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l反面教材☆凤雏先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baoski 鸿鹄焉知燕雀之志? 人贵没有自知之明!

博文

陈学雷:谈谈民科

已有 6926 次阅读 2011-6-5 21:51 |个人分类:不谈理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评论, 反面教材

刚才发现科学网的陈学雷老师在3年前就写过一篇《谈谈民科》,于是分享之,下面全文转载,权作我最近一系列文章的参考文献吧。
 
谈谈民科
 
最近,由于我在博客中说到不会理睬民科,颇引起了某些民科或者民科同情者的不满。最好玩的是所谓“迂得可爱”的哲学教授周可真先生的高论,说是“民科取代官科是科学原创的必由之路”,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论证一番,实在让人喷饭。按民科这个字,被某些人用字面意义来解释了,这样就给人一种印象,好像民科之外还有“官科”,民科是官科的对立面,民科受到“官科”打压。周教授的高论即缘于此。其实正象“火车”未必是烧火的车,“云雨”指的并不是气象现象一样,“民科”不能按字面理解为“来自民间的科学家”,科学家就是科学家,无所谓是否来自民间。这个也不是可以随便定义的,但约定成俗(至少按我自己的理解),民科是指的一类特定的人,这些人并不懂相关的科学理论,却整天根据自己的错误理解和一些漏洞百出的半瓶醋理论想着推翻或者批判相对论、量子力学、热力学定律、大爆炸宇宙学等重大科学理论。方舟子曾经说,他认为“民科”这个词不确切,应该称之为“科妄”(科学妄人)。方先生的词可能更准确一些,但是未免火药味太浓,而“民科”这个词带点幽默、调侃的味道(最初似乎是起源于90年代的一些高校bbs),所以还是更为流行。当然,民科也有程度的不同,有些人读了几本科普书后产生了些自己的想法,有时想找科学家倾诉一番,但还没有那么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你和他说说,消除他的误解后也就算了。与后一类人也还是可以聊聊得。不过,大部分民科确实是非常固执己见的。

我见过的民科非常多,说说几件与民科接触的几次“有趣”经历吧。

(1)最令我“佩服”的民科

我第一次亲身接触民科是刚到北大物理系上研究生的时候(此前我见过不少民科的“大作”,但还没见过真人)。当时到同学宿舍串门,碰到有位在教师进修班的同学(任某师范专科学院物理教师)到该宿舍,向他们论证为什么相对论是错的。我们在场的人一听,他某处理解得根本不对,便给他指出来。显然,此君不是第一次遇到人向他指出这一错误了,他随身带了几本有关的教科书,此时非常娴熟地找出了书上使用同一符号但与此根本不是一回事的另一公式来证明他的理解是对的,当我们再次指出这一错误,他的这两个符号不是一回事时,他又娴熟地找出一个书上谈论与此无关的东西的说法,拿来套上,证明这两个符号代表的物理量是一回事,如此等等,层出不穷。显然已经有多人向他指出过这些问题,以至他已经准备出一整套辩驳的论据,随手拈来,答对如流,那些被他误用的公式、说法等随手一番就能找到需要的那一页,这种功夫也确实不能不让人“佩服”。跟他说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实在烦了,我就离开该宿舍溜之大吉了,走的时候他还在“舌战群儒”呢。想想他任教的那所学校的学生,会被这样一位老师教成什么样,真不敢多想。

(2)被人误认为民科

没想到的是由于此君的缘故,我还被别人误认成民科了。原来,他嫌跟我们这些学生谈不够过瘾(毕竟我们也不过是学生而已,就算说服了我们也不算什么),又去找了时任系主任的甘子钊教授。不知他怎样获悉了甘老师家的地址,晚饭后找上门去,据说缠着甘老师一直谈到晚上两点多。

