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英国的巨石阵是外星人的墓地?

已有 5453 次阅读 2012-9-23 07:57 |个人分类:个人学术观点|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英国, 墓地, 外星人, 巨石阵

英国的巨石阵是外星人的墓地?


蒋继平




著名的巨石阵遗址位于英格兰南部沙利斯伯里。石阵的主体是由根根巨大的石柱排列成几个完整的同心圆。石阵的外围是直径约 90 的环形土岗和沟。沟是在天然的石灰土壤里挖出来的,挖出的土方作为土岗的材料。紧靠土岗的内侧由 56 个等距离的坑,他们又构成个圆。坑用灰土填满,里面还夹杂着人类的骨灰。这些坑是由 17 世纪巨石阵的考察者约翰·奥布里发现的,因此现在通常称之为奥布里坑群。坑群内圈竖着两排蓝沙岩石柱,现已残缺不全,有的只留下原来的痕迹。巨石阵最壮观的部分是石阵中心的沙石圈。它是由 30 根石柱,上面架着横梁,彼此之间用榫头、榫根相联,形成个封闭的圆圈。这些石柱重达 25 吨。沙石圈的内部是由 5 组沙岩三石塔,排列成马蹄形,也称为拱门,两根巨大的石柱,每根重达 50 吨,另根约 10 吨重的横梁嵌合在石柱顶端。这个巨石排列成的马蹄形位于整个巨石阵的中心线上,马蹄形的开口正对着仲夏日出的方向。巨石圈的东北侧有条通道,在通道的中轴线上竖立着块完整的沙岩巨石,被称为踵石。每年冬至和夏至从巨石阵的中心远望踵石,日出隐没在踵石的背后,增添了巨石阵的神秘色彩。

根据科学家实地考证,巨石阵最早是建于新石器时代后期,约公元前 2800 年,公元前约 2000 年开始是巨石阵建筑的第二阶段,巨石阵的第三期建筑约在公元前 1500 年,这时巨石阵已全部完工。整个巨石阵的工程需要 150 万人,而整个建筑过程中,有运载工具和牲畜的痕迹。

从现在看来,巨石阵的建筑规模和工程难度对于早期的人类而言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它的建成比埃及最古老的金字塔还要早。究竟是谁建造了这雄伟的巨石阵,现在仍然众说纷纭。

无数学者长年累月地找寻着巨石阵的建造者。有人提出巨石阵的建筑石料是从很远的地方运输而来,那么,开采、运输、安放巨大石块的技术又如何解释昵?学者们使用了当前最先进的仪器设备考察巨石阵,他们发现巨石竟能发出超声波!

有学者认为巨石阵是远古时代的天文观测仪器;也有学者认为巨石阵是原始人狩猎的特殊装置;更多的学者却说巨石阵纯粹就是古人举行祭祀的宗教场所或者贵族的墓地;也有学者干脆把巨石阵视为一种文化,一种古人对巨石的崇仰与尊重。古人崇尚巨石般的坚毅威猛,向往巨石般的牢固与结实,巨石阵是古人对心中理想的完美垒砌; 现有的一些说法又说巨石有药效作用,因而是一个疗养场所。众说纷纭,无法有一种权威的推断。几百年来,人们陷入了对巨石阵不断探索的苦苦追求之中。

现在英国政府已经批准考古工作者来发掘这个古老的遗址。希望通过发掘的成果来找到这个秘密的答案。

我认为不管发掘得到什么东西, 还是解决不了这个谜。 因为在我看来,这个巨石阵是外星人建造的, 是外星人在地球上设立的标志性建筑。 其功用有两个:一个是外星人在地球上的墓地, 那些宇航员到达地球后不幸伤亡, 就埋葬在那里; 二是这个巨石阵是地球和另一个星球之间的特殊联络点,巨石阵发出的超声波可以直达另一个星球, 所以,下次宇宙飞行探测器再来地球时,可以很容易找到同一个地点降落。

我的理由是,世界上的许多古迹,比如说中国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兵马俑,中东的巴比伦空中花园, 印度的泰姬陵,和埃及的亚历山大灯塔等,都有建造纪录或者民间传说,它们功用和目的也很清楚。 我的逻辑推理很简单,要是巨石阵是地球人自己造的, 那么, 一定会有历史纪录或者民间传说流传下来的, 不会没人知道是谁造的,为什么造的。 这样简单的问题, 倒是比技术上的难题更有说服力。

要是在发掘中发现了人的遗体,用DNA 检测,这也解决不了是外星人或者地球人的问题,因为地球人本身就是外星人的后代,由宇宙的同一种基因组成, 如何区分?还有,当时外星人可能雇用了地球人(早期来地球的外星移民)作为劳工来帮助建立巨石阵。 这些劳工因为劳苦和病害死于工地, 也会埋葬在巨石阵。

要解决这个谜,还得等到科学进一步发展后才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615948.html

上一篇:古印度的“战神之车”可能是宇宙飞船
下一篇:科学家的逻辑性和科学的严密性
收藏 IP: 98.208.2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1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