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盖娅自然学校系列课程正在火热招募中!关注盖娅的伙伴们可能或多或少都听我们提到“自然教育”这个概念,或者更确切的说法是“自然体验式的环境教育”,但或许您也会有这样的疑问:究竟什么是自然教育?为什么要让孩子来参加自然教育?... 那么,就请读一读这篇来自第32期盖娅自然体验师——泉的文章,或许您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答案。
远在西双版纳做自然教育的建芳姐在电话里说,总是有人会问她:什么是自然教育?为什么要让孩子来参加自然教育?自己的孩子就生活在乡下,天天在田间山头撒欢,为什么还要出钱来参加自然教育呢?
对于我来说,这句话就好像在问:我吃喝不愁,为什么还要会写诗?
自然体验式的环境教育在日本、北欧等国家已发展多年,在我们国家却是最近几年才开始蓬勃发展。却也是大势所趋,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关注的聚点必然会从生存层面扩展到更宽广的领域。
你会说,不对,在中国,我们很早就重视生存以外的层面了,比如艺术,我们的家长不是早就争着抢着把孩子送进各种音乐、画画、舞蹈培训班了吗?
究其实质,我们热衷的是艺术,眼睛看到的却是功利二字。我们看到了各种考级以及在艺术的名目下,将来为孩子升学加分、为成功铺路的可能性。
作为一个亲身体验过自然教育幸福感的人,今天我便也从“功利”的角度,试着来回答开篇提到的这些问题。
自然教育,带给孩子真实的学习体验
如果上帝在一个孩子降生前,问一位母亲,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是永远成绩好还是一生幸福?想必所有的妈妈都会选择让孩子一生幸福。
再问,你更希望孩子分数好看还是在现实中具有观察、思考、分析和创造的能力?想必所有明智的妈妈都会选择后者。
自然教育融合了自然观察、自然游戏、自然笔记、自然艺术等内容,引导孩子在真实的环境中打开五感,观察、体验、思考、分析和创造,很好的弥补了学校教育没法触及的那一部分: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
在自然中的学习,是具体而非抽象的。不需要去背,不需要一遍遍刷题,只需要放松投入,真实体验就好。
我的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老师让做一份关于量词的练习题,要求想的越多越好。他按照学过的课文,写出了一棵树、一块石头、一朵花、一把伞这样的大约十来个。然后,就想不出来了。
我说,你这些答案都对,但都是课本上的。现在你忘掉课本,把眼光望向窗外,看看外面都有些什么。他看向窗外,接着一口气说出了一面湖、一只猫、一片树林、一排路灯、一棵小苗、一根树枝、一堆落叶、一扇大门、一辆婴儿车……
你看,真实的学习就是这样,来得自然而生动。
孩子初识色彩,是通过色谱学来的,还是在大自然中学来的?
孩子对于长宽高、直径、周长这些概念,是记住书上说的,还是真实的拥抱了大树、与小苗比过了身高得来的?
孩子对于粗糙、柔软、光滑、嶙峋、潋滟这些词,是课本上背来的,还是亲自用手触摸了树皮、用指尖感受了棉花、摸过了石头、沉浸于夕阳下一湖面的洒金得来的?
类似这样的差别,影响的不只是孩子的成绩,更是孩子的心灵世界。
当一个孩子为了一片树叶上的虫洞,追索到了一只毛虫,当他了解到毛虫为了生存,在蚂蚁和鸟类这样的天敌面前,用尽了警告、防御、模仿、隐形、恐吓与甜蜜合作;
当一个孩子观察到了一只蝴蝶,看到它从花心飞走,久久停留在便便上;
当一个孩子注目一朵花,看到昆虫沿着花朵的一道道条纹进入花心,如同在路标的引领下进入密境;
当一个孩子玩过种子飞行游戏,目睹了在风的作用下,种子的绒毛、翼翅、叶轮与风与气流的配合,呈现出远近不同的飞行效果……
世界在他眼中,便不再是课本上单一的、固定的形象,他借以窥见的是一个流动的、多变的、千丝万缕互联的、值得探索的神秘世界。
自然教育,带给孩子可贵的精神品质
真正的自然教育,一定是带着尊重和爱这个目标的。
无论是对于一朵花、一根草、一粒种子,体验到它们的生命,进而了解生命的多彩和不易,尊重和保护就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不为一己的喜欢,而去随意采摘;不为了任性放飞自我,而去随意践踏;不因为与己无关,而放任“公有地的悲剧”……
在自然教育中获得的这种对生命万物的觉察和尊重,会迁移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素养,沉淀为生命的底色。
龙应台说,所谓文化和素养,是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他,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当一个孩子为了不惊扰喂食的鸟雀妈妈而选择了屏气息声的时候,他就学会了课堂上不窃窃私语,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
当一个孩子选择绕过一棵刚发芽的幼苗时,他就学会了友好的对待同学,愿意倾听他人的心声;
当一个孩子选择扶起一棵倒掉的小树时,他就学会了伸手援助和怜悯之心;
当一个孩子亲手收获自己种植的果蔬时,他就学会了自信和担当;
当一个孩子不畏雨雪,在户外继续参加活动时,他就学会了勇气和力量……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那些日日在自然中的孩子,就真的不需要自然教育吗?
