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乃基
一道风景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几个地方在争西门庆。
为历代国人所不齿的西门庆,在改朝换代的新中国,终于咸鱼翻身,迎来了他的第二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西门庆搭台,经济唱戏。这个社会,已经失去了起码的羞耻感。
与此同时,悲惨的一幕一再上演:向最为弱势,最为刺痛家庭的儿童下手。固然是因为社会的失衡,但罪犯已经丧心病狂,失去了最后的人性。
这两方面的“底”彼此相关,前者更为重要。正因为有对普遍人性的揭示,有对基本人权的理解,以及以普世价值筑底,然后才有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底线设计及在此基础上的提升。
与之相对应,中国哲学的特质是“无底之思”。同样可以由两方面阐释,其一,没有本原或始基。如果有的话,那就是道、气……。或许正是在此意义上,有人认为中国哲学没有本体论。同样,没有第一因;但是有目标。“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无底之思”的中国特色:1.不问来历;2.省略号可以被形形色色的词汇替换,如战争年代的“革命”,1978年后的“钱”,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笔者曾在广西柳州的一家大排档看到,……为了一个共同的“吃喝”目标走到一起来了。3.“走到一起”的路径各有千秋。其二,人之初,性本善。要求道德上的高尚和一律,不考虑利益和个性。参见:人之初……——人生感悟之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4717
这两方面同样密切相关。没有对普遍人性的挖掘,没有普世价值作为一致的出发点,所谓“和”,只能是小人之“同而不和”。到头来,“向善”只能是一句空话。
笔者曾
在西门庆之后还有秦桧,在拿儿童开刀之后还有……
是返老还童,还是坠下深渊?马斯洛需求层次向上提升无限,向下呢?
“火箭上天,人头落地”。这是记忆中曾经的用语。此刻,在拨乱反正后的30多年,在GDP位居第二之时,未经历当年的人们竟然见证了这一幕……。
先是GDP到手,然后再把GDP拿出来维稳。这是不是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