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Xuefeng Pan's Web 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ke01361 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等研究者、教师、诗人、译者、管理者

博文

再谈“人为什么终将死亡”?

已有 4197 次阅读 2012-7-19 11:20 |个人分类:My Ideas|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家, 死亡, Peter, 永生, 爱丁堡大学

 
 
为什么我总是说这些似乎很无聊的话题?因为我在思衬有没有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找出一个类似爱丁堡大学Peter Higgs教授那种Higgs Boson的存在问题的问题来?
Peter Higgs教授在爱丁堡大学作了18年Lecture之后才被提升为爱丁堡大学粒子物理学教授,这老兄在爱丁堡大学为他召开的“吹风”会上只是淡淡地说了这么几句话:我以为在我活着的时候是没有可能找到 Higgs boson的!我觉得这也多亏了伦敦大学学院的人的执着精神,Peter Higgs提出了这种基本粒子的理论存在,UCL的人帮助他找到了这个粒子!否则据说当今粒子物理的体系可能会面临着重新解释的问题。
我觉得搞生命的科学家需要回答“人为什么难免一死”这类问题的答案,当然,地球上其他生物也有这个“必死”的死亡问题。但是,作为富于智慧的“人”,一旦知道“人之将死”,那也难免“其言也善”,而“鸟之将亡”,自然也会“其鸣也哀”!
“死亡”是生命的一个“悲剧”?
是的!死亡无论如何也不能算做一件好的事情!
我上网检索了其他生物学家关于死亡的解释,我了解确实有很多人在关心死亡这个问题。但我也发现网上的这些言论很少有能够说到点子上的,比如有人认为,人之所以会死是因为“人”是由来自地球中的分子和元素组成的。这些分子和元素会发生“decay",所以组成“人”的分子之类的粒子也会“decay",而一旦这样的过程变得不可“控制”,那“人”必将“解体”,死亡是难免的!
其实,世界上的“人”的死亡很少是“寿终正寝”的。
“死亡”皆有其他的原因
 
“生”、“老”、“病和死”这样的说辞已经成了“口头禅”,但是,究竟是否所有的“死亡”皆与“疾病”有关?当然不是,很多的死亡是由于“事故”引起的,很多的死亡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真正“老死”的寥寥无几!
这给了生命科学家很多遐想的空间,究竟在理论意义上“人”可以“活”多久?
没有人知道答案!
 
一种基于“水”的生命形式
地球上的现有生命形式均离不开“水”,有些“水”本身是生物结构的组分,而有些“水”却又是生物界能量转换的重要功能分子之一种,比如生命所需要的能量ATP分子的产生和利用均离不开“水”(生物界中的能量转换在两个细胞器和太阳之间进行,这两个细胞器分别是真核生物细胞内的线粒体和高等植物细胞内的叶绿体,而太阳能是生物能的来源地,这也是“万物生长靠太阳”是真理的原因,在生物能量转化过程中,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捕获太阳中的红光,并在光的照射下把“水”解离为质子,这样的质子先是被固定在一种NADH的形式,而水中的氧原子则接受电子之后,以氧气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这是称“森林为大地之肺”的原因。还原形式的NADH在黑暗中把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还原,并最终形成“碳水化合物”,即“糖”;来自叶绿体中的氧气和植物生产的碳水化合物用作动物所需要的氧气和食物养分,经过一系列的转化,最终经过“氧化磷酸化的形式,经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把能量固定在ADP的末尾,形成ATP,这种ATP又叫作生物的Currency)。
需要“水”这个事实表明,地球生物的产生是在“水”出现之后才发生的。最近在研究Higgs Boson粒子的时候也有人提及宇宙形成-地球形成-生命出现这一系列的"事件”,地球上“水”的出现有人认为是在“厌氧生物”突变出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8980-593691.html

上一篇:外国人看中国:中国“威胁”还是“不威胁”?
下一篇:中国文化里的五颜六色
收藏 IP: 203.51.10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8: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