我们都见过那种拿着棍子满山坡乱打的熊孩子,我们也见过拿花草植物出气的熊孩子,我们也见过那种什么目的也没有,就是喜欢随手破坏的熊孩子;我们更见过那些自诩热爱自然,而到自然中任意索取,污染水源,离开后留下一堆垃圾和无限后患的驴友。
少有农夫会带着欣赏和尊重面对自己的一地庄稼,同理,日日生活在田间地头的孩子,也不太会自发的学会对自然的爱和尊重。
自然教育,送给孩子一生幸福的礼物
做父母的,哪个不想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
如果我们认真思考过的话,我们大抵会承认,过了生存层面之后,一个人生活得幸福不幸福,多半源于自己的内心体验。
然而现代人的幸福感多向外求,企图依靠电子产品、不断升级的消费购物、繁杂的人际、不停的旅游来获得幸福和充实的感觉。
心理学研究表明,依靠外在物质上的升级获得的幸福感,最多不会超过半年,之后还是会回到原来的体验水平。即使一个人获得天大的好运中了彩,获得的幸福感也不会持续一两年。
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就要让他学习拥有一颗丰盈的心。
自然与我们日日相伴,再拥挤的城市,也有自然的容身之处。如果我们学会了把自然纳入我们的关注视线,那么每一次的外出,每一次的散步,每一次的视线接触,都能让我们内心喜悦而丰盈。
毕竟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追求新的景象,而在于换一种新的眼光。
春天,当大家都在享受着春光,在户外撒欢的时候,你却同时看穿了花朵的心机,为了吸引传粉者,从色彩到气味到形状到纹理,它们用尽了各种诱惑大法,你笑着摇头“这些妖精!”
夏天,当树叶葱茏之际,你抬头瞥见了一棵树向阳和背阴的叶子,果然,向阳的叶片小些,背阴的叶片大些,你哑然失笑,如同看见树在制造养分和防止水分流失之间的反复权衡和精打细算;
秋天,叶子变黄了。你不再简单的说一声,哦,日照短了,叶绿素减少了。而是会仔细察看哪些叶子变黄变红了,红到什么程度,跟去年比有什么不同,你思量着,如同在看一场由日长、天气和光照波动引起的化学校准反应。
冬天,大家都远离了户外,以为无甚可观。而你走进公园,遇见一棵枫香,看到它脱落的叶痕处,微管束痕小小的气孔还在,你好像看到了树在小口呼吸的样子;再走几步,是一棵老银杏树,这会儿枝干光秃秃的,然而绝不无趣。
你想起它从2亿年前走来,它的老祖母曾送走过猛犸象、剑齿虎,看过了恐龙的末世,这会儿正与你一同等待春天。哦,它的胚珠会产生娇羞的传粉滴,而雄花精子竟然会游动!
所有的这些,都让你有窥见天国秘密的惊喜。
伯恩德▪海里希在《森林的故事》中说:对于我们来说,无法识别的事物就等于不存在。
自然教育,教会孩子们在自然中体验、观察、分析、思考和创造,更懂得与一草一木一花一虫产生联系。世界在他们眼中才是立体、丰盈的大千世界。
这是我们送给孩子的幸福一生的礼物。
文:泉,第32期盖娅自然体验师
图:泉、盖娅各系列课课程组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