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息论的诞生在多个科技领域,特别是电子通信领域影响巨大,反响强烈。它明确了业内科技人员的工作方向、激发了探索热情。1951年9月13日IRE Information Theory Professional Group 召开第一次会议,1963年5月26日更名为IEEE Professional Technical Group on IT,1964年8月26日更名为IEEE Information Theory Group,1989 更名为IEEE Information Theory Society。
1953年3月美国正式出版信息论学报, 时称IR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正式出版,每年四期,是IRE学会中最具理论水准的刊物之一,颇有影响力,1963年后更名为IEEE Trans. on Information Theory(IT)。
我校不少有眼光的老师,如毕德显、蔡希尧、胡征、陈太一、保铮等,敏锐地意识到信息论将对我校的教学和科研产生巨大的作用,纷纷成立研讨组,认真读原著,进行研讨。到1960年就和北京邮电学院等在国内率先办起了信息论专业。
1958年,历史的偶然使一位只有高小学历、井冈山中央苏区儿童团员、参加过多长征的王赤军重新回到部队任职,被授少将军衔,成为总参通信兵部副政委兼我校政委和院长,时年才41岁。我们学校也在这一年西迁到西安。
王政委虽然学历不高,在教育和科技界少有任职,但他却在我校工作不到4年(1958年11月-1962年8月)的时间成长为一位不仅合格而且作出杰出贡献的领导者。他给我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在西电这一关键历史转折中,他所起的历史作用是不可磨灭的,他的功绩将永载入西电的史册!
迁到西安后,王政委就在主楼的中厅立出了毛主席在1942年为通信战士的题词“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这是对一直日夜守护在中央军委的战士们的最高赞誉!也正是我校值得自豪的光荣历史。
千里眼和顺风耳是极富想象力的“封神榜”中的两位神,用来比喻我军的通信和情报战士是何等的恰当!
6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西电人回想几十年来走过的历程竟然和千里眼和顺风耳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此密不可分,我们研究的无线射电天文望远镜、电子显微镜、以及巨型“天眼”,不都是“科学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后继吗!这正是我们西电办校的指路明灯。这也彰显出王政委的睿智。
王政委是一位精力充沛、思想活跃、胸怀壮志、珍惜人才、富有魄力、敢做敢为的领导。他提出要将我校建成我军电子科技的最高学府,亚洲东方电子城,用“生是西电人,死是西电魂!”的豪言壮语鼓励我们献身这一伟大事业。
他工作勤勤恳恳、雷厉风行,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待人诚恳热情、平易近人,善解人意、关怀下级疾苦,因而能听到真心话,了解真实情况,从而能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纵观他的领导艺术和成绩有很多可取之处,就不去细说了。
我认为最可贵的就是他的“开门办学”的思想。首先是他能吸取智者们的见解和倾听他们建议。如钱学森对国防科工委曾提出无线电技术在未来的战争中将起重要作用,除了通信外,军队指挥调动、军机船舰导航、武器控制使用……都需要无线电技术。王政委深深领会,并及时调整了我校的建设方向,由面向总参通信部扩大为面向全军的电子行业,他进一步征求军内外专家们的意见,确定扩大我校的专业范围,兴建许多新专业,如计算机、遥控、遥测、制导、导航、电子对抗、电子机械、电真空、半导体、元器件等,还特别提出建无线电物理系,要培养“秀才”,大大提高了基础理论的地位。并提出要再西电旁边建“东方电子城”。
王政委的另一件对西电发展前景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广罗优秀教学科研人才,通过总政和教育部,从国内几个名牌大学和留苏、留德等回国人员中招募五十多位讲师以上教师来校工作,如肖国镇来自东北大学、屈家淦来自武汉大学、谢子良留苏硕士、王厚生留捷克、钱建森清华大学毕业、李锦德南开大学物理系、陈朝良南开大学物理系、肖景明武汉大学物理系等。这大大提高了我校的学术水平,成为后来我校申请博士、硕士点的骨干力量。
除教学工作外,他还大力倡导科研工作,1960年时我校的科研经费据说已达900万之多,要知道当时国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他还亲自抓招生工作,努力扩大生源,提高生源质量,使59级和60级很多优秀考生报我校,创我校历史最好水平。
我们就是在无线电物理系成立这一背景下来到了无线电物理系第16教研室信息论组。当时第16、17教研室属无线电物理系。
1960年7月我被调到正在组建的无线电物理系,分到信息论专业组,开始了信息论专业的人生。在那个特殊年代,西电能创办信息论专业是一种偶然,而我能走上信息论之路就更为难得了,幸运光顾了我们,使我们安心地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到今天。
学长汪漱玉调到5系信息论专业组任组长,肖国镇、王厚生、梁传甲、王新梅等也先后到无线电物理系任教,使我在专业之路上遇到了多位良师和终生相伴的好友。
我们为什么感到有幸被分配到无线电物理系参加信息论新专业的创建工作,并终生献身于信息论、密码、信息和网络安全技术?