过了一段时间,我有一个什么东西需要系主任签字。 我去甘老师的办公室,这是个套间,外面坐了一位秘书, 我这个人有个大毛病,就是记不住人,虽然在开学典礼上见过一次甘老师,但我不记得他长什么样。此时我看到套间里有个人,但我不敢确定是否是甘老师,于是向秘书说我找甘老师。秘书爱理不理地看了我一眼,说甘老师不在。我只好掉头而去,此后我来找了好几次,每次甘老师都“不在”,拖了好长时间——大概有几个星期吧,有一天管理研究生的张秉筠老师催问我说怎么还没把那个东西找甘老师签字交回,我说甘老师一直不在,她说他现在应该在,让我去找,我去了之后仍然“不在”,回来向张老师一说,张老师说不可能啊,刚才明明看见他,于是张老师带我去找,原来甘老师就是套间里的那位,但因为我不认识他,秘书以为我又是外面找上门来的民科,有了上一位民科的前车之鉴,就干脆替甘老师挡驾了。我哪知道是这么回事,每次她说不在就掉头走了,害得我跑了无数趟。

(3)外国“民科”

有的人以为民科是中国特色,还用文革、科学春天、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等解释。其实,国外民科也很多。我到哥大上研究生的时候,第一年的研究生都合用七楼的几间办公室。经常有纽约地区的人给哥大物理系打电话,这里有的人是问一些物理的有关问题,但也有不少民科,要讲述自己的理论。所有这些电话,系里的秘书往往就转给我们这几个研究生办公室,我们没少接过。有的时候还有人找上门来。卢昌海同学接待过一位,向他述说了自己的理论,说是自己数学不好,要求与卢合作,让他替自己完成这一伟大理论,正好一位老师走进来,不知此人是民科,见卢好像是在与人讨论,问他们在讨论什么,卢解释了一下此君的想法,此人大为不满,待此老师离去后问卢他会不会“偷”走他的宝贵想法云云。

1995年,我建了自己的主页,那时有主页的人不多,因此也常常收到民科的email,那时还很少收到垃圾邮件,因此我还挺认真地回过一些这类邮件。象我在《无限时空》一文中解释的有些误解,比如宇宙膨胀时我们地球是否跟着膨胀,膨胀速度超过光速怎么办等等,很多早在那时就给这些人解释过。外国也和中国一样,有的人只是普通的科学爱好者,你给他澄清了误解就可以了,还向你表示感谢,但也有的人固执己见,和你死缠烂绞,最后只好不理他。不过,中国的某些民科还有个特色,就是喜欢攻击那些给他们讲标准科学理论的人是“跟在洋人屁股后面”,“缺乏创新”,这倒是国外所没有或不常见的。国外倒是经常有民科“悬赏”征集他的某论文的错误,奖金挺诱人的,但其实你指出他的错误也没用,他不承认那是他的错误,所以你拿不到那笔奖金。于是经常有人声称他的论文已经“悬赏”了好多年了,都无人能指出其错误来。

哥大物理系还有一位常驻的民科。我常去参加哥大物理系每天下午的“coffee time”, 与系里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喝点咖啡聊聊天。有一个老头,此人身材高大,把一件衣服系在腰间,看上去很有风度,每次咖啡必去,而且和大家很熟,我以为这是系里的教授。有一次他上来主动与我聊天。问我学过经典力学没有,答曰当然学过,学过量子力学没有,答曰学过,学过统计力学没有,答曰学过,同时我还想,这不是大家都要学的标准课程吗,何必一一问我?忽然此人又问我,是否学过信息力学。“信息力学”?我摇头答曰没有,没听说过。此人摇头叹息,说现在的课程安排实在很有问题,信息力学如此重要,系里却没有安排,甚至都不告诉学生有这门学问,对学生的培养实在是个很大的损失云云。然后他又告诉我信息力学的书,系图书馆的保留书架上就有(这个书架上一般是放系里开设课程的老师指定的教科书和参考书的书架,因为借阅的人多,因此只限在馆内阅读或只借出几天),可以自己学学云云。我如坠雾中,想我虽然孤陋寡闻,但对物理系的主要课程和研究内容还是略有所知的,总不会一门重要课程听都未听说吧。后来在系图书馆的reserve book 中还真找到了这本书,著者康托(就是这位先生),翻开一看,序言里号称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比如可以预言电子和质子的质量比呀等等。然而内容却实在是不知所云。 有一次他还问我们班另一位墨西哥同学,自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谁?这位同学说不好说,问他的意见,他于是指了指自己,说是近在眼前呀?

