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我为清华大学校长本科毕业典礼的演说作证

已有 3493 次阅读 2013-8-2 07:15 |个人分类:故事感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清华大学, 本科毕业

我为清华大学校长本科毕业典礼的演说作证



蒋继平

201381



清华大学新任校长陈吉宁在2013年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典礼上演说时提出了六个字的人生献言:坚持, 选择 和放弃。 这六个字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有些自相矛盾,比如说,坚持和放弃好像是一对矛盾。 其实, 认真地理解陈校长的整个发言,我们可以发现坚持和放弃并不一定矛盾, 关键是看用在什么情况下。

我不是清华人,我没有聆听陈校长的演说, 可是我认真地读了他的演说稿。我非常认同陈校长的观点, 因而,我觉得作为一个清华的年轻学子,应该感到非常幸运。有这样一位领导和师长为他们指明人生的道路和方略,实在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陈校长的演说在我的内心激起一阵共鸣。我的人生经历正是像陈校长演说中所说的那样走过来的。所以, 这篇博文作为陈校长演说的一个见证,同时也是作为自己往事的一个记录。

首先来说“坚持”在人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我在获得博士后, 受聘于一个农业种子公司做博士后。加州的六七月份气温很高, 尤其在温室内更是湿热如蒸锅一样,在里面工作一刻钟肯定大汗淋漓, 浑身湿透。 那个时候,公司的同事们通常在下午四点钟左右就下班回家了。所以, 一般情况下, 公司的温室内在下午四点就没有任何人在工作。在这种情况下, 面对这么恶劣的环境, 我坚持做我应该做的试验,即使在下午四点到六点最湿热的时候仍然如此。 有一天,公司的领导突然在下午五点左右来到温室检查工作,他没有提前通知。 他看到我一个人在温室内工作,浑身大汗湿透, 就通知我明天到他的办公室讨论有关事宜。我第二天来到他的办公室, 他要正式聘我为研究员,从原来的博士后合同身份提前直接转为正式雇员,而且他是越级(没有通过我的顶头上司)提供这个机遇。那时候,学生物学和农学的是很难找工作的,即使一个博士后的职位也很难得到。

再来说“选择”这个人生必须面对的课题。一般来说, 人生会有很多必须进行选择的时刻,有的选择对人生的影响很大, 因而, 也是对人生很关键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我在获得洛克菲勒基金会奖学金后, 面对许多选择。当时许多人都建议我换专业, 换到更有前途的电脑或者医学方面。这些专业在将来一定有较高的收入和前景。 面对这样的选择机遇,我没有为利益所动, 而是凭着道德良知选择了继续留在导师身边,一起与他进行一些传统的课题研究。我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导师为我争取到奖学金,我不能只顾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不顾导师的感受。我个人在人生选择上的理念是:选择应该以道德良知为根本前提,对作出的选择首先应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只有这样, 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最后来说“放弃”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点难的话题。对于一些小事,做到放弃并不难, 难的是面对一个大的利益诱惑,要做到主动放弃确实有点难, 需要一定的判断力和决断力。记得1999年初,我任职的公司因为合并重组后公司内部出现的纷争,当时公司危机已现, 可是, 公司不采用正确有效的管理措施来扭转这一局面,却使用一套邪乎的策略来收买人心。公司决定给一定级别的核心科员研人员一次性地提高12%的工资,给于60%的工资作为奖金。但是, 其交换条件是, 每个获得这个特殊待遇的人必须与公司签订新的合同,这个合同的一个条件就是在雇员解聘后的一年内不能到有竞争性质的公司任职。当时公司所有获得这份待遇的人都接受了这个合同,只有我一个人拒绝在合同上签字。 面对这样的利益“诱惑”,我毅然决定放弃, 到另一个公司任职。后来这个公司出现很大的麻烦,从事实上证明我的放弃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人生要学会坚持, 选择和放弃。 不过, 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坚持,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主动放弃, 在遇到许多机遇时,如何进行正确的选择, 却是一门学问, 也是人生的艺术。我个人的理念是;在遇到艰难困苦时要能够坚持; 在遇到利益诱惑时,要主动克制贪欲,学会放弃; 在遇到许多机遇时,要根据自己的道德良知作出决定, 作出的选择必须首先对得起良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713376.html

上一篇:中国农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下一篇:人生只要对得起这三天就行了
收藏 IP: 98.208.235.*| 热度|

9 曹聪 武夷山 陆俊茜 袁贤讯 马臻 汪晓军 赵凤光 崔全顺 gaopeng053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5: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