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bing18771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bing187717

博文

"安全生产月”——学会讲一个好的“安全故事”

已有 4600 次阅读 2017-5-1 09:0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tyle, 故事, center

学会讲一个好的“安全故事”


王秉

(中南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410083


每年6月,全国各地、各企业都会轰轰烈烈地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生产月”活动作为一次集中式的安全宣教活动,是提升个体安全意愿、意识与素质,以及组织整体安全生产水平的良好契机。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安全生产月”活动筹划者、组织者或实施者往往苦恼于不知如何有效开展安全宣教活动,从而导致“安全生产月”的安全宣教活动效果不佳。

最近,笔者出差返程途中,无意看到邻座乘客在看央视资深新闻人白岩松先生所著的《白说》,估计是她看我没事做,她看完后也推荐我看这本书,也算是打发途中的时间。之前了解过这本书一点,我也非常喜欢白岩松,我就认真读了该书中的一篇题为“学会讲一个好故事”文章,文中的观点十分契合笔者在安全标语与安全文化宣教研究与实践方面的思考和体会。受该文章启发,笔者想到前几天《现代职业安全》杂志编辑说让我写篇如何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稿子,因此,我就在此谈谈如何在“安全生产月”搞好安全宣教活动。柏拉图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其实,殊不知,对于安全宣教活动的筹划者、组织者或实施者而言,讲“安全故事”应是其不可或缺的能力。换言之,开展好“安全生产月”的安全宣教活动应始于学会讲一个好的“安全故事”。对于如何讲一个好的“安全故事”,笔者谈以下4方面建议:

第一,人性——讲“安全故事”的立足点。安全宣教的核心是人(即受众),而人性又是人的最根本属性。因而,安全宣教的立足点应是受众的人性,唯有这样,受众才会积极关注并认可安全宣教内容。例如:关注受众的猎奇心理,增加安全宣教内容(包括形式),甚至是媒介等的新颖度,或设置一些谜语竞猜等探谜性或新鲜的宣教内容;关注受众的重情心理,运用情感启迪法,从受众一致在乎的感情(亲情、爱情、友情等)着手,刺激、唤醒受众的安全意愿和责任;关注受众的求好心理,运用批评法或赞扬法,给某种不安全行为等贴上一个不好的标签,或对有益于安全的行为等进行正面肯定和赞扬;关注受众的安全需要,运用正面法或反面法,通过一些含有伤害、事故惨象或美好安全图景的安全宣教内容,唤起受众强烈的安全需要;等等。

第二,悬念——融入离“当下”距离最近的问题。对于安全宣教活动的筹划者、组织者或实施者而言,讲好一个“安全故事”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寻找跟“今天”有关联的话题,即为安全宣教内容设置一个恰当的悬念。例如:从受众熟悉且关注度高的事物着手,这容易使受众产生联想,有助于使其理解和记忆宣教内容;根据具体受众当前急需的安全知识或需迫切解决的安全问题,设置与之对应的安全宣教内容;等等。

第三,逻辑——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要讲好“安全故事”,最重要的准则就是站在受众的角度去思考。例如:现在受众的生活节奏极快,喜欢“快餐式”阅读,即他们具有求简心理倾向,应保证安全宣教内容简练而完整;现在受众喜欢“参与式”活动,应运用练习法、情景模拟法与角色扮演法等,设置可让受众参与并亲身体验、实践的安全宣教内容和形式;现在受众关注“娱乐性”话题,应设置诙谐幽默的安全文化宣教内容或采用形象、活泼的安全文化宣教形式或媒介等;现在受众的审美需求较高,应运用设计法或“包装”法,即通过设计安全宣教形式和“包装”安全宣教内容,使安全宣教形式和内容变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美感;等等。

第四,细节——讲好“安全故事”的润滑剂。一个好的“安全故事”,就内容层面而言,除需关注人性、悬念与逻辑外,还有极为重要的一项是细节,这是因为好的细节,会在受众“厌倦”或“倦怠”的时候,将其迅速或再次带入“安全故事”。例如:运用祝愿法与换位法,使安全宣教内容体现对受众的安全关爱和祝愿,这样的安全宣教内容更易打动受众,更易得到受众的认可;运用“敲警钟”法适当强调事故的严重性或安全的重要性,更易唤起受众的安全意识;安全宣教内容和方式既要体现宣教者与受众间的平等交流,也要符合礼貌原则,从而表示对受众的尊重;等等

总之,安全宣教活动的核心是讲好一个“安全故事”,而讲好一个“安全故事”的关键是准确把握人性、悬念、逻辑和细节。谁会讲“安全故事”,谁就是一位优秀的安全宣教活动的筹划者、组织者或实施者,提升“安全生产月”中的安全宣教活动的效果应从学会讲一个好的“安全故事”开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953670-1052205.html

上一篇:我们的安全文化学研究进展与小结
下一篇:五四青年节:从鞋子说起
收藏 IP: 110.53.16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