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饶毅      

博文

哈佛教授施扬

已有 36214 次阅读 2010-4-12 12:07 |个人分类:科学|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诺贝尔奖, 哈佛, 施扬

 
 
    2010年3月19日,介绍应北大生科院邀请来作学术报告的哈佛医学院教授施扬:
 
    今天大家这么多人来听施扬的报告,说明都知道他的重要工作。
 
    我在2002年写过一篇《值得获诺贝尔奖的工作》,如果现在要写,就要加上2004年施扬的工作。他第一个发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工作。
 
    大家既然踊跃来听他的报告,可能以上这些都知道。
 
    我只好讲点大家不一定知道的。现在这样讲,施扬大概也不会太介意了。
 
    1991年,施扬获得哈佛助理教授的时候,很多人有点惊讶:怎么拿到的。
 
    等到十多年后,他要过永久教职这一关的时候,可能也不是一个人觉得他要过不了。
 
    结果,他过了。
 
    他获得永久教授后,做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工作。
 
    所以,施扬和哈佛是先结婚后恋爱:先获得永久教职,再做超过教职要求的工作,可能超过很多。
 
    这是一个大器晚成的故事。 
     
  (施扬上台后第一句:我不同意饶毅说我已经做出一生最重要的工作。
 
    饶毅:那就是迄今为止一生最重要的工作。) 
 
 
    (同日下午2点学术报告后,下午4点,施扬在生科院“展望未来 探讨事业”系列和学生交流的简要记录见:
 
    http://www.bio.pku.edu.cn /culture/series/summary.239.html)
 
    施扬的经典文章:
 
    Y. Shi, F. Lan, C. Matson, P. Mulligan, J.R. Whetstine, P.A. Cole, R.A. Casero and Y. Shi (2004). Histone demethylation mediated by the nuclear amine oxidase homolog LSD1. Cell 119:941–953.
 
另注:
 
    无独有偶,表观遗传学中很重要的贡献者David Allis,也有初期不起眼的经历。他的本科(Cincinnati大学)、研究生(Indiana大学)、博士后(Rochester大学)所在学校都不能说很有名。
 
    Allis于1996年接连发现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去乙酰化酶和基因转录的关系时,转录研究是低潮,而研究染色体和转录调控的关系也非热门。
 
    如果他得奖,不能算Rockefeller的功劳,这个富有(经费和诺贝尔奖得主)的大学是在他已经做出迄今一生最重要的工作后,把他挖过去,对他本人和 Rockefeller来说,皆锦上添花。
 
    David Allis的介绍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37-311229.html

上一篇:理性讨论:受过高等教育群体对社会的义务
下一篇:“小偷”教授:盗已无道
收藏 IP: .*| 热度|

9 王芳 王修慧 张天翼 魏玉保 李红周 焦宏远 夏飞 rosejump littlejoy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4: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