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s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osswang

博文

一个机器人国赛教练对2012国赛的总结

已有 1432 次阅读 2023-5-30 12:32 |个人分类:技能大赛|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说在前面的话:又到了一年的国赛季,从我的QQ空间里面找出了自己11年前写的国赛总结,有感而发。虽然已经过了11年,但是国赛的艰辛、结果的残酷依然如同昨天一样历历在目,栩栩如生。

内容基本没有虚构,有些地名、人名做了处理,基本不影响阅读。

 

出场人物:

 

老何团队BOSS

 

大力、刘老师团队机械设计指导教师,我师弟

 

鸡仔、小田田团队算法设计指导教师

 

三贱客--我、大力、鸡仔

 

 

热热闹闹的国赛在炎热的SD结束了,这种感觉有点类似我17年前参加的高考:在经历了一番拼搏之后,换来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结果。这次比赛的结果于我们而言,完全可以接受,虽然有很大的遗憾,但是这就是比赛。就像王义夫射失了一枚奥运金牌一样,虽然懊恼,但是比赛的严酷性就是如此。当我们还沉浸在比赛的不如意,做出若干假设命题,譬如:如果怎样就会怎样。在经过路上的思考以后,我引用了凤凰卫视的节目主持人吴小莉的一段话“历史不能假设  人生没有如果”作为签名。

 

我在这里记录下2012年这个初夏的经历,作为一个总结的序篇。


 

 

应该是刚开学不久就知道有机器人项目的消息,大约3月底就拿到了初步的规则,然后就是按部就班的召集学生、老师,组成团队,开始集训。这里面有个小插曲就是我这个学期自己没有要求安排教学任务,本来是想利用半年的时间把手头上的项目结题掉,顺便看看能不能出两篇核心的说。谁知阴差阳错,居然成了某些“贱人们”说我有预谋的凭证。hoho...

在团队组成上,基本上还是去年的原班人马,有变化的是学生少了去年已经毕业和转本走掉的几个,补充了2个大二的学生进来。老师方面,由于去年编程大师徐工另外要去带队参加电子产品制作的国赛,我们在程序上少了一个绝对的支撑。虽然后面又介绍了几个其它编程高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能够进入团队,这也给我们后面的机器人设计与制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So,4月初的时候,就正式开始了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首先面临的就是4月27号的省赛,在设备基本到位,人员基本配齐的情况,大约剩下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指导教师这块首先做了分工,老何总负责,主要是前期争取经费、政策后期保障后勤;大力继续负责机械设计与加工;志勃负责程序(btw:那个时候还没有意识到今年的程序会是那么的那么的复杂);田田负责策略以及心理辅导https://qzs.qzone.qq.com/qzone/em/e113.gif 

学生这块由于有去年的老班底,相比较很自然的由去年的替补成为今年的正选,又让目前大二的启文以及后来的鹏涛作为队员。这个里面有两个同学是从顶岗实习的企业又找回来的,又费了不少功夫。

我的职责比较模糊,基本处在做事与不做事的中间,所以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打酱油的”,学生称呼我为“包工头”。不管怎么,我们在学院的汇报会上还是信心满满的喊出了“淮信第一”“天下无敌”“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口号。在我看来,不管实力如何,在气势上我们不能输阵。

   整个的机器人设计还算是比较顺利的。大力根据比赛任务需求设计了3自由度的机械手,其中气动部分特别实用。当然他本人也多次往返宁淮之间,采购零件以及(此处略去3个字)。很“辛苦”https://qzs.qzone.qq.com/qzone/em/e144.gif 。程序的编写在一开始也很顺利,      毕竟有去年的基础,洪进在企业锻炼了半年,功力大涨了很多。比较困扰的是这次加上的物联网的内容,zigbee和rfid是我们非常陌生的东西,这个时候我们感到了团队的技术短板,就是缺少通信方面的高手,虽然可以临时找人过来帮忙,但机器人比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参与者的全身心投入与奉献。

 

我们基本在4月中下旬就完成了省赛版的机器人制作,但是在调试中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一个是走线会有卡住的情况,一个就是读卡。我们花了近一周的时间来专门解决读卡的问题,结果发现要是想一下子全读到8个工件,其可能性与你去饭店吃饭开发票中奖的概率差不多。其它队我想也差不多,因为有消息传来省赛的时间居然推迟到了5月4号!!难到是庆祝青年节https://qzs.qzone.qq.com/qzone/em/e153.gif 

