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Ulijiang 分享以科学家为对象的研究论文

博文

还原科研人员引用行为的真实想法 精选

已有 9500 次阅读 2019-5-7 09:2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2.png

科研人员从选择文献到最后引用文献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科研人员在整个过程中到底经历了什么?2018年,Journal of Documentation刊载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影响科研人员上述过程的因素。


李贤浙江大学



(林墨插画师:何广生)

引文是一篇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术传承的重要形式[1]。科研人员从选择文献到最后引用文献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科研人员在整个过程中到底经历了什么?2018年,Journal of Documentation刊载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影响科研人员上述过程的因素[2]。


科研人员为什么要引用?


科研人员一般不会在论文中引用与其论述主题完全无关的文献,文献之间的相互印证是多原因的,不同施引者引用同一文献的原因可能不同。科研人员引用一篇文献必定有其动机。

(1)表示对先前科研人员的尊重

(2)引用和支持前人的观点,以说服读者

(3)验证使用过的方法与仪器

(4)对很少引用或者未被引用的文献提供向导

(5)负面评价,用于批评别人的观点

(6)自引,用于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或者说明自己是该领域的专家


影响科研人员引用的因素


研究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社会科学领域在2016年发表论文的112位研究人员,这些研究人员是论文的第一作者,他们对论文的撰写过程十分熟悉,对引用文献的原因也了然于胸。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再现较为困难,这也导致了社会科学的引用可信度也引起很大质疑。

研究结果显示出,科研人员在引用文献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引用的规范和动机。科研人员引用文献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例如美国的APA手册就明确规定引用的详细流程[3]。

(2)科研人员对文献的熟悉程度。科研压力和精力的限制,科研人员更愿意引用自己已经阅读或发表过的文献。

(3)发表期刊的要求。为取悦目标期刊的编辑或者是期刊要求,科研人员会更多引用目标期刊的论文。

(4)科研经历。随着科研人员的学术地位和科研训练的提高,他们的经验会更好地帮助他们确定引用什么文献、采用什么方式引用为宜。

(5)文献的可获得性。科研人员更容易引用OA的期刊论文以及机构已经购买的数据库论文。

(6)二次引用或者部分阅读。为节约时间,科研人员会选择二次引用,而不去阅读源文献。另外一张方式就是科研人员会脱离源文献的整体语境进行选择性阅读,这可能会形成断章取义的后果。

前五种方式是基于科研人员对文献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但最后一种方式科研人员并不了解文献全文,容易导致引用的不准确。


提高引用的准确率,应何去何从?


引用的准确是保证学术生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影响科研人员引用的因素也为学术规范提供了思路。

(1)学术规范的教育要从研究生开始的那一刻开始;

(2)参考文献标注应该标明引用内容所在位置,而不应该标注整篇文章;

(3)期刊编辑不应该单纯追求期刊的IF而要求作者过度引用本期刊的论文。


3.png


[1] Hamermesh, D. S. (2018). Citations in economics: measurement, uses, and impact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56(1), 115-56.

[2] Klitzing, N., Hoekstra, R., & Strijbos, J. W. (2019). Literature practices: processes leading up to a citation.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75(1), 62-77.

[3] Association A P. (1983).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3d ed. Washington, D, 26(1):90-9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177552.html

上一篇:同行评议——保障公平过程中的不公平?
下一篇:『睡美人』引发的冲突
收藏 IP: 210.45.209.*| 热度|

11 李毅伟 孙颉 武夷山 彭真明 李侠 强涛 许培扬 黄永义 周春雷 杨辉 张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8 1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