度。

  总部位于哥本哈根的丹麦气象研究所每小时追踪一次北极圈天气变化。气候研究员斯滕德尔(MartinStendel)表示,北极冰盖上方日前几天的气温是温暖的摄氏零度,比往年11月中的典型气温高出整整摄氏20度。他告诉法新社记者,这是1979年卫星数据时代来临至今,记录到的最高气温。他们观测到的现象,极为异常。

报道称,此时,北极海开放水域在夏天的融冰应再次结冻,每天应有数千平方公里的海水结冰。但斯滕德尔称,这一现象并没有发生,至少结冰速度与往年不同,不仅冰块没有如以往正常地增加,温暖空气涌入更造成许多海冰融化。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s/2016-11-28/doc-ifxyawxa2959097.shtml?cre=newspagepc&mod=f&loc=1&r=9&doct=0&rfunc=16

 

类似变化:20151230北极温度居然突破了零摄氏度

 

受风暴系统影响,北极遭遇到一股罕见的热浪。20151230,温度居然突破了零摄氏度,比起往年的温度真是高出近30摄氏度。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国际北极浮标项目的监测数据报道,北极附近区域30日气温在-1.11.7之间变化,在某个短暂时段内超过了零摄氏度。这个气温比美国中西部大多数城市要高,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基本持平。

而北极平时的这个时间段的气温大约在-20(华氏度,约-28.9),而眼下气温已经逼近盛夏时的高温。在同一个风暴系统的影响与低气压的作用下,美国中西部在遭遇罕见的暴风雨和洪水,这股热浪从南向北袭击北极。

这正是厄尔尼诺现象,而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比预期还要严重,对大气环流、天气模式以及北极气温均造成影响。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很可能达到1997年、1998年的强度,即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http://news.jsnol.com/local/2016/0102/25047.html

 

2016年初超级寒潮将再次上演?

 

去年底,“中国气象爱好者”就提前预测“北极暴暖,中国大寒”。116,“中大追风足迹”也在公众号中描述“超级寒潮”,“这股冷空气所向披靡,所到之处冰封雪飘”。当时,“超级寒潮”还只是专业气象论坛-台风论坛里的话题。

去年1230日,北极超过0!“铁马冰河”在他的公众号“中国气象爱好者”发文预测,“北极暴暖,必然会影响我国,而且很大可能,是诱发一场强大的冷空气!”“中国气象爱好者”虽然并非科班出身,但20多年的天气追击经验使他对这种异常十分敏感。15,他再次在公众号上发文提到,“暖空气去北极,冷空气被挤出来,都去了西伯利亚,西伯利亚冷空气满了,就要来中国了。”但在1230日后,我国迎来了一拨大升温,长三角、珠三角温度全线飘红,“有人和我说,你是骗子。”“铁马冰河”说。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6-01/21/content_5826.htm

我们在201515发表的博客“赤道和北极的冷暖交换:北极奇暖,中国大寒?”中指出,据@@中国气象爱好者称,前几天,北极的气温已超过0,这是有卫星探测以来,首次12月在北极发现零上的温度,谓之“世纪奇暖”也不为过。北极暴暖,必然会影响我国,而且很大可能是诱发一场强大的冷空气!

http://news.sina.com.cn/c/2016-01-05/doc-ifxneept3698416.shtml

我们在201613提出一个问题:暖流到北极寒流到哪里?

201613我们预测的流向北极的超级暖流和流向亚洲的超级寒流。其中,赤道东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及北美洲中西部是最强暖区,也是袭击北极的暖流发源地;俄罗斯是最强冷区,也是寒流集结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7815.html

    比较我们的预测图和实测图,冷暖环流路径大致相同:东北太平洋和北美洲——美国中西部遭遇罕见的暴风雨和洪水,这股热浪从南向北袭击北极——一道暖输送带穿过英国、挪威,直达北极点——“极地涡旋”南下的大体路径为穿越蒙古、内蒙古,直击东北三省,之后沿东线沿海行走,从朝鲜北部一路到达日本海——最终回归北美洲的暖流始发地。

我们在201611提出一个问题:北极气温急升30高过融冰点:变冷的前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7384.html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

 

受风暴系统影响,北极遭遇到一股罕见的热浪。20151230,温度居然突破了零摄氏度,比起往年的温度真是高出近30摄氏度。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国际北极浮标项目的监测数据报道,北极附近区域30日气温在-1.11.7之间变化,在某个短暂时段内超过了零摄氏度。这个气温比美国中西部大多数城市要高,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基本持平。

而北极平时的这个时间段的气温大约在-20(华氏度,约-28.9),而眼下气温已经逼近盛夏时的高温。在同一个风暴系统的影响与低气压的作用下,美国中西部在遭遇罕见的暴风雨和洪水,这股热浪从南向北袭击北极。