大约在4月底的时候,整套系统基本定型,机械手抓做了3~4代,已经非常犀利。丝杠电机选用了我们以前参加robocup中型组的电机,极其的给力!巡线也基本稳定下来,有点小bug,但是没有太大问题。至于一直纠结的读卡.......唉~!还是一个拼人品的事情。这个时候,国赛的规程也发布了,令人意外的是原定的比赛时间延长到了15分钟,这个变化其实对于我们巡线速度比较快的队伍并不是一个优势。我感觉到了比赛从效率优先变成了完整性优先。事实上在国赛中,出现了很多“慢悠悠”“稳当当”的队伍。

 

5月,带着机器人来到了太湖之滨的WX。老何带学生和机器做商务车,我、小田田做凯美瑞,愣是在京沪上被甩了20多公里没赶上。“假”奔驰还是牛的,不过弱弱的认为,鸡仔的水平一个字---菜!

 

还是熟悉的长广溪,一片安静,完全没有一丝硝烟的味道。JS11支队伍前来角逐那3~4个国赛出线的名额,当然这里面有纯粹过来打酱油的队伍,比如说JS XX。(此处略去两个字)。

我们的机器人在调试的时候就出现了点状况,一直无法成功下发指令,以至于时间终了,居然没有跑出来!!现在想一个复杂系统都是环环相扣的过程,在任何一个中间环节出了问题都会给最终的结果造成影响。事后才知道,原来是我们使用了承办方的zigbee组网环境,而当时在网络里面的除了我们的机器人还有某队的设备(再次BS一下),所以弱弱的上位机发的指令都被不知道发到什么地方去了。

 

虽然没有走场成功,但当时我们还是信心满满,因为看了其它各队的情况,除了WX职业,没有太多的可以构成威胁的对手。说实话,我们当时考虑的问题是以江苏第一出线呢还是给东道主一个面子,以老二的姿态展示。是的,这就是我们当时很放松的心态。由于江苏赛的封闭,对于我们不在正册的指导教师,想进去都不容易,所以我没有看到全部的过程,只是知道跑出来到装配区的寥寥无几,就连WX职业也在装配的时候出了点小问题,没有满分过关。不过叫人大跌眼镜的是,我们居然不是第二,NT居然排在了我们前面,这.....这个结果实在有点无厘头,虽然不影响出线,但是叫人情何以堪。

 

比赛结束当夜,全体去蠡湖抓乌龟,除了我和亚州各获一只,其他人均无所获。hoho....晚上躺在蠡湖边上睡着了,梦里风云翻滚,国赛终于来了!

 

在接下来的准备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还是rfid读卡的问题。我们咨询了很多人,包括去苏州大学请教了这个方面的专家以及下载了若干专业论文。得到的结果是在不改变现有天线结构和读卡程序的情况下,做到100%无误读、漏读几乎完全不可能!5月中旬,我们去了ZJ。见到了湖职、浙纺、台职的一帮兄弟们。相比江苏赛的稳健与平和,ZJ赛显得更富有激情与活力。这是一帮真正热爱机器人,同时愿意交流共同提高的人。特别是ZJ纺织,每年都会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惊喜。湖职的巡线依旧还是那么犀利,稳定的让人嫉妒。台州职业就是把数控机床搬到了机器人平台上。

从ZJ回来以后,我们对自己的方案做了一些修改。在第三台原型车上将原来的光纤传感器改掉了,现换霍尔,最后定为对射。这样可以减轻一下供电的负担(光纤对电压要求很高)。在读卡上,我们本打算参考WX的方案,设置3个读卡天线一下读3个工件。由于某位刘老师想不出机构如何设计而作罢。

在接下来的第二次国赛培训上,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对比赛的设想:譬如可否提前半年以上公布比赛规则,便于各队准备;无线干扰问题;读卡问题等等。其实比赛发展到了第二年,如果还有接下来的五年的话,为了这个赛事的健康发展,应该像robocup各个项目一样,引入技术委员会的机制,大家共同研讨比赛的发展与导向。这次上海培训的花絮就是,一辆车上有3个导航仪和一个ipad地图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被上海的道路打败,迷路成了车上工科男们最悲催的事情。

在上海回来之后,志勃通过不断的摸索,终于找到了提高读卡效率的关键(此处略去若干字,请付费成为淮信VIP查看完整版;))。基本上读卡已经不成比赛的障碍。我们又花了较多的时间来从事重启的方案设计,这个里面可能我们是考虑的过于复杂,以至于连我们的学生都不太清楚何时采用何种重启方式来进行比赛。所以有的时候最简单的系统才是好系统。