信息论是很对我们的兴趣,吸引我们去献身;这个专业有陈太一、胡征等老师引路;当时的系、室领导对教师很关爱,创造条件,腾出时间,让教师安心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教师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学科领路人积极倡导学术交流,这是广交业内良师益友和提升专业水平的良机,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陈太一和胡征教授领导下,通过电子学会我们积极开展了国内学术交流活动,结识了吴佑寿(清华)、蔡长年和周炯槃(北邮)、徐秉铮(华南工学院)、陈宗骘(科学院电子所)、吴伯修(南京工学院)、毛恒光(石家庄十九所)等老一辈学者,和众多的同代同行,这使我们受益匪浅,并对当时和以后几十年的工作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此外我们还与西安多个大学和厂所开展交流合作。
加盟西电,提供了数学与专业合作发展的机遇。肖国镇老师是1960年从东北大学调入我校的,他具有研究生学历,师从华东师大著名教授程其襄。当时引进人才都是根据需要由组织决定的,不像现在先要提供职称、薪水、住房等优惠条件,满意了才签约。他来校后被授予上尉、正连级,住四人一间的集体宿舍,夫人调来后才分到一间12.4平米的职工宿舍。我们在1965年结婚时也只分到一间7.8平米的小房,勉强能放进一张1.4米宽的双人床和一张书桌。条件虽然艰苦点,但活得很开心,兴趣全在教学和科研上。
肖老师在西电信息科技学科的发展中贡献突出,概括有如下几点;
1. 在我校开辟了数学和信息学科相结合新局面,大大促进了了教师们努力提高数学基础知识的兴趣,使我校的应用数学成长为高校中的一支劲旅,成为 应用数学学会的委员单位。
2. 数学课的讲授水平高,概念清晰,说理透彻,引人入胜,利于提升听众对数学的认知能力。他虽无“教学无名师”的称号,但在西电他的教学无疑是一流的。
3. 他对学生总是平等相待、循循善诱,以友相会、从不训斥。学生对他能讲真话,能说心里话。
4. 他有很强的亲和力,这一可贵的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了众多业内同行们的朋友,其中有来自国内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人士,有港、澳、台的同胞,有日、美、加、荷等地的著名学者。所以能如此,最根本的是他能以“诚”待人。
5. 有了肖老师,我们就有了一位杰出的“外联部长”,使西电密码学科点名声远扬海内外。他是第一位到访台湾并建立与台交流密码与信息安全的大陆学人。
来无线电物理系遇到了多位良师益友。
和信陈太一教授(中)合影,左起王新梅、肖国镇、王育民、梁传甲
与信息论讨论班导师胡征教授合影,左:肖国镇,右:王育民
五系十六教研室信息论组合影
前排左起:王育民、张铭三、杨洽、李显瑞、顾慰文、郑筱云(石家庄十九所进修人员)、黄铣卿,后排左起:全西成、丘京扬、王新梅、蒋锦星、王守志(协理员)、汪漱玉(组长)、惠哨岗(武汉邮电学院教师)、周橹(室主任)、高新(系副主任)茅于宽教授(室副主任)、杨延富(训练处长)、王以铭、应新瑜、梁传甲、卢永寿。
1960到文革前是我校信息论专业顺利成长时期。文革开始后就转入停顿期。
1976年10月初,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了。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科技界迎来了春天。不久,恢复了高考,高等院校又有了新的希望。
1977年由中科院委托中国科技大学主办的“伪随机序列研讨会”,这是我国民间首次召开涉及密码学研究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参会的名人很多,对我国密码发展影响大而深远。会议期间正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黄山上刷出了巨大的欢呼邓小平再次出来主持中央工作的标语。科学院派钱三强副院长乘飞机到会上传达中央文件,会议抽出半天时间进行学习讨论。记得我和肖国镇老师住在一个房间,推举他代表我们学校在大会上发言,我们躺在床上商讨要发言的内容,一直聊到快天亮才入睡,大家都异常兴奋,真有获得第二次解放的感觉。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会后大家一起游黄山,心情非常高兴,并写了首诗,其实只能算是个长短句。
登黄山
天都陡峭,莲花入云霄,崎岖小路急盘旋,顶峰踴现。
奇松峭壁,云端仙人立,迎客送客招手笑,游人辛劳。
云海涌涛,群峰下面飘,排云亭前多变幻,顷刻云散。
怪石林立,后山更秀丽,形象变幻万万千,生龙活现。
温泉歇脚,江山无限好,三中全会传佳音,欣喜万分。
学海无涯,赶超齐奋发,繁荣富强我中华,后有赢家。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和挑战,首要的问题是确定转业的发展方向。经过认真思考和反复讨论逐渐明确,既要保持我们在信息论和编码方面的优势,还应当扩大专业面,特别是要迅速加强密码领域的研究,密码在未来信息化社会中必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这可能是文革以后我们在专业建设上的最重要的决策,随后三十多年来的发展证明,这个决策是十分正确的。
这个决策得到信息论学会老一辈的启发和支持。
在原来信息论专业的基础上,经过30年的建设,西电的信息学科已成长出一个崭新的、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密码学学科。