后来,系里的高年级学生告诉我(这些说法不知是真的假的,姑且信之),这位康托先生的父亲是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哥大教授,他本人在哥大物理系读博士,读了很长时间(九年还是十年),设计了一颗什么探测卫星,原拟发射后用取得的数据写成毕业论文,但不幸火箭爆炸了,因此他的毕业论文在说明了仪器设计后,结果的部分就是一张照片:火箭爆炸后留下的大坑。由于此事对他的刺激,后来他头脑就不太正常了。

他现在和系里没有什么关系,也没有办公室,但他天天都来,而且参加系里的全系学术报告。每次报告一完,他总是第一个举手提问。提问的用词造句很象正规的学术问题,听上去完全就象系里的一名老教授,但他的问题总是什么你的研究与信息理论有什么关系啊,或者你应该从信息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呀等等。报告人往往莫名其妙,请他解释一下他的问题,于是他就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起来,与报告的内容毫无关系,把时间都占掉,弄得别人无法提问。后来系里往往会提前告诉来做报告的人,说我们这有这么一位,你要小心呀云云。

(4)令人生畏的民科

来国家天文台工作后,经常有民科找上门来。对付找上门的民科,各人的方法不同,但大部分人是答曰你说的这些我们不懂,请你另找高明。我这个人比较直率,往往径直告诉民科你这些东西没有什么价值,还是别浪费自己的时间了,如果稍微靠点谱的,有时也稍稍解释一下你哪里理解的不对,虽然这样确实比较浪费我自己的时间,但我是希望能把民科从他们的误区中解脱出来。不过,有时碰上令人生畏的民科,也只能搪塞了。

有一次来了位老太太,有一男一女两个中年人亲属陪着,两位亲属一言不发,老太太上来就自称说有心脏病,如果她气病了你们天文台要负责云云。于是我只好坐下,恭恭敬敬地听此人大讲了一通她的什么科学方法论和宇宙观,然后说您老说的这些高深方法我们不懂,我们水平有限,无法运用,您还是另找高人吧。老太太于是说,那我能不能在我的著作里说,你们国家天文台水平很低,竟不懂得最基本的哲学概念,我说您完全可以这么写,我们国家天文台被您平趟了。这样老太太终于心满意足地走了,我才松了口气。

(5)结语

在哥大数学系的大厅里,放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多面体,克莱因瓶等等,也有一本中文书,号称证明了各种重要定理。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应该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民科蒋春暄的大作。国外一般是把这些民科当作笑话看待,确实有些民科也是挺有趣的。

可是民科现象也真让人笑不起来。我收到过不少民科的信,其中有不少人说自己生活困难,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但还是要坚持研究自己的“理论”云云。科学网上也有几位网友曾向我说过类似的话。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我真替这些民科感到惋惜,他们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白白浪费,而且也浪费别人的时间,这是非常可惜的。一个人对宇宙的奥秘感兴趣,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业余读点科普书,想一想,这本来也是好事,对于这样的爱好者我是同情的,这也不会给自身或家人带来任何困难。但是,太多的民科是抱着功利的思想,幻想着一举成名;或者精神有问题,自以为比别人都聪明,把专业研究人员都当成傻瓜,最终只落得成为别人的笑柄,这是非常可悲的。


谈谈科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147-452040.html

上一篇:但凡能代表国家的人,永远都是对的
下一篇:“民科”这个词最早起源于何处?
收藏 IP: 58.30.71.*| 热度|

9 刘全慧 许浚远 李宇斌 郑永军 马红孺 文强 刘颖彪 vigorous Donut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8: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