在准备期间,我们接待了多批兄弟院校的交流,通过交流互相取长补短,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一个开放兼容的系统比一个保守封闭的系统要有生命力的多。

期间,也有教育厅的领导和学院的领导来视察,通过演示,大家一致认同了我们的实力。确实,我们每次的演示都近乎完美!在那些个时刻,团队的每个人都觉得拿一等奖如探囊取物一般。虽然我们经历过了11年的比赛,但是相似的经历使得我们轻视起来。特别是在比赛将近的时候,整个实验室的气氛并没有大战之前的紧张。我想,在那个时候,我们就为自己的不成熟买单了。

 

6月10日,农历闰四月廿一,宜出行。

 

就这天,我们装满了一面包车的设备,我和大力、老李、小仲,踏上了一千八百公里的征程。临行时,大家都是很轻松的心态,仿佛我们不是去大赛而是参加一个江苏、安徽、湖北、江西、广东五省自驾游一般。我在临行前突然有点厌倦,厌倦什么呢?是长时间的备战而引起的不适;还是要短暂告别家庭的不舍;亦或是鸡仔的胡言乱语的喷粪....... 兼而有之吧,我想。

 

我现在还记得自己酷酷的出发场景,一头扎进车里,对着老李说:出发!是的,就像《大话西游》最终唐僧那般。恩,,,,

 

唯一缺少的就是杀个猪呀,狗呀的祭旗了,谁叫鸡仔躲的那么快呢。

 

路上的行程没有什么太多值得描述的地方,无法就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有点特别感受的就是江苏的高速公路质量真TMD比其它地方的好太多了!两天之后,我们顺利达到了广东SD,一下车的第一感受就是:热!是那种湿湿闷闷的热,后来问了本地人才知道,他们也有所谓的黄梅天,就是在6月份的时候。因为之前虽然去过广东,但都是在冬季,对这种热带的气候,显然非常不适应。

由于我们是先头部队,其他人要在接下来的几天才到,于是所有前站任务都义无反顾的交给我们,特别是搬设备!你们可以想象一个200多斤的大胖子吃力在广东黄梅天的一个半封闭仓库收拾3台100多斤机器人及所有配件并完成安置、包装、整理的所有全套工作的画面吗?是的,我从仓库出来以后可以用汗如台风雨下,气如霸王龙喘来形容。对了,我们的大力老师呢?这个一在关键时刻就失踪的掉链子男在“看”(第一声)设备及周围的广东“霉女”。这次第,怎一个搓字能了得。

12号晚上,我代表学校参加了领队会,当时正赶上SD暴雨,豪雨如注倾盆而下,感觉很是痛快!“风从虎,云从龙”,这昏天黑地的暴雨莫非意味着本命年的我会在广东如龙得水。hoho

江苏一共来了四所学校,报名的时候居然把我们排在了江苏一队的序列,着实汗颜一把。面对WX职业的老到,我们还是“面”了一点。在点名的时候,四个队彼此相邻而坐,真是体现了江苏的和谐。我参加了这么多年的机器人比赛,手气一向很好,被老丁誉为“福将”(当然那个时候肚子还么有现在那么大)。这次我抽到了D场地,第8号的签。当时自我感觉不错,湖州抽到了D7。WX抽到了E4。

在领队会的答疑环节,我提了一个关于气压表的问题,当场被程工BS了,作为一名教了近2年《液压与气动》的老师居然不知道的气压回路上必须安装气压表来确保安全,实在汗颜.....

12号晚些时候,孩儿们也都到齐了SD,看得出来大家士气很高,我很满意这种状态。这和我们历次参加比赛最终获得好成绩的感觉是很类似的。为了节约开支,我们十几个人分住在了两个相距4公里左右的地方。这种“节约”是否有必要呢?反正我看不出来,增加的交通费用和无形中的沟通障碍成为最终比赛的成本。

13号是拆箱和在工位上调试,我去晚了,据说我们的机器人拆开的时候,引起了一定的围观和小的骚动。SD学院的体育馆在这里真的要赞一下,非常舒服,主要是冷气很给力,让我们待在里面的人完全感觉不到外面的闷热。相比去年SD的体育馆,唉!真是情何以堪。

