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Lee1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LLee19

博文

美国,明代中国,伊斯兰的关系 – 明代旗帜在美洲飘扬

已有 11288 次阅读 2014-8-31 00:04 |个人分类:科学正史|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文化, 明代, 郑和, 美国原住民

前几篇让大家猜旗帜,今天解答,一并谈谈中国与美国在前哥伦布时代的关系。

两面七星旗是切諾基族的旗帜。北斗七星是中国的概念,西方的大熊星包括北斗和其他星。

七星北斗旗是中国用得最长久的一面代表帝皇的旗帜,宋、元、明、清史载的卤簿只有一面北斗旗,其他旗帜可能有多面。卤簿是皇帝出行的仪仗队。在北半球,北斗星永远不落于地平线下,而且指向北极星。周朝或更早,北斗就代表帝皇。明代多位帝皇崇尚道教,北斗是道教的象征,死后用铜钱砌成北斗七星,放在棺材底板,让死者登西方极乐世界,原住民Lakota族也有类似风俗,以北斗星引带死者归天,最近在伊拉克阵亡的Lakota士兵葬礼里有这样的仪式。

明代《三才图会》里有专讲北斗星的一段。明罗懋登著《三宝太监下西洋记》的插图,是明代人绘制的,三宝太监郑和前面是北斗旗领路。明代的绣像小说《三国演义》用北斗旗作为将军的旗帜。明代人认为北斗旗是历代帝王的旗帜。郑和船队用北斗星导航,指挥,肯定有北斗七星旗。



美国切诺基族有红白两面北斗旗。红底是war flag 战旗,白底是peace flag和平旗(等于文旗),酋长分文武,穿着也分红白,与中国的文武两班同。宣德金牌是在切諾基族的领地里发掘出来的。还有很多切諾基与中国文化的关联。现在切諾基的旗帜改掉了,北斗星变成一个圈,原来意义完全消失。

另外两面旗帜,一面属Muscogee族,一面属Seminole族,是美国佛罗里达到阿拉巴马之间的原住民。红白绿,弯月和星,是伊斯兰的标志。所有伊斯兰国家旗帜都是这个符号。原住民这些旗帜后来都被改了,去掉这些符号。自从我的书出版後,很奇怪,谷歌上这些旗帜的图片慢慢减少。只有少数网站还有。但是旗帜学的书里有记载历史上原住民的旗帜。郑和是穆斯林,他的副手也多是穆斯林。船上有西亚的商人,随船翻译。美国东部还有一些切諾基人认为是犹太人后裔,犹太人最会做生意,他们在西亚,随郑和船来美洲,一点不奇怪。欧洲人还没来,美洲就有黑人。没有任何证据非洲人造船远航。这些非裔人极可能也是随明代的船来美洲的,美洲还有印尼人的痕迹。美国东南部的种族、语言是最复杂的。

阿拉斯加的州旗是现代西方旗帜里唯一有北斗星的。原设计者是一名原住民的中学生。本来设计有奖,后来可能知道他是原住民,只是学生,奖品不了了之了。旗帜是最能代表一个民族国家的标志,为什么美国原住民的旗帜与中国的旗帜那么相似?

宣德金牌出土的周围300英里内是美国陶器之乡,稻米之乡,蚕桑原发地(已经不存),英国在美洲的第一殖民地,出土明初青花民窑碗,附近有与金华火腿一样风味的腌肉工厂,有几百年历史,都在這裏附近。

北卡罗莱纳有一条河,现在简称HawHau),原来的名称是用客家话命名的“石级河”,欧洲人不懂,随便翻译,省掉重要的描述。这条河的底是很平的石头,从Appalachia山脉下来,由高到低,像石阶一样,是全国有名划艇泛舟的好去处。

美国东部原住民还有客家人特别的二次葬风俗,这些原住民连族名都不存了。客家人二次葬的风俗是从北方南迁以后,念念不忘北方祖家,下葬几年後,把先人的骨头拿出来洗干净,放在坛子里,随时准备迁回北方安葬,这仪式叫“捡骨”。后来没法回北方,风俗犹存。美国东部的原住民也把先民的骨头用坛子存放,迁到那里,带到那里。为什么有同样的风俗?郑和船队里有很多客家人,其实他们是北方原来的汉人,因历代战乱,迁到南方的,清以后叫客家人,操古汉语。毛泽东祖上是江西吉水人,元朝时迁云南,明代迁湖南。邓小平原籍江西吉安,明代迁四川。吉水、吉安仅十里之遥,一水之隔,毛、邓祖籍是客家地区。赣南、闽西、粤东地区都是客家人。二万五千里开始的井冈山,毛泽东诗词提到汀江,龙岩,上杭,都是客家地区,开国元勋里的朱德,叶剑英,是客家人。

景德镇的方言是普通话杂客家话。郑和下西洋是唐以来海上瓷路的延续,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国多客家人的由来。也是为什么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有中国的陶艺,龙窑,水碓,碱性釉,大瓮,与景德镇的陶瓮没有两样,却比欧洲当时的陶艺先进,而完全不同。

以上只是举出一些比较重要的,美国与中国文化的关联。这些文化关联证据正在慢慢消失,有消极的淡忘,也有积极的掩盖。我的书就是要把这些记录下来存档,让以后不要忘记华人(汉人,中国人)在美洲的文化记忆,文化基因。


参考:

李兆良:《宣德金牌启示录-明代开拓美洲》联经出版社,2013年。

李兆良:《坤舆万国全图解密-明代测绘世界》联经出版社,2012年。

本博客其他文章是两本书的简介。

600年明代大航海的鸣冤鼓

400年“西学东渐”的惊堂木

现代中国人的历史拾遗箱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674084-823654.html

上一篇:考考你,这是哪个国家民族的旗子2
下一篇:向《科学网》编辑与博友请教有关规章问题
收藏 IP: 71.66.252.*| 热度|

7 姬扬 尚松浩 胡荣桂 陈辉 吴跃华 李务伦 rfm20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5: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