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糯米团的心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juanjuan

博文

科技发展是把双刃剑

已有 11352 次阅读 2008-10-8 15:38 |个人分类:科研·创新

随手翻开报纸或者打开电视,你会经常看见到处都有诸如“科技”这样时髦的字眼:“科技论坛”、“科技进步”、“科技致富”、“科技兴农”、“高科技股”等等,甚至连大学冠名为“科技大学”都成为一种时尚。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这个事实,科技已经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科技文明也变成了当代社会共同关注的“明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提出一系列“科教兴国”战略,着力于建立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来推动中国科学技术文明的发展。从而,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或更早,世界各国都在设计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方案。

实践证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大,科学技术和体制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性因素,并成为评价国家实力和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科技文明走到20世纪后叶,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促使了科学传播与技术应用的“平民化”,而且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科学技术走进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从广度和深度上对民众生存产生影响——只有这样深入地渗透到平民生活中,成为“大众”的科学技术,才能作为一种能动形态稳定地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这便是所谓的科技文明。它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部分,是融入了人类发展历史,并作为创新框架结构固化了的现代文明。另外,它还加速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从宏观到微观、由现象到本质,并且现在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是由近及远、由陆地到海洋、由常境到深空、由当前向未来、由被动适应到主动控制,随着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揭示出自然规律的日益增加,人类逐渐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也就是说,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创造出巨大财富,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人类对自然世界、宇宙世界的认识、对客观规律的掌握没有穷尽,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呈现出由量积累向质飞跃的“渐进突变”的模式,社会科技的发展速度还在不断加速。

但是,科技的高速发展并不是一剂包医百病的良药,它可以为人类社会造福,也可以给人类社会带来悲剧。例如,核能的发现,确实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能源,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核电事业,像法国的核电使用率已达到80%以上;但同时核能也给民众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仅美国的核弹头就可以将地球毁灭几十次,人类文明或许会在瞬间消亡。

然而,我们应该承认:科技本身是没有过错的,问题在于如何合理地利用先进的科技文明,具有先进优势的科技文明掌握在谁的手中。科技文明何去何从,没有人能将未来说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科技文明总是不断地向前发展,它能够也必须引导民众的生存,而人们也期盼它会更好地为人类社会造福。

无论科技文明如何发达,都只是为社会造福的工具,而不是人们追求的生活本身。我们需要对这样的工具加以控制,弘扬健康的科学理性与人文智性,以引导民众生存。科技的发展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在为社会造福的同时也必然会存在不少的弊端,关键就要看人们如何去应用。

早在半个世纪前,闻名全球的控制论创始人维纳就在他的专著《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和社会》中描述过:“新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用来为人类造福,但是,仅当人类生存的时间足够长时,我们才有可能进入这个为人类造福的时期。新工业革命也可以毁灭人类,如果我们不去理智地利用它,它就有可能很快地发展到这个地步的。很多人已经意识到新技术给社会到来的威胁,已经意识到自己在经营管理上应尽的社会义务,那就是要关心利用新技术来为人类造福,减少人的劳动时间,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而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利润和把机器当作新的偶像来崇拜。”当代科技文明的进步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我们所处环境的潜在危险,需要需求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更大程度地掌握对科技的应用与控制能力。

例如互联网技术,它对整个信息社会的进步有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并且正把人类带进令人神往的数字化生存阶段。但是,数字化生存也不可避免地有它的副作用。斯坦福社会定量研究协会(SIQSS)最新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美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互联网用户表示,互联网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从事这次调查的研究人员发现:互联网是一项“孤立技术”,它导致用户减少和其他人的交流,从而能够严重损害社区的社会结构。在那些每周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超过5小时的被调查者当中,有四分之一的人表示他们现在和家人以及朋友们呆在一起的时间变少了,或者基本上游离于家庭社交圈之外。如果人们未来的生活都是面对机器、面对缺乏直接情感的屏幕,局限在方寸之地而沉迷于虚幻,对人类社会的机构方式和个人心智状态可能会引发不利的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之后,爱因斯坦为此而陷入了深深的自责:科技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幸福,但如果控制不力的话,它所造成的破坏也是巨大的。科学家研究科学,开发新技术,最初的动机是好的,是要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但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必须为人类社会服务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必须同社会伦理道德与法律相结合才能控制其负面滑动,必须充分关注科学理性与人文情怀的交融才有益于克服“技术能量至上”的偏激论调;如果忽视或漠视这些原则,只能给人类生存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

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到底给人类带来的是福还是祸,现在谁也说不清。从科技文明发展前景的角度看,它是值得人们欣喜的重大进步,但同时也是个潜在的巨大危险,对基因研究的控制稍有偏差,便可能会导致不可挽回的灾难。

网络使我们能够快捷地与世界各地沟通,但却充斥了无数的信息垃圾;网络支付是否安全?每个人和合法隐私是否能够得到保障?一旦我们的生活依赖网络而生存,那么神通广大的黑客们岂不是可以暗中将我们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对待任何问题都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看,既不能因为科技对人类社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就忽视其可能对未来社会产生潜在的威胁;也不能因为科技有自身的局限性而否定其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辉煌业绩。正是由于科技发展是双刃剑,我们需要很好地利用和控制科技力量,在科技传播链的设计上,在传播内容的扩散上,不能也不应该让其自发前进。,因此对其发展的约束、制衡机制也将越来越受到关注,更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补和融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221-201342.html

上一篇:漫谈电视科技节目
下一篇:非梦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6 06: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