下午的时候,老何把指导教师的牌牌交给我,让我进内场看看别人家的机器人。一开始我并不想去,主要是体型太有特点,容易让人识破,最终弄不好被驱逐出来,禁不住老何的劝说和自我对减肥效果的暗示,我带了牌牌去晃了一圈。总体感觉50强水平还是各有千秋,强队固然很强,弱队依然很弱。比较意外的看到浙纺的兄弟们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对方案进行了大换血,完全面目全非,4爪机构看似很犀利,我刚站了一会会,他们就爆了两电容,于是,立马扯呼,走人。

在看了其它队做的机构以后,有的人不淡定起来,觉得“高手如云”,其实在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高手往往在民间。那些做的花里胡哨的机构未必实用,且故障率高;而那些真正厉害的机构只有在上场以后才能展现的。SH的郭老师老是说我很淡定,有种荣辱不惊的感觉,其实是我经历过太多这样的场合,习惯了。

14号的走场,我们是在D场地的倒数第二个。看到的其他队的走场,基本上还是和去年很像,强强弱弱。广东SD的确实让人眼睛一亮!机构非常精妙!走线非常稳定!虽然是侧抓,但是在侧面都做了辅助定位的机构。稳、狠、准!看来作为东道主是下了大功夫的。WX职业的走场基本和在省赛的时候类似,不过出现了一个在单面货架空抓的情况,我和大力一致认为这是WX放出的烟雾弹,用来迷惑大家。因为很明显是RFID识别到了,抓取和机械手推出的动作反掉了。大力信誓旦旦的认为这是故意的“假”动作。

轮到我们走场的时候,出发,走线都很顺利。突然,1号车在双面货架那里卡住了,没有动作,学生拖回去重试,还是在同样的位置卡住。由于隔的比较远,用望远镜看的并不是非常真切,大家都在怀疑是机械手上的传感器问题或者是工件RFID问题。很快,30分钟的走场结束了,我们没有完成全场的调试,甚至没有完全抓取工件。大家都在看台上分析可能的原因:工件、手抓、程序...... 很快,通过工位上的观察,亚州给了一个一切OK的手势,我们才松了一口气。看来问题应该解决了。那就等下午的第二次走场吧。很快,下午第二次走场就在我们期盼中开始了。结果......  同样的位置!同样的问题!!

看来我们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这个时候大家都有点手足无措了,这是一个重来没有发生过的问题。我记得当时汗一下就下来了,临阵出故障是最要命的。因为就算你解决了,也没有太多时间去检验解决的是否正确。这个时候,还是“春哥”及时提醒了我们,是他发现了一个非常明显但是又很容易忽视的问题:我们盛放工件的圆盘没有动作!

 

关于工件在机器人上的摆放,我们在一开始设计的时候有两种不同思路,一个是用四爪机构,每个手抓上抓一个;另一个就是放在机器人本体上,用一个间隙传动机构来分度。大力坚持用后者,应为他觉得这样机构比较简单可靠,尤其是做成气动的,不需要布制太多的气缸。我倾向于前者,但是想不出好的受力,所以就采用了一个槽轮的存储工件的机构。它的原理是有一个可以分度45度角的槽轮,用一个直流电机驱动,电机每转一圈,槽轮转45度。在槽轮上设置了4个定位销用来确保工件在机器人上的定位。由于大小工件下部孔的尺寸不一样,所以定位销的尺寸也相应有大有小。所以每次在找到工件以后,下面的圆盘机构需要根据找到工件的大小来改变对应定位销的位置。出现问题的地方就是下面的驱动电机没有工作!!

 

坑爹呀!一个没有注意到的细节问题毁掉了我们的走场调试,虽然后面找到了问题所在,但是没有能走完全场,特别是没有走到装配区给我们后面的比赛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正赛这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我们10几个人,分配了不同场地进行观察和记录。一出场的几个队都表现的相当不俗,其中给人印象深刻的除了东道主的两个队以外,一个是郑州铁道,一个是鹤壁职业,都稳稳的完成了8个工件的抓取任务。虽然时间都超过了10分钟,但是本次比赛所着重的就是一个完成度。可以说一开始在场地上就掀起了一个高潮。感觉这些个队还是蛮有实力的。

正如高潮后面一般都是低谷,接下来的一批队的表现都很难看,有的几乎就是原地趴窝,看来还是有很多学校面临这种“水土不服”的情况。轮到WX职业出场,我们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主要前面除了一开始的高潮,后面确实有点冷场)期待一个酣畅淋漓的“横扫”。当他们的机器人出发的时候,表现还是很有大家的范的。抓取、巡线极其流畅。可是当他们的车走出仓库门转到装配区的时候,居然一共只抓了7个工件!!

