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l反面教材☆凤雏先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baoski 鸿鹄焉知燕雀之志? 人贵没有自知之明!

博文

聊聊大学(20)——什么叫科教融合? 精选

已有 35146 次阅读 2016-9-23 22:50 |个人分类:聊聊大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反面教材, 聊聊大学

在科学院流行一个词:科教融合(几年前叫科教结合)。这个词广泛出现于各种口号,文件,宣传语中。但它具体含义是什么?我们却很难从口号和文件中找到准确的解读。


前些日子和物理所戴希老师聊天,他说他上学期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给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中,将拓扑材料学领域近几年最新的科研进展写进了讲义,颇受学生的欢迎。


我琢磨了半天,科学家把最前沿的知识写进教材讲义,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这种将科学研究成果融入教学过程的模式,应当就是科教融(结)合的本意。


这种模式其实并非中国科学院的发明创新,在过去几十年里世界一流大学都奉行同样的教学模式。记得我读研究生时,上《高等量子力学》课使用的是J.J.Sakurai的《Modern Quantum Mechanics》,这本书是根据他在UCLA给学生上课的讲义整理而成,书中的习题有相当一部分是根据物理学顶级刊物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科研论文总结而来,也算是科教融合的一个典范。


下面问题来了:为什么科学家要强调把“最前沿”的知识写进教材讲义,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其必要性在何处?


在我看来问题的答案真实又直白:科学家,就是一个为自己的种族(国度)乃至整个人类创造新知识的职业。这也就是说,如果科学家能创造出新知识,就有饭吃;如果科学家创造不出新知识,就得失业。


在培养接班人方面,科学家也一定是围绕着创造新知识这一职业目标来展开。在过去几十年里人类积累了海量的知识,但一个年轻人从上大学到博士毕业,只有10年的时间,远不足以将前人创造的所有的知识学完。如果在这10年时间中不刻意强调“接触新的知识”和学习如何“创造新的知识”,而只是对所有知识不加区别一味学习,那么在10年后,年轻人将因为对前沿的知识不够了解,没有学会如何创造新的知识,无法满足职业的需求而被这个行业淘汰。


从这个角度讲,将科学研究的前沿成果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可以说是科学家培养行业接班人的最佳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能不能培养出了解前沿知识,拥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大学教学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


我想,在科学院,像戴希老师这样在课堂上讲授一个学科科研最新进展的科学家,肯定不在少数。而这,也正是科学院的魅力所在。



本文发表于《国科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147-1004677.html

上一篇:建对撞机引发的一场感情纠葛
下一篇:没有饶毅,哪里会有韩春雨的今天?
收藏 IP: 211.100.51.*| 热度|

28 王德华 张红光 姬扬 周健 武夷山 马红孺 董焱章 韦玉程 徐勇刚 陈南晖 吴斌 张江敏 逄焕东 张士宏 黄永义 刘全慧 王启云 程娟 黄仁勇 邢志忠 邵鹏 张端鸿 肖传国 吕喆 zjzhaokeqin biofans xlianggg bridgene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5: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