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暗物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ntiger 暗物质是连接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纽带,也是低速物理通向高速物理的桥梁,更是跨越经典物理与现代物理巨大鸿沟的有效工具!

博文

解密暗物质43-时空观-空间无限性

已有 312 次阅读 2024-1-28 20:48 |个人分类:我独醉|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只要能发现暗物质和场物质都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组成,你就能揭开物理学和天文学重大问题的谜底

空间无限性

物质是不能无穷大的,也不能无穷再分。但空间是无限的,无论多么小的空间,其内部都可以再分;无论多么大的空间,其外部还有空间。

空间无限大,没有边界,所谓的边界是人类探测能力的边界。观测能力不变时,在所谓的宇宙边界处所观测到的图景与地球上所观测的图景没有区别。

人类把观测能力的边界设定的边界。但所谓的边界与地球周围的空间没有任何本质区别,无法否定边界外部存在空间,也无法否定边界外部存在物质。更无法证明有物质分隔或分割边界的内外空间。

与空间无限性最大冲突的是奥伯斯佯谬,当时奥伯斯佯谬否定了宇宙无穷大。但这是由于奥伯斯佯谬存在光线传递无限远和星际物质没有热辐射的两个严重错误假设导致的。

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地被星际物质所吸收,即使一点也不被吸收,能量守恒,落在所有同心球面的能量是相同的,光线的球面衰减速度极快。可观测宇宙球面面积约为1071平方千米,只有最精密的仪器经过长时间的大量观测才能接收到超巨大星系的一丝丝光线。

太阳的绝对星等M4.83,大约在56光年处,人类还能肉眼分辨出太阳,只是亮度已经非常低了。大于这个距离以后,人类就只有借助天文观测仪器才能观测到了。

全天肉眼可见的恒星大约有7000颗,但大部分恒星离地球不超过1000光年。很多著名的亮星距离我们只有几光年至几十光年,其中包括天狼星、织女星、开阳星。

银河系的直径大约在10万光年,包含数千亿颗恒星。人类肉眼可见的星星主要都在几千光年以内。就连银河系里的星星肉眼只能看见极少的一部分,剩下的只有一道昏暗的银河。人类肉眼可见的恒星数量远不及银河系里面全部恒星数量的千万分之一。

采用精密的天文观测仪器对着肉眼观测认为没有任何恒星的任意区域,都可以观测到大量的星系,每个星系都包含着数不尽的恒星。

目前人类最先进的仪器能观测的最远光线约465亿光年。光线会不断地遇到各种星云、尘埃物质,部分能量被这些物质吸收,然后转变为波长更长的电磁波辐射。星云、尘埃物质时时刻刻吸收可见光,但也时时刻刻以不可见光的形式辐射能量,就像地球一样,一定周期内吸收热量与释放能量相等,不会自主发射可见光。由于当时不知道热辐射而错误认为物质吸收可见光后不断升温。也没注意星光的球面衰减速度更快,肉眼可见的7000颗恒星在可观测宇宙的范围内绝对是沧海一粟。

奥伯斯佯谬用两个极端错误的假设否定了无穷大稳恒态宇宙,实际上,宇宙是稳恒态、无穷大的,除了肉眼能观测到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星光,整个夜空都是黑暗的。

空间可以无限再分。

空间容纳物质,为物质活动提供场所。空间不能具有动力学特性,也不会具有基本粒子特性,更不会具有温度特性。量子场论中,人们所研究空间的各种物质特性,都不是空间所具有的。这些特性都是隐身的物质赋予空间的。空间不会具有对称性自发破缺特性,对称性自发破缺特性也是物质产生的。

真空中散布着隐身的场态粒子,这些场态粒子具有隐身特性,因此人们观测所谓真空时,将这些隐身物质的特性赋予了真空。

物质具有高度的离散性,相对于空间,粒子所占用的空间微不足道,都可以被看作质点。空间就是空间,物质就是物质,空间不会有物质的任何特性。只能说,真空不空,所谓空间的特性,都是隐藏在空间的物质所赋予的。但人们把物质的特性赋予空间后,就误认为空间具有这些特性,并认为空间是离散的,否则就会出现无穷大的值。

实际上,空间是连续的。没有最小的空间,只有更小的空间,空间能够无限再分。没有最大的空间,只有更大的空间,任意大空间外仍存在空间。

《暗物质与宇宙模型》全书下载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MW8T3T238yT_VxKzNoPWMQ?pwd=xr1m

《暗物质与宇宙模型》超精简版PPT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p5A-LzBygGHRKEq31GpCw?pwd=73dq

《和平与发展》全书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gCYm0EEaYOzNzylsrAtuA?pwd=cxkq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5458-1419693.html

上一篇:解密暗物质42-时空观-空间是什么
下一篇:解密暗物质44-时空观-空间对等性
收藏 IP: 38.13.18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22: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