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科技信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juscience

博文

南京大学2008年获奖科技成果介绍(二)

已有 3240 次阅读 2009-4-14 15:49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获奖成果名称:黄土高原风尘来源、沉积和风化过程的地球化学研究
第一完成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主要完成人员:陈骏 季峻峰 杨杰东 刘连文 陈旸 盛雪芬 赵良
李高军
获 奖 情 况: 2008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内 容 简 介:
该项成果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面上基金项目、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
该项目选取我国得天独厚的黄土高原风尘沉积序列以及周边沙漠,采用矿物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围绕风尘物质来源、沉积和风化成壤过程以及古季风气候变化开展了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系统地探讨了黄土的化学风化程度及化学风化方式,研究了风尘源区的物质组成及其化学风化程度演化趋势;(2)通过分析风尘物质不同粒级组分及不同赋存相态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矿物学手段,揭示风尘沉积、风化成壤过程中物质组成的变化规律,筛选出成因明确、较为敏感的指示季风气候演化的地球化学指标;(3)系统地研究了北方沙漠和黄土Nd-Sr同位素组成及其分布特征,确立风尘物质源区及其稳定性;(4)开展了黄土中与生物有关的纳米矿物及蜗牛壳体地球化学研究;(5)探讨了黄土高原季风气候不同阶段演化规律。
该项目主要发现点:创建了成因明确、较为敏感的分别指示东亚冬、夏季风演化的地球化学指标;揭示黄土高原风尘沉积后主要发生了碳酸盐风化,260万年以来风尘源区的化学风化程度呈逐步减弱的趋势;发现我国沙漠Sr、Nd同位素组成具有区域性分布特征,黄土高原风尘物质可能主要起源于青藏高原北缘地区,并且7百万年以来风尘物源基本稳定;揭示260万年以来黄土高原季风降雨呈早期“干夏季风”与晚期“湿夏季风”的两阶段演化模式,并发现黄土高原季风气候可能受到低纬热带海洋过程的影响。
本项目研究成果为深入理解晚新生代东亚季风气候、环境演化及其与区域构造变动和全球变化的动力联系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思路,一些研究手段和方法被国内外有关学者所借鉴,已应用到河流、湖泊、海洋沉积以及土壤环境污染监测等研究中。
本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97篇。其中SCI论文47篇,被他人引用共计529篇次,10篇代表作被他引207篇次,单篇最高他引77篇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6320-226104.html

上一篇:南京大学2008年度获奖科技成果介绍(一)
下一篇:南京大学2008年获奖科技成果介绍(三)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9 23: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