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ttleon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littleone

博文

我发表了人尿液细胞诱导为iPSC和iNSC的实验方案(Protocol)

已有 6319 次阅读 2017-10-31 07:03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0171030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向孟清教授团队程琳博士以第一作者在《Frontierin Molecular Neuroscience》杂志(IF=5.08)发表题为《Generation of Urine Cell-DerivedNon-integrative Human iPSCs and iNSCs: A Step-by-Step Optimized Protocol》的论文。

      自从2012年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发表从尿液细胞诱导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的实验方案以来,全球有较多的实验室利用该实验方案重复实验,以诱导生成人的iPSC。尿液细胞不仅具有取之不尽的细胞来源(除了肾衰病人),在进行成体细胞重编程时还具有容易跨越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诱导为iPSC的优势。本实验室在重复并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时发现,利用两个游离质粒DNA4个小分子化合物,可以将诱导iPSC的时间大大缩短,并极大地提高了诱导的效率(约80克隆/孔)。利用这个方案诱导生成iPSC的时间只有从血液或皮肤成纤维细胞诱导iPSC时间的一半(10+)。同时,中科院之前发表的尿液细胞可以诱导成神经组细胞(neuralprogenitor cells),在我们的实验中也得到证实,我们认为这些细胞是诱导神经干细胞(iNSC)。这样,在单个实验中,利用简单的电转或脂质法转染,通过调整培养基的成分浓度和诱导时间,控制生成iPSCiNSC或两者皆有。

      本研究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优化的实验方案详细而具体,对诱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陷阱和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对需要将尿液细胞诱导为iPSCiNSC的初学者或诱导有问题者能提供确实的帮助,欢迎大家参考并引用。有问题可以随时联系作者kjade.cheng@hotmail.com,谢谢!

论文链接http://journal.frontiersin.org/article/10.3389/fnmol.2017.00348/full?&utm_source=Email_to_authors_&utm_medium=Email&utm_content=T1_11.5e1_author&utm_campaign=Email_publication&field=&journalName=Frontiers_in_Molecular_Neuroscience&id=296155

 名词解释: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 EMT),是指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在胚胎发育、慢性炎症、组织重建、癌症转移和多种纤维化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的特征有细胞黏附分子(E-钙黏蛋白)表达的减少、细胞角蛋白细胞骨架转化为波形蛋白(Vimentin)为主的细胞骨架及形态上具有间充质细胞的特征等。通过EMT,上皮细胞失去了细胞极性,失去与基底膜的连接等上皮表型,获得了较高的迁移与侵袭、抗凋亡和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能力等间质表型。EMT是上皮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获得迁移和侵袭能力的重要生物学过程。阐明调控恶性肿瘤细胞发生EMT过程的分子机制,明确其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中的病理意义,并探索基于EMT关键分子的诊断方法及靶向EMT关键分子的治疗手段是肿瘤转移中EMT机制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58775-1083100.html

上一篇:我发表了HLA-B*5801与别嘌呤醇重症药疹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论文
下一篇:HCP5 rs3099844 A, PSORS1C1 rs3131003 G与别嘌呤醇重症药疹相关
收藏 IP: 128.255.121.*| 热度|

1 张义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4: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