这种变故让我们觉得很难以接受,我看了看看台上我们旁边的WX的指导教师,从脸上似乎也很焦急并不是一个预演的计划,再想到海容在一个多月前跟我说的百分百读取,无错漏。额~~~ 我刚特了https://qzs.qzone.qq.com/qzone/em/e127.gif 

当我们前面一个队HZ也出现问题,没有完赛,据说是万向轮卡住了。这时候有一种莫名的悲壮的感觉从心里发出来。

 

当我们的机器人上场的时候,我们都摒住了呼吸。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机器人按照我们熟悉的路线稳健运行着,在抓取昨天卡死的位置工件的时候,故障没有再出现。场上的人都松了一口气。由于距离的原因,我们离比赛场地较远,不能完全看清机器人的运行状态,只有拼命的睁大双眼或是盯着望远镜,捕捉着一丝一毫的变化。突然,我感觉到2号机器人似乎有了点异样,心中有点发毛,等到2号完全走到装配区,我们才清楚的看见,它也漏抓了......   最终这次上场的成绩被定格在了7个工件,时间是6分07秒。

 

就差一个工件!悲剧呀!!一切都那么完美,就是少了一个小小的蓝色工件!在那一刻我们似乎都嗅到了全国第一的味道。在那一刻,巴乔、埃蒙斯、巴洛特利、刘翔一切悲剧色彩的英雄形象在我脑海闪过;刘胡兰、秋瑾、李大钊、谭嗣同的英灵们在眼前浮现;大力、鸡仔的乌鸦嘴在耳边叨叨......

 

虽然这个成绩可以确保我们有个二等奖的垫底,但是仅仅二等奖是不够的,只有....只有寄希望于第二次的尝试了。

上帝、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妈祖娘娘、老何保佑!!

Amen

国赛正式比赛的规则是每个参赛队有两次比赛机会,取最好成绩。这样很多队的策略就是第一轮比赛比较保守,有一个基本的分数,第二轮比赛的时候会使用一些大胆甚至是冒险的策略。第二轮一开始就可以感觉到大家的速度都明显提了上来,但是这样失误也增多了不少。SD的两个队依旧表现的相对犀利。特别是他的一队,在6分10秒多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所有比赛任务。设计的那个双头叉的机械手动作优美,控制精确。反观那些第一轮表现稳定的队伍,在提速或是更改策略以后,表现的并不完全理想。像一直以稳健为特长的郑州铁道也在这轮没有完赛。

 

当时在场边和WX职业的老师简单聊了聊,关于上午他们失误的地方据他们自己分析可能是工件标签存在问题,以至于他们上传到上位机的工件号出现了重复。所以中午休息的时候,他们要求重新检测了场地上的工件,看看是否存在雷同工件号的情况。当然最终结果是工件一切正常。这个时候我们作为局外人就隐约感觉他们的读卡出现了某种问题,也许“淮南为橘,淮北为枳”。

 

当WX职业上场的时候,自然是全场的焦点。他们的走线可以说是全场最犀利、最赏心悦目的。但是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他们的机器人在单面货架仿佛被施了咒语,又出现了和第一轮完全一样的问题,空抓!这个时候,如果不能完全抓到8个工件,那就意味着与一等奖无缘。根据比赛规则,在15分钟内,可以要求设备重启,比赛重新开始。但是场上的学生并不一定可以冷静到做出重启比赛的判断。眼看着比赛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学生仿佛有点手足无措,估计他们也没要想到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时他们的一个指导老师在看台上大喊一声“重启呀!”。他们才如梦方醒,上场把机器人搬回来,可以明显看出他们压根就没有进行重启的预案与相应的训练。15分钟后,最大的冷门出现了:他们居然没有完赛!!

