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周我们课题组邀请到了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的Liu HungWen(刘鸿文)教授为我们做了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合成机理研究的报告,刘鸿文教授是我导师在美国博士后研究的导师,可以说是我的师爷。他生于台湾,本科毕业后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随后在MIT进行博士后研究。然后在明尼苏达大学取得教授职位。履历非常丰富,在著名杂志Nature,PNAS等发表近200篇论文。这样的学术成就令我辈敬仰,但是近距离接触后,发现他非常的平和,和蔼可亲。在学术报告时,流利的中文令我感到不可思议。旅美多年,中文还说得这么好,并引用钱钟书《围城》中的话:在外求学归来,总喜欢在话里夹杂这英文,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喝了洋墨水。既有真诚告诫,又有自勉。
刘教授主要用有机化学和生物催化工具研究抗生素合成的机理,他的主页就是以where chemistry and biology meet 为主题的。条理清晰,研究故事完整。我这个完全生物工程背景出身的也似乎有所理解。
晚上一起吃饭,学术上三代同堂,他详细的给我们讲解了他的经历,他提到有时候兴趣是慢慢培养的,他虽然爱好历史,但是那个数理化称王的时代让他选择了化学,后来的研究发现自己慢慢喜欢上了化学基础研究,虽然他的研究应用前景很光明,但他只对基础研究感兴趣,研究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有限,但是自己的视野要广泛。还从人生观,信仰和我们聊了很久,从六点一直到十点,时间很快,但带给我的收获和思考是永远的。
刘鸿文(Hung-wen Liu)教授1981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Koji Nakanishi教授;1981-1984在麻省理工大学Christopher T. Walsh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1984-2000年任职于明尼苏达大学化学系,获杰出教授称号。2001年至今任职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药学院及化学和生物化学系,George H. Hitchings 药物设计讲座教授。2008年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刘教授实验室的工作主要在化学和生物学的交叉领域,特别是生物催化机制、生物催化剂的应用和代谢途径工程以及药物设计。
刘教授至今发表了近200篇论文,其中超过1/3的在下列四中杂志: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ture and PNAS.
刘教授现担任ACS期刊Org. Lett.的副主编,还是多种生物有机化学和化学学术刊物的编委会成员。
刘鸿文教授New frontiers(新科学前沿)杂志封面照片,报道了其在天然药物研究方面的研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6: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