1988年获准设立密码学硕士点,1993年获准设立密码学博士点,是全国首批两个密码学博士点之一,也是当时唯一的军外密码学博士点。设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是国家211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获准建立网络信息对抗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2002年获准建立信息安全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2002年设立信息安全博士点和硕士点,开始招收博士生和硕士生。中国密码学会荣誉理事2人,常务理事1人,理事1人。2007年密码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
西电已成为我国培养密码学和信息安全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一批密码和信息安全专业的优秀人才,其中一些已在国内外崭露头角。在军内外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相关学科,不少人成为所在大学或研究单位中的骨干。如来学嘉、丁存生、龚光、冯登国等。
西电是开展密码学和信息安全学术活动的重要力量。积极开展了国内外学术交流,曾请国内外许多知名信息论、编码、密码学来校讲学,如S. W.Golomb(美国科学院院士)、J. L.Massey(美国工程院院士)、J. H.Van Lint(荷兰科学院院士)、L. D.Dobrushin(俄罗斯科学院信息传输研究所前所长,通信院士)、W. W.Peterson、一松信、Shu Lin、A. Shamir、T. A.Berson、G. J.Chaitin、T.Kasami、Imai、R. E.Bluhat、H. C.A. van Tilberg、L. Harn(韩亮,美国堪萨斯大学教授)、Sangjae Moon(韩国信息安全学会前任主席文相在教授)、Bimai Roy(印度密码学会主席)、张真诚(台湾密码学会前任主席)、蔡吉人院士、何德全院士,王小云院士(山东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冯登国院士(科学院软件所研究员)、龚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终身教授)、毛文波(HP公司英国实验室原总工)、贾晓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存生等。
科研及成果,论文及著作(略)
原西电 五系信息论专业组部分教师相聚(2006-2)前排左起:黄铣卿、杨洽、宋国文、肖国镇、王育民,后排左起: 谢武军、王永康、张玉璞、全西成、王新梅、应新瑜、刘兴隆、张甫翊
结束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文回顾了我成为西电人以来六十多年在信息化社会中从事信息科技教学和研究的历程和一些感悟。展示了人类在香农等众多先驱者的指引下,在建设信息化社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当前,信息化革命还在深入进行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技术不断涌现,人类的信息化社会还在发展完善中,信息化社会的高级阶段尚有很长的路!
信息化社会迈向智能化高级阶段给我们的学科建设提出许多新的挑战。信息科学技术也将会继续发挥巨大作用,这为我们学校的发展创造了空前的机遇。目前我们的科学和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的大学的教育理念、师资水平、学科设置、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等都还不能满足今后科学和技术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虽然要解决教育问题必须从许多根本问题上进行改革才行,但作为从事专业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认真研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方向,搞清学科和专业将向何处去,从而才能正确地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以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将学生引向通往未来之路。
“对科学的反思,对理性的反思,虽任重道远,却可以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自我,从而为人类找到一个对话的方式。泰戈尔曾诗意地提醒世人:‘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接近伟大的时候。”
依靠人的心智世界永不泯灭的好奇心、大胆的怀疑精神、不懈的探索功夫、丰富的想象力、严谨的逻辑推理和判断力。更为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宽松自由探索的环境,解放思想,才能充分发挥出人的心智的创造力。我们将会更加清楚前进的方向,更有信心地实现我们的美好梦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 0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