WX职业的失利超出了所有人赛前的预计!当然有人欢喜,有人难受。欢喜的主要是出于对他们制定规则所处的高度的不平等感觉;出于难受的就是应了那句老话“世事无常”。11年的时候,他们真的是笑傲群雄,有点像92年巴萨罗那的男篮“梦之队”,而一年以后他们就从王者的宝座上跌落,而且这次是无对抗的比赛,也就是说打败他们的其实就是他们自己。

 

我们前面的HZ的第二次比赛,也不算是完美,虽然取到了8个工件,但是在最后装配的时候掉落了2个,不过幸运的是他们都掉在了得分区域里面。好的,该我们上场了!当时在看台上的人估计都在想的是能否实现更大的突破,毕竟WX的失守对于我们来说有两层含义:第一,我们必须去捍卫江苏的荣誉;第二,我们可以冲击一下桂冠了。

 

所有的人都张大了眼睛,紧紧盯着场地。我们的机器人顺利的出发,读取,抓取,通讯......一切都极其完美,极其顺利。当两台车从工件区出来的时候,我们清楚的看见8个工件稳稳当当的坐在上面。那个时候,成功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因为只剩下装配了,而装配是我们最有信心的,在以往的测试中装配几乎就是百分百的成功率。可以说在那个时刻,没有人会怀疑我们的成功,因为只剩装配。但是就像所有的比赛一样,没有到最后一刻,比赛都没有结束。

 

是的,我们失败了,败在了一个小小的直径84,高度390的装配柱上!小工件往大工件上装的时候,掉落下来,很遗憾没有掉在得分区域,很疑惑我们离一等奖就差了那0.5分,很遗憾我们没有立刻重启,很遗憾我们赛后才知道一切的一切.......

 

6月15号晚上是我整个人生经历中最复杂的晚上,这是一个从高峰跌落到低谷后的阵痛;是从期望到兴奋再到绝望的迷茫;是无数人生酸甜苦辣的集合;是酒精燃烧后被烤灼的心灵的呻吟.......

 

每个人都不愿意面对失败,特别是当成功离你如此之近的时候。我们至少有10几种以上的机会或者说是可能性,只要我们遇到了、抓住了其中任一种,结果都将被改变。但是,但是就如我一开始说的那样:历史不能假设,人生没有如果。

 

这次国赛,可以说是我们实验室做功课最充分的一次,不论是软硬件、网络、策略......所有能考虑到的问题、情况,事先我们都做了很好的预案与准备,可以说参赛的52支队伍没有哪个能像我们如此重视和充分对待比赛的。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在上下午各有30分钟,理论上我们可以跑四趟的机会下,我们一次全场都没有完成呢?到底问题最核心的地方出在了哪里?

 

从SD回淮安的路上,我躺在车后座,一个人静静的在想这个问题,看着天上不断飘过的白云,那变化着的难以捉摸的形状,慢慢的,我似乎有所悟,有所感。“天道无常” “ 顺其自然”。回想到我04年考研,一直挣扎在分数线上,找了一句话来安慰自己,现在这句话还是适用的: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这是一篇不是总结的总结。因为在这里我要总结的是我们从06年以来的比赛经历以及我们的可能的未来。

 

很幸运能在06年刚来这所学校就“被”参与了机器人竞赛项目。从一个比赛的门外汉到初窥端倪,我大概用了3年的时间。我们在大量经费的投入下,从一个竞赛边缘学校一举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角色。特别是在江苏省,我们已经努力跻身成为了规则制定者这样的阶层。打个比方,就好像我们已经练成绝世武功或者说至少具备了高手实力。那么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是去执剑行走江湖,还是大隐隐与市集。这是一个选择。

 

回过头来看,我们整个比赛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06~09年,10~现在。一个善开创,一个善守成。他们都对机器人项目付出了很多,当然也得到了很多。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或者对于我们学校来说,还是一个凭领导喜好来决定事情走势的人治的时代。我们需要耗费很多心思去领会甚至去猜想某些领导的真实意图,这真的很累而且很可悲。领导者的态度就可以决定一切。说白了,我们就是棋盘上的棋子,而且是最小的棋子,看起来很威风,但是等我们冲锋到对方的底线的时候,我们的悲剧命运就决定了我们根本无法左右自己。搞比赛也好,搞事业也好,不能光靠满腔热血,也需要很多的支持面,所以在目前这个体制下,我们不会有太大的发展,最终就是一个平庸化的结果。这次比赛没有拿到国一无非就是加快了这个过程而已。在体制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就算拿到国一又如何呢?!

 

不错,我前一段时间是有点消沉,那是因为我总觉得不甘,面对卸磨杀驴般的冷遇,我确实还有点难以接受。但是现在我已经了然了,并不是某些领导的谈话,或是什么。我已经悟道了,其实自己内心的强大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不要活在别人的目光里面。坚持自己的目标与理想,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来实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817988-1389923.html

上一篇:生命的维度
收藏 IP: 180.110.21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2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