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仿野生栽培”生产方式的生理生态学原理
——————以西藏山地核桃仿野生栽培为例
我国西藏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由于第四纪冰期间冰期反复作用,区内山河交错,气候复杂多变,各类动植物在该地区保存、汇集、分化发展,生物资源十分丰富[1]。西藏核桃资源丰富,是我国核桃种质资源的天然宝库,拥有核桃属(J.regia)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等多种类型,大部分核桃的含油量较高 (70%以上)、氨基酸种类丰富,而且由于西藏海拔高、污染少,西藏核桃备受追捧,野生核桃油、坚果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西藏核桃在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的过程中,不仅面临品种落后、经营分散、管理粗放、农药使用等问题,还面临着土壤成土程度差、土壤肥力不足的根本性难题,加之受恶劣气候条件影响,春季早霜、冰雹和花期低温等异常性天气较多,核桃产量和品质一直不甚稳定。
核桃能够在山地条件下生长良好,西藏东部、南部地区人少山多,而且光照资源丰富,是发展优质核桃生产适宜的地区之一。因此,如何针对西藏核桃生产的山地条件、气候条件和管理技术水平,顺应西藏农牧民的传统生产习惯,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新型的西藏核桃高效生产方式,解决西藏高端品质核桃生产、农牧民传统生产习惯与生产经济效益三者之间的矛盾,是目前西藏农业生产实际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重大理论与技术问题。
本文将就仿野生栽培的概念、理论构成和技术途径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
1 仿野生栽培的概念
在野生或与野生条件相似的环境下,通过借助自然力,在各项栽培管理环节进行适度人工干预,使系统内的主要子系统之间或内部组分之间的要素有机组合,并通过保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来达到较高且稳定的系统生产力水平,其生产出的产品在道地性上符合产业化发展的需要,由此在田块尺度上形成高一级层次的农业生态系统。
仿野生栽培生产方式的目的是在维持生态系统循环发展的同时,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对自然产品原料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航.北极——第三纪成分在喜马拉雅——横断山的发展及演化[J].云南植物研究,2002,24(6):671-688
附: 本文将陆续登出.“仿野生栽培”的研究思路形成时间不长,相关资料也比较有限,在思路拓展和总结等各个方面都还很不成熟,连我自己都不满意.因此,在博客上先公布出来,希望能够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得到各位的指点,谢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