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qing1961 读好书明是明非明理, 效前贤做文做事做人。

博文

让科技更加亲近公众 精选

已有 4062 次阅读 2008-1-22 08:45 |个人分类:科坛漫步| 评论, 科普事件, 大众科技报

           1月21日,由大众科技报社和中国公众科技网共同主办的“2007年中国十大科普事件” 评选揭晓,以下10项科普事件入选:

    八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见面会制度建立,推动最新科技成果普及;坐火车像乘飞机,动车组改变民众出行时空观念;太湖蓝藻大暴发,公共环境安全引起关注;百万农民参加电脑培训,农村科普备受重视;节能减排成为“科普日”主题,主会场活动推出不同专场;中国数字科技馆荣获2007世界信息峰会大奖;北京天文馆50华诞,“北馆星” 命名;华南虎照片事件产生多种科普效应;“嫦娥一号”探月成功,再度引发公众太空科普热。

让科技更加亲近公众

 

苏 青

 

科学技术,在文人的笔下,常常被涂上深奥神秘的色彩,令普通百姓敬而远之;而《大众科技报》评出的“2007年中国十大科普事件”,却让我们切身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对公众的亲近。

通常只是学术圈子里的专家学者“孤芳自赏”的学术期刊刊载的最新科技研究成果,如今也能在第一时间通过大众传媒被广大民众所知晓。“科技期刊与大众媒体见面会制度建立,推动最新科技成果普及”无可争议入选2007年中国十大科普事件”,再次表明科学技术是可以亲近公众的,这种亲近同样也是深受公众欢迎的。

中国铁路自1997年至今已实施6次大面积提速,但没有哪次提速像第六次提速那样吸引国人的眼球,冲击民众出行的时空观念。最高时速达250公里的国产化“和谐号”动车组,从设计到制造到性能诸多方面的高科技含量,不仅让民众轻松体验了出行的便捷、舒适和安全,还让民众全方位地感受了科学技术的魅力。“坐火车像乘飞机,动车组改变民众出行时空观念”,无疑是科学技术亲近公众的一个上佳范例。

其实,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不仅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如“8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需要相关部门的正确引导和积极作为,如“百万农民参加电脑培训,农村科普备受重视”、“‘科普日’由日变周,节能减排成为主题”,更需要公众自觉的参与,并在参与中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得到科学素养的提升。“太湖蓝藻大暴发”和“华南虎照片”两个事件,之所以最终演变成世人尽知的重大事件,就在于公众的积极参与和不断的问责,继而推动个案向事件转化,而借助相关的科技知识,公众的考问和反思又进一步朝着更为深入、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前者引发民众对公共环境安全问题大讨论,后者引起公众对濒临灭绝物种高度关注,继而提出了一个更为严肃的科学诚信问题。两个事件都因公众的广泛参与和科技界的审慎介入而产生了多种科普效应,让民众再次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原来离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近,“太湖蓝藻大暴发”和“华南虎照片”两个个案竟然与人类的命运如此休戚相关。

20071月,科技部等8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这对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无疑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我看来,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可视为科技进步的一体两翼,都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欣喜地看到,“嫦娥一号”探月成功,再度引发公众太空科普热;在这里,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得到了天衣无缝的融合。庆祝北京天文馆50年华诞中国数字科技馆开始试运行则向我们昭示,传统科普手段魅力依旧,新型科技传播方法潜力不可低估。

所有的这些都让我们由衷地感受到,科学技术更加亲近公众,更加走向社会、融入生活。《大众科技报》连年举办年度“中国十大科普事件”评选活动,无疑起到了加快科学技术亲近生活的催化剂的作用。其功甚大!其善甚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47-14807.html

上一篇:《科技导报》2007年第22期目次
下一篇:2007年中国重大科学、技术与工程进展(中)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