这正是厄尔尼诺现象,而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比预期还要严重,对大气环流、天气模式以及北极气温均造成影响。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很可能达到1997年、1998年的强度,即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http://news.jsnol.com/local/2016/0102/25047.html

我们在201613指出,2015年极强厄尔尼诺导致赤道太平洋异常增温,增大了赤道和北极的温差,达到一定极值,将形成赤道高温的低压区和北极低温的高压区,造成赤道暖流向北极的热输送,这是北极异常增温发生在极强厄尔尼诺发生之后的原因。这表明2016年北极海冰大规模融化已经不可避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7689.html

2006-2013年北半球频遭低温暴雪袭击。从中国的情况看,最近的5个冬季更出现了3个明显的“冷冬”。我国平均气温2011年是最低值。与我国类似,欧亚大陆很多国家也正在遭遇寒冬。与近几年相比,2012年这次欧洲暴风雪和寒流造成的灾害比2007年、2008年、2009年严重得多,但还比不上2006年、2010年和2011年,其中2006年的情况基本是最严重的(杨冬红等,2011)。

北极海冰覆盖面积自20世纪就开始记录,上世纪60年代,北极冬季海冰覆盖面积为1400-1600万平方公里,夏季末海冰覆盖面积为700-900万平方公里,此后北极海冰面积持续下降。海冰最低覆盖面积出现在2005年、2007年、2008年和2010年的9月份,最低记录是2007428万平方公里,这一最低记录于2012年再次被打破。201211月,世界气象组织在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发布报告称,从20123月至9月间,北极海冰消失了1183万平方公里,比整个美国还要大。因此,北极周围海冰面积“创下了历史新低”。

2012年秋季,北极海冰的面积与体积均降至历史最低点。但根据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2013325公布的卫星图像显示,最近一段时间,北极海冰的面积又逼近这一最低点,随时可能“打破纪录”。“北极海冰正在迅速融化,目前的面积甚至不足30年前的两成,导致北极变暖。”美国罗格斯大学沿海和海洋科学研究所的专家詹妮弗·弗朗西斯说,这正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症状”,并令北极地区的冷空气南下。

但是,全球变暖如何导致北半球气候变冷,专家并没有给出相关的变化机制。

1  格陵兰海冰融化导致的海水和大气的流动是北半球中低温度地区变冷的根源,

 

引力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北极冰盖大量融化导致北极地区海平面和大气等位面的大幅度下降,压力变化迫使北极地区冷水和冷空气流向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太平洋海温下降导致全球变暖停止。

极地冰盖融化后全球海平面都将上升,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最新模型研究表明,如果格林兰冰盖融化可导致其附近海平面将下降100m,北苏格兰的海平面将下降3m,冰岛周围海平面将下降10m,南美部分地区海平面将上升10m。在海平面附近,大气等位面的变化幅度与海平面变化幅度非常接近。

近期北极海冰和冰盖的融化只是最新模型的一个缩影。北极大量冷水和冷空气在下降等位面的压力下流过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导致北半球频遭低温暴雪袭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7384.html

 

美国暴雪是中国暴雪的前兆

 

20071221美国暴雪后20,2008110续发了中国南方50年一遇的冰雪冻灾。同样,200911月中国暴雪灾害前,美国刚刚发生过暴雪。两地相继遭遇暴雪是偶然还是有一定的关联呢?2009129美国和加拿大暴雪是否为中国新一轮的雪灾敲响了警钟呢?

20131035日,罕见的暴风雪和龙卷风袭击了包括南达科他州在内的美国中西部地区,至少造成4人死亡,数十人受伤,10万头牲畜因灾而亡,经济损失可能高达125万美元。

20131116-20日,中国东北的哈尔滨和长春发生了破记录的暴雪。

美国暴雪是中国暴雪的前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43444.html

预测实践表明,在强潮汐南北震荡的作用下,极地的冷空气并不是均衡地四面出击,而是集中力量突破一点,逐渐扩大到全球。20071222-24日的强潮汐南北震荡,突破点在美国,从21日起,暴风雪陆续袭击了科罗拉多、怀俄明、得克萨斯、堪萨斯、伊利诺伊、明尼苏达、威斯康星和密歇根等州,而英国和中国的冷空气活动相对较弱,仅仅出现严重的大雾天气。在后续的时间里,欧洲和中国的冷空气活动应该加强。据预报,二十八日前后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河北,同时也会带来雨雪和大风降温天气,必须关注这一变冷趋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088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7116.html

 

20171月第一周,暴风雪袭击欧美,这是中国暴雪前兆:都是北极变暖惹的祸。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杨冬红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29(2): 610-615.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 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2016-01/21/content_5826.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1624.html

http://news.ynet.com/3.1/1701/08/12242299.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6249.html

上一篇:2017年1月8日午报:拉尼娜可能夭折
下一篇:全球变暖和中国雾霾: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2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