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暗物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ntiger 暗物质是连接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纽带,也是低速物理通向高速物理的桥梁,更是跨越经典物理与现代物理巨大鸿沟的有效工具!

博文

174场态粒子振荡频率与光谐振子固有频率相同时产生共振吸收

已有 362 次阅读 2023-12-11 18:50 |个人分类:构建物理学天文学全新架构|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74场态粒子振荡频率与光谐振子固有频率相同时产生共振吸收

场态粒子一旦对称性破缺,电偶极矩增大,一定会形成一个恢复原状的势。球型的场态粒子在任何方向都可以谐振并产生电偶极矩变化,不同方向的电偶极矩变化均可以叠加。

核外电子本身没有区别,然而由于原子核的存在,电子具有不同的能级。尤其是化学键的存在,使光谐振子都拥有着不同的固有频率。显态粒子吸收光或发射光都是由于与场态粒子相互诱导震荡。而这种通过电偶极矩变化相互诱导震荡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共振,而核外电子可以被视为光谐振子。

场态粒子具有不同的振荡频率,场态粒子振荡频率与光谐振子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光谐振子就更容易与场态粒子产生诱导震荡,对电磁辐射产生很强的吸收,这种吸收称为共振吸收。

显态粒子与场态粒子的共振吸收是因光谐振子由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而产生的。量子力学的计算表明这种谐振诱导震荡跃迁的概率系数比其它诱导震荡跃迁的概率系数大得多。因此由共振吸收产生的谱线是很强的,这种谱线称为共振线。

已有的实验结果表明光谐振子对射线的共振吸收可以将物质对射线的吸收效率提高几个数量级。这不仅可以使已有的射线在某些方面的应用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有可能开辟许多新的应用领域。从而使其应用达到更高的效率和更广泛的领域,使射线的应用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电子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它再跃迁返回基态时,则发射出同样频率的光,这种谱线称为共振发射线。使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某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线称为共振吸收线。

物质对射线的共振吸收在核物理中最典型的应用例子之一是镉对中子的吸收。中子不带电,被认为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所以最初人们对于它几乎是束手无策。实际上,中子是原子核内质子间锁定中子键电子,形成公共轨道。但中子键电子在质子间不断震荡,因此中子和质子不断互换身份。中子键电子也具有固有频率,后来研究发现物质镉对慢中子的吸收截面比某些物质竟大几个量级。从此人们有了对付中子的一种办法,至今这个效应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核磁共振诊断学的原理是外加强磁场使人体的细胞基元产生极化,另外增加射频磁场使极化细胞基元产生共振吸收,然后将谐振的能量场的改变成像。找到核聚变物质共振吸收射线的能量,然后可以用同频激光进行点火。共振吸收的应用也许能使激光惯性约束点火聚变的理想变为现实。

场态粒子是光谐振子的物质基础,场态粒子的研究将会推进电磁波共振吸收与发射的理论与应用快速发展。

《暗物质与宇宙模型》第二版的全书下载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_qzQZKt_PpwmeZan24yeiA?pwd=j99z

提取码:j99z

《和平与发展》全书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gCYm0EEaYOzNzylsrAtuA?pwd=cxkq

提取码:cxkq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5458-1413425.html

上一篇:173光子产生与湮灭是显态粒子与场态粒子相互诱导震荡交换能量
下一篇:175场态粒子与显态粒子均可视为电偶极子,可相互产生耦合共振
收藏 IP: 175.163.8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08: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