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些同学交流,发现大家对高校教师这个职业的普遍看法是,刚入行时比较辛苦,以后有了一定级别就好了。读博的目的,也是熬上几年十几年之后,能有"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的一天。这个说法,我不太同意。
首先,大家看到都是现在的教授们生活轻松待遇高,觉得等到自己评上教授后也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可是现在做教授的那一代人和我们现在这一代人是不一样的。现在做教授的这一代人赶上了在文革后面一个人才亏空的时代,他们所面临的竞争非常小。即使不管他们现在的收入,拿他们刚刚进入高校的收入和现在的青椒们比较,他们的相对收入也是高很多的。而现在国家的分配政策是尽量偏向大牛大教授们,所以他们的收入就更显得高。
其次,我们可以预计一下等到我们这一代人当上教授时会怎么样。从宏观来看,科研人员收入的好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国家投入多少钱给科研,二、有多少人竞争这笔钱,三、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分配制度来分配这笔钱。我们可以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 国家投入:现在虽然国家科研投入的比例年年在增加,但总的来说不会出现质变(目前国家科研投入占GDP1.5%左右,就算我们最乐观的估计20年内能上升到美国现在的水平2.68%,也不会有超过一倍的增长)。
- 竞争强度:可能跟我们竞争的,也就是年龄上+-5岁的一帮人。算新入高校的青椒年龄为29岁,那么看一下现在科研界24~34岁的人,可以预计这一代人的竞争强度却远远不会是上一代人那样了。就我所知道的北大的情况,来读直博的都是各个高校最优秀的同学,而这些同学中间最优秀的才有可能毕业留校。另外国外的优秀人才不断回归中,再加上国家的建设高水平大学计划派出去的一大批留学生,未来科研界竞争强度将会远远超越现在,绝对不会只有增加一倍的水平。所以,就算有部分人可能会做到“数钱数到手抽筋”,但绝对不可能“睡觉睡到自然醒”。如果期望通过自己的奋斗能带来物质收益和稳定生活的,去工业界可能会容易得多。
- 国家政策:现在的政策已经开始有倾向年轻人的痕迹。博士生的待遇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另外提高青年教师待遇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那么一种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等到我们这一批人当上教授的一天,科研经费的分配制度已经趋于合理。就类似现在的美国,教授和讲师的收入差距不超过50%,并且都明显低于在工业界的同行。
所以如果是为了将来的高收入和稳定生活做科研的,那么很可能落入一辈子累死累活,却年轻时没钱,老了还是没钱的尴尬境地。高校教师这个职业,还是适合对科研真正有兴趣或者愿意为国家培养人才,并且不在乎收入的人。
谈谈教师的待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1989-285203.html
上一篇:
我眼中的优秀大学老师的标准下一篇:
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贡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