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Ulijiang 分享以科学家为对象的研究论文

博文

为什么新中国第一篇SCI论文不好确定?

已有 5499 次阅读 2018-8-31 13:34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2.png

科普新锐林墨在《新中国第一篇SCI论文》中指出新中国最早的SCI论文发表于1953年,不久之后又极其负责地针对这一结论发表更正启事。为什么会出现新中国第一篇SCI论文不好确定的问题,难道不是在SCIE数据库里查询一下就能解决?


刘维树 / 浙江财经大学  

光元 / 上海财经大学  

唐莉 / 复旦大学 


1.jpg

注: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1中的论文(SCI论文地址缺失的演变)


2017年3月,林墨在《新中国第一篇SCI论文》一文中指出新中国最早的SCI论文发表于1953年。之后不久,根据读者反馈,林墨又发表了关于《新中国第一篇SCI论文》的更正启事。在更正启事中,林墨编辑指出时任清华大学教授的华罗庚早在1951年就在Canadi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上发表“On Exponential Sums Over An Algebraic Number Field”一文。所以“新中国第一篇SCI源刊论文的发表时间不晚于1951年”。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新中国第一篇SCI论文不好确定的问题,难道不是在SCIE数据库里查询一下就能知道?


其实不仅是林墨的“新中国第一篇SCI论文”不好精确确定,如美国或者英国的第一篇SCI论文也不好精确确定。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答案很简单:SCI 数据库中严重的作者地址缺失问题,导致大量论文找不到“东家”!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地址缺失


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Informetrics上的“Missing author address information in Web of Science—An explorative study”一文解释了上述问题[1]。该论文指出,WoS三大核心数据库SCIE/SSCI/A&HCI中早期的文献记录,存在严重的地址缺失问题,并对地址缺失问题的动态演变趋势、地址缺失与引文数据库、文献类型、出版语言以及出版期刊的关系、地址缺失问题的来源及补救措施进行了探索。


以SCIE为例,从上图可以看出,1972年之前的该数据库存在严重的作者地址缺失问题。由于作者机构、归属国家等信息需要从作者地址中提取,严重的地址缺失问题导致早期大量的SCI论文难以找到归属机构或者国家。大量缺少“东家”信息的SCI论文使得“新中国第一篇SCI论文”之类的问题不好精确确定。

 

美国国家名称缺失问题


除了上述提到的作者地址完全缺失问题,该文作者还发现了早期WoS数据库中美国的文献存在美国国家名称缺失的现象,即部分地址缺失问题。一般来说,一条作者地址是以单位名称开始,以国家名称结束(如:MIT, Dept Mech Engn, Cambridge, MA 02139 USA)。然而作者发现大量美国论文的作者地址不是以美国国家名“USA”结束,而是以美国州名+邮编结束(如:MIT, Dept Mech Engn, Cambridge, MA 02139)。美国国家名称缺失的问题会给文献计量相关的数据检索以及后续处理带来麻烦,幸运的是SCIE数据库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纠正,1998年之后该问题基本不存在。

 

地址缺失问题可能的后果


作者地址信息是很多文献计量学分析的基础,地址信息的系统性缺失可能影响相关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可靠性[2]。不仅“新中国第一篇SCI论文”这一问题难以精确回答,当前流行的大学排名、国家科技竞争力排名、界定国际合作或跨组织合作等分析都将受到影响。值得庆幸的是,Web of Science数据库特别是SCIE数据库近年来地址缺失问题在快速改善,但A&HCI数据库中的地址缺失问题仍不容乐观。

 

3.png

1. Liu, W., Hu, G., & Tang, L. (2018). Missing author address information in Web of Science—An explorative study. Journal of Informetrics, 12(3), 985-997.

2. Jacsó, P. (2009). Errors of omission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computing scientometric measures in evaluating the publishing productivity and impact of countries. 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 33(2), 376-38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132045.html

上一篇:从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看科学家的合作角色
下一篇:科学家流动的重心正在以每年70公里的速度向东方国家迁移
收藏 IP: 120.237.94.*| 热度|

3 刘维树 